作者:相忘于江湖

年8月25日,南下的刘邓大军到达淮河岸边。

此时,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12万大军,已经在“破釜沉舟”的无后方挺进中,持续行军和战斗18天。在这18天里,他们跨过陇海路,又炸掉所有重装备用了3天时间走出一望无际的黄泛区。

随后,刘邓大军胜利渡过了沙河、涡河,又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闯过敌军吴绍周85师的堵截强渡汝河,尤太忠和17旅掩护,肖永银和18旅护卫刘邓和野司机关直奔淮河而来。

刘邓挺进大别山示意

淮河是千里跃进最后一道险关,渡过淮河只需2天就能进入大别山。

可是天不遂人愿,8月底的淮河正是汛期,大军赶到淮河的当口又刚下了一场雨,平时可以徒步涉水的渡口都涨了水。18旅政委李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10几条小船,单单一个18旅数千人马半夜12点之前都渡不完,何况还有野司直属队和殿后的17旅。

此时,尾追的敌7个师和1个旅步步逼近,敌65师先头部队已经和在彭店殿后的17旅接上了火,距离淮河渡口只有30多里,一旦突破我军防线不到半天就能到达淮河,其余追兵也不过一两天路程。

赶到小王湾渡口的刘邓当机做了分工:刘司令员先期过河指挥部队,副政委张际春和参谋长李达指挥渡河,政委带领17旅断后。刘伯承还不放心,亲自拿着一根竹竿登上渡船试探河水的深度。

姜还是老的辣,刘伯承发现:看似波涛翻滚的淮河很多地方并不深,完全可以架桥。

得到命令的李震马上组织工兵水上作业,时间不长刘伯承又派人给李震送来了一张纸条:亲眼看到上游有人牵着马过了河,让李震赶紧报告参谋长李达,抓紧时间从上游徒步过河。

多年以后,邓政委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我们刚过完,水就涨了,运气好呀。

即便如此,敌20万追兵转瞬即至,没有强力阻击也很麻烦。

刘邓经过商量,决定派经常担负阻击、打援、牵制任务的一纵19旅阻敌追击,19旅旅长昌炳桂、政委张士才领受了作战任务,马上带领部队兼程赶赴大别山北麓的战略要地五里店。

阻击从来都是“啃骨头”的苦活儿、累活儿,刘邓为什么交给19旅?

在我军几大野战军里,一般“一纵”往往都是王牌中的王牌:比如彭总麾下西野一纵,前身是八路军师旅,源于红二军团;陈毅、粟裕麾下的华野一纵,源于华中新四军叶飞纵队;而林总麾下东野一纵,前身是山东八路军1、2师,源于八路军师。

但是,晋冀鲁豫一纵却和兄弟部队大不相同,是地地道道的“外来户”。

一纵是冀鲁豫的主力部队,抗战后期划归晋冀鲁豫,后被刘邓编为一纵。抢占东北时,一纵和四纵都被列入进军东北之列。但是,一纵到达热河后,由于敌军占领山海关留在冀热辽,参加了热河保卫战。一年以后,司令员杨得志留在晋察冀,政委苏振华带领一纵归建。

一纵回归后,主力1、2旅和七纵主力19、20旅合并,组建了新一纵。

一纵政委苏振华

新一纵刚组建3个月,就迎来了刘邓大军横渡黄河的战略出击。

在歼敌6.5万人的鲁西南战役,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担负分割任务,将六营集整70师、独山集整32师的和羊山集整66师隔离成孤立的点。在羊山集战斗中,年轻的19旅负责阻敌援军的重任。

一纵19旅成立时间短,既有冀鲁豫军区独1旅机关、直属队这样的指挥系统,也有2团、4团和五分区18团这样的基干部队。但是,面对增援的敌58师、整3师、旅,一纵19旅硬抗了7天7夜。

增援的旅被刘邓全歼,羊山集的66师也全军覆没,黄埔三期的师长宋瑞珂被俘。这一惨败让南京气急败坏,叫嚣一定要吃掉刘伯承一纵19旅。没想到,不到两个月双方就在五里店狭路相逢。

五里店位于河南信阳与罗山交界处,距淮河渡口80里,有一条浉河流入淮河,

按照敌85师的前进路线,最迟28日抵达五里店,因为刘邓给19旅的底线,27日晚必须到达。傍晚时分,19旅在濛濛细雨中抵达五里店,侦知只有敌军驻守。昌炳桂当机立断发起进攻,很快将残敌肃清。3个团分别在镇东、镇西和外围构筑阵地,只等吴绍周送上门来。

蒋氏得知19旅下落,严令85师吴绍周:“务必消灭19旅,否则提头来见!”

吴绍周

年8月28日,刘邓开始在大别山展开,吴绍周也到了。

第一天的阻击战波澜不惊,吴绍周一个85师尽管攻势如潮,但始终拿昌炳桂和19旅无计可施。敌85师师长吴绍周是贵州天柱人,抗战时期一直在川军任职,因为战功从连长累升到中将师长。

刘伯承有“军神”之称,很少吃败仗,但是也有两次惨痛的教训:

一次是年10月张凤集大战,刘伯承和“狐狸”胡链难分伯仲;还有一次就是年2月郑庄寨战斗,陈再道二纵6旅16团被吴绍周打残,团长宋东旭、政治部主任于哲和3个营级干部牺牲。

但是在小小的五里店,吴绍周却遇到了19旅这个劲敌。眼看这块“骨头”实在难啃,吴绍周也放下面子呼叫52师、40师、10师火速增援,第二天的阻击战,昌炳桂的对手多了一个敌52师。

在敌军绝对优势兵力和优势火力下,19旅真有些顶不住了。

眼看前沿阵地在敌军猛烈的炮火下摇摇欲坠,19旅旅长昌炳桂、政委张士才亲自抄起家伙,带领机关人员加入阻击的战团。敌军尽管有压倒性人数优势,可是碰见不要命的19旅,也只能干瞪眼。

18军主要领导(左二张国华,右一昌炳桂)

刘邓大军全部进入大别山后,昌炳桂和19旅进入罗山牵制敌人。

在罗宣公路以西山区,昌炳桂带领部队飘忽不定,和敌人打起了游击战。19旅在西大山,威胁着罗山和信阳,剑指桐柏山区,敌人派出敌83师、40师、32师和整10师前来四面围追堵截。

昌炳桂和19旅的策应,让刘邓大军其余12个旅得以顺利展开。一个多月后,19旅和一纵主力终于胜利会师。但是到了年底,杨勇和一纵护送刘伯承转出大别山前出淮西,19旅又留下佯装主力。

分别时,刘伯承含泪向19旅告别:我们会记住你们的,永远记住你们!

年2月,一纵1旅、2旅整编为二野16军,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副政委戴润生。20旅和豫皖苏部队整编为二野18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任,副军长昌炳桂,副政委王幼平。

此时,一纵19旅、二纵5旅和6纵3个旅各1个团,成为鄂豫军区主力。渡江前,刘邓曾计划把江汉军区、桐柏军区和鄂豫军区主力组建第六兵团,由王宏坤任司令员,后来渡江战役顺利而作罢。

年9月,中野一纵的4个旅长,1旅旅长杨俊生、2旅旅长戴润生、20旅旅长吴忠,都被授予开国中将,只有昌炳桂一人是大校。而当年18军的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都是中将军衔。

但是,转战大别山屡立战功的昌炳桂和19旅,会永远铭记在二野的战史上。

开国大校昌炳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