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报道团从何家冲银杏树下出发,再次踏上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这条用脚步和意志丈量出来的长征路,从出发地——信阳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开始,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为什么是何家冲?这个大别山北麓山坳深处的小村庄,何以承载起一支长征先锋血征步履的第一步?

追寻之路

一路上,蒋仁勇教授给两位主播讲述着何家冲历数不尽的红军故事,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军民一家亲、一条心,历经生死,不改初心,重温历史汲取力量,通过网络直播,让大家感受到了红军和人民的鱼水情深。

年银杏树:见证红色历史

年11月16日,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以后的一个月,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来自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近名将士,在大别山脚下的这个小村庄迅速集结,集结地点正是这棵有着年历史的古银杏树。

红军长征出发时天降大雨,一道惊雷劈向银杏树,树干裂开一条大缝,村民以为它活不成了,没想到第二年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时,银杏树竟奇迹般复活了。那道深深的裂痕如今还在,久经风雨的银杏树,以顽强的生命为长征将士留下一座“绿色纪念塔”。现在这棵树依然是枝繁叶茂,并且结出了非常多的银杏果实,大树下石碑上写着:“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出发地”,标志依然醒目,灼灼发光!

红军碾:永远记着红军的好

红军来到何家冲,乡亲们自发从家中拿出仅有的口粮,在红军碾上昼夜不停地碾米筹粮,三天三夜不停歇,只希望在出发前多让红军带点粮。距离银杏树不远的亭子下面的这只石碾是当年红军战士为粉碎敌人封锁而开凿的生活工具,3头毛驴昼夜不停地拉碾,一整天碾的米也只够红军战士吃顿稀饭。当时,近名红军将士和何家冲的多位村民就靠它碾米充饥。抚今追昔,王传伟感慨地说:“没有当年的红军长征,能有今天何家冲的好生活?到啥时候咱也不能忘了红军的好啊!”

何大妈:刺瞎右眼救红军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在何家冲,不少人讲起往事仍然是那样的情意绵长。“何大妈一个妇人,利用微薄收成在后山山洞里先后救活了13名红军伤员,其中一名红军伤员被国民党“清剿队”抓获,她用自己的亲生儿子冒险换回这位红军伤员。还有一次为救一个叫余占海的红军伤员,她当众刺瞎右眼以证实伤员是她的亲人。

数不清的红军故事,说不完的鱼水情深。一部长征史,其实就是一部军民鱼水情谊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史。何家冲乡间山坳里的动人故事,再次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不忘初心何家冲: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新发展

距离银杏树不远的广场附近,就医院旧址,四个相连的四合院古朴雅致,是当年何家冲的何氏兄弟特医院使用的,从年到年,医院救治了不少红军伤病员和当地老百姓。走进去,院落深深;走出来,何家冲美丽乡村建设那同样雅致的民居与之相映生辉。

远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果木挂满青青的毛栗;近处田地里,灌浆期的水稻绿中带黄;村里,中央军委援建的“八一希望学校”干净整洁;村口,是一拨拨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水稻、板栗、茶叶等农林果经济造福着村里的百姓,红色旅游也成为革命老区发展的新引擎。何家冲,这个目送红军踏上征途的老区,正步入改变和发展家乡的新长征。

初心日记

年8月2日星期五天气:多云转晴

今天上午的网络直播,是在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的起点何家冲进行的。我和主播大春、雨桐以及大别山干部学院的蒋仁勇教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一起回顾历史故事,缅怀先烈事迹。

从红军集结的银杏树到群众自发磨口粮的红军碾,从红军铁索桥到“何氏祠”军部旧址,一路上,吴焕先母亲、妻子支持革命、何大妈勇救子弟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个真实鲜活、感人至深长征故事,就像摊开了一本厚重的红色史书,在我心里绽放着属于她的生动魅力。

这次再走二十五军长征路,其意义并不仅仅在“走”,而是在于亲身感受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而今,我们国家已逐渐强大,人民也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感恩先辈、先烈,助力老区人民早日脱贫奔小康。

新农村频道记者:周煜

本次活动由北京现代汽车新胜达提供全程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