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在解放战争时期可谓是风头无两,驰骋华北、中原、华东和西南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约万余人,培育出了大批优秀的将帅。
刘伯承、邓小平成了二野的标签,“十大虎将”——陈赓、王树声、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秦基伟、张国华、周希汉以及李德生,增加了这支队伍的知名度。
除此之外,卧虎藏龙的二野,还有着许多叫得上名号的能人志士,其中一人,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就已经追随红军的脚步,干起了革命。
他一生致力于政治工作,不靠战功,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年被授中将。他就是王辉球。
王辉球来自江西万安,年11月8日出生。
幼年时期,将军有过短暂的受教育经历,读过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后因家庭贫困辍学。
秋收起义结束后,毛泽东所带领的武装部队为了建立、拓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经常在周边的县城活动,一度波及了将军所在的村落。
年1月初,红军入驻遂川。
离家外出谋职的王辉球,在临县县城内找了一份杂货店学徒的工作,眼看着当地成立工会,建立工农民主政府,还有幸聆听了不少革命的道理。
起初,民众们不了解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可越相处,越觉得亲切,战士们帮老乡种田、插秧,十分热情。
老乡家里做了馍,或者是在地里收了一些菜,都会自发的送到政府机关的办公地点去。
演讲活动常有,土房子的墙上、一些比较齐整的大石头上,宣传的标语写的满满当当。
有了这些号召,贫下中农送自家儿子入伍,王辉球也下定决心加入这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
同年3月,他成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并在茅坪被编入了师团直属分队少年团。
少年团的战士年龄普遍较小,王辉球当时还没满17岁,其他人也基本上在15岁、16岁的样子。
团内负责的工作比较简单,要么是站岗放哨,要么是书写标语。
由于大部分的新兵都是农民出身,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又没钱,就没送他们上过学堂,很多人都不会写字,会写的,也歪歪扭扭,不太工整。
王辉球的文化水平不高,可好歹读过几年的书,普通的宣传工作,他还是应付得来,这为他日后专攻政工,埋下了伏笔。
朱毛会师是土地革命时期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为了迎接朱德、陈毅上井冈山,王辉球第一次展露出了政治工作方面上的天赋。
一路上,他将军队宣扬的主张讲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地分析革命局势,拉近了老百姓们的心,大家心甘情愿地给红军打掩护,确保了会师的顺利。
有了这次的成功,上级发现了王辉球的政治工作确实做的不错,在调职的时候也特别考虑了他,让他先后担任了红12军第3纵队第团机枪连、第34师第团1连的政治指导员。
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一次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上,担任宣传科长。
险象迭生的大转移,缺衣少食、疾病缠身,还有追尾之敌的纠缠,红军能走过千山万水,抵达陕北,靠的就是宣传工作。
宣传员们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先头部队出发时,他们就得跟上。
部队走的是偏远山路,到的也是穷山旮旯,信息是极其闭塞的。
有些人压根没听说过红军,王辉球等搞宣传的将领,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在主力部队抵达宿营地之前,让群众对红军有个基本的了解,这才方便队伍借宿,补给自身。
他们发传单,制作简易的宣传画,搭戏台子演戏,结合一句句脍炙人口的宣传标语,把效率提到最高。
作为科长,王辉球不仅要把控好哪种宣传方式适合哪种场合用的度,还要解决宣传材料短缺的系列问题。
红军在标志性建筑和醒目的悬崖峭壁上写字,用的工具无非是毛笔、炭灰、粉笔和石灰块。
这些东西数量有限,可又没办法随时得到补充,有的时候就会耽误工作。
在所有材料告急时,王辉球想到一个办法,把最常用的黑和白,用锅灰和白灰来代替。
锅灰好找,只要有烧饭的大锅,就可以刮下很多来,白灰则可以在货品不齐全的小店购买。
这些特殊的“颜料”,当然得搭配特殊的书写工具来用,将军则自制了刷帚和笤帚,效果不输毛笔。
除此之外,宣传科还要调动军队的气氛,士气低迷时,鼓动军队上下人员打起精神来,用歌声,用口号,来带动众人的积极性。
他们还起着方向标的作用,既然是走在最前头的小股人马,怎么走才对,需要做好路标放在路上,以确保后方部队不走错路,跟上步伐,抵达宿营地。
抗日战争时期,将军在华北、华东忙碌,先后参加了平型关伏击战、冀晋豫平原敌后反“扫荡”、反“围剿”以及反顽固派等敌后抗日游击战,依旧负责政治工作。
在走上抗日前线的初期,我军与日军的实力悬殊确实有些大,很多战士产生了畏难情绪,当了逃兵。
这种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部队内部的风气。
王辉球为了重塑战士们的信心,花了很多的时间,与各个团的团长沟通,让他们摒弃以往的“批评”,用关怀去融化战士们心中的坚冰。
他自己下场,经常与大家谈心,做到了平等、和蔼,巩固了军队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他还把军政培训放在第一位,不时发掘可塑之才,为前线输送优质的指战员。
他发明的飞行学校专题短训,利用零散的时间帮助将领们学习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全军人员的军事素养。
解放战争时期,王辉球参加了淮海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及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成了刘邓麾下的一员得力干将。
他在新式整军上下了花了不少心思,这也是为什么,二野的名将底下无弱兵的最根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云、贵、川一年半的剿匪作战,还组织人员撰写了30余万字的《剿匪一年》的书籍,把一些容易犯的错误,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都总结了进去,为后世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依据。
虽然,王辉球与政治工作有缘,却也在战场上留下了足迹,挥洒过热血。
红军时期,他跟随队伍攻打福建漳州身负重伤,经过抢救才幸免于难;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他因爬陡坡书写标语跌落山沟,右腿骨折,五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
他工作很忘我,八年抗战时积劳成疾,被迫休养。
年,王辉球荣获中将,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熠熠生辉。
年9月8日,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本文由刘明生说长征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