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事大家必须先弄清楚,到三大战役发起之前的年秋季,解放战争的战略主动权已经完全易手,哪个时间点发起“大决战”、从哪个战区率先发起,选择权根本不在老蒋的手里!

(一野司令员)

全国解放战争,虽然只有三年多的时间,但总体上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抗战胜利到年的6月,大体上持续了9个月时间,又被称为“解放战争的序幕期”。

这个阶段,双方并没有爆发全面的战争,但是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原等地,中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几乎天天发生,尤其是山西和东北打得比较厉害。既然都打起来了,为什么还称为序幕期呢?

一方面,是美方主持的“军事调处”还在继续,双方都有所顾忌,没有彻底撕破脸皮;另一方面,由于抗战后期蒋系军队的主力都躲在西南、西北,老蒋需要时间完成部队的调动和部署,可以在“军调”的掩护下抓紧调兵遣将,以争夺中原、华北和东北地区,说白了,需要争取时间。

(二野司令员)

这一阶段由于老蒋的军力占优,大约是万对万的比例(野战军约为万对61万),所以属于主动和挑衅一方,我军则以自卫还击为主,比较遵守重庆谈判之《双十协定》的条款,多数情况下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当然,老蒋“武力解决”的决心已定。

第二阶段是我军的“战略防御期”,时间要从年6月26日算起,这一天正是刘峙率30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的日子,也被称为解放战争的正式起点。也就是说,从年6月起,解放战争全面爆发,老蒋倚仗军力优势,搞得是“全面进攻”。

全面进攻的意思,就是蒋军在几大战略区都展开了攻势行动,包括中原、华北、华东和东北等等,毕竟敌强我弱,既然敌人是全面进攻,我军当然是“战略防御”。这个阶段持续了也是9个月左右的时间,到年3月为止,蒋军损失了30多个建制整编旅和70余万兵力。

(三野司令员)

至年3月间,蒋军由于兵力损失较大,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的战略计划,而改为所谓的“重点进攻”,即集中兵力进攻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其他战场则维持均势。那么这一时期,既然是敌人还在进攻,则仍然是我军的战略防御期。

第三阶段是我军的“战略反攻期”,时间应从年6月算起,也就是刘邓大军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蒋管区的腹心地带。这一阶段战争的焦点,是双方对中原的争夺,我们熟知的“逐鹿中原”便是此时,陈粟、陈谢、刘邓三路大军完成战略展开。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我军虽然转入了反攻,但是敌人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强,双方实际上进入了战场拉锯期。蒋军的所谓“重点进攻”虽然破产,在个别战场和地区还有一定优势,并没有真正转入战略防御,比如胶东、比如大别山、比如陕北,我军的力量仍处劣势。

(四野司令员)

第四阶段是蒋军转入“战略防御期”,时间大抵在年8月,以豫东战役胜利和南京“军事检讨会议”为标志。也就是经过整整一年的拉锯厮杀后,蒋军继续损兵折将,尤其是豫东战役期间,蒋军的机动部队彻底被打疼打怕了,失去了跟解放军在野战中角逐的勇气。

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这次军事检讨会议,主要是两个决定,其一是统一编制和序列,将什么整编师、整编旅重新恢复为军、师番号,同时组建大型机动兵团,担负战场救援的任务;其二,以杂牌部队守点、以机动兵团当“救火队”,全面转入“战略防御”态势。

敌人转入战略防御,意味着人民解放军肯定转为全面的战略进攻,双方的攻守角色彻底换位。

(华北军区司令员)

第五阶段就是“战略决战”时期,既然蒋军全面转入了战略防御,那就是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只能被动挨打了。当时的情况已经改变为,蒋军主力纷纷龟缩在若干大中城市里面,不敢寻求与我军正面打野了,而之前那可是成天嚷嚷“寻找共军主力决战”的。

而且双方的军力对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蒋军总兵力下降到万人,其中一线的正规军仅有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到万人,野战军兵力达到余万人。这些数字之前的文章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分类赘述了。

可以发现,从年的8月的南京会议、到9月辽沈战役打响,中间仅相隔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见西柏坡的高瞻远嘱,那就是一旦整体情况有利于我,根本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也就是说,此时双方总兵力虽然约为1.3比1的样子,但是一线兵力基本持平,再考虑到素质、士气等综合因素,尤其是我地方部队均可用于作战(蒋军还要守备江南等大片地区),蒋军已处于完全劣势,解放军实施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三大战役就是在这样的态势下,由我军统帅部酝酿和发起的,至于发起的时间、选择的第一个决战区,当然也都是我军才有权利和能力来决定的,老蒋哪里还有什么选择权?他只能是焦头烂额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不具备战略主动权。

而人民解放军选择东北战场作为大决战的起点,是因为东北人民解放军此时已经发展到万人,对东北蒋军(55万人)构成了绝对优势,是最合适遂行决战的第一个战略区,于是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部队,奉令于年9月打响“辽沈战役”。

之后便形成了连锁反应,东野大举破敌,敌人顾此失彼,则华野和中野联手发起淮海战役;及至东北全部解放,东野主力入关,则华北战场原来的平衡也被彻底打破,于是东野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再打响平津战役,至此,三大战役全面铺开并最终全部取得胜利。

结论很清晰了吧?大决战什么时候开启,究竟在哪个战略区率先发起,决定权那是在西柏坡,老蒋根本说了不算,而没有选择权的大决战,他能做的最多是“被动应战”,结果当然是输个精光。

第六阶段是“战略追歼时期”,也就是三大战役结束后,由于蒋军总兵力下降到万人,其中一线作战部队只剩下万人(有一定补充),而人民解放军壮大到近万人,其中野战军达到多万人,解放军要做的当然是:宜将剩勇追穷寇!

战略追歼阶段应从年4月的渡江战役算起,之后我军便是摧枯拉朽横扫一切残敌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