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旭

年,一个小道消息在全国不胫而走:皮定均将军的骨灰从八宝山迁出。

消息传来,人们纷纷猜测:难道皮定均生前犯了什么错?

人们的猜测不是没有道理,众所周知,被安葬在八宝山的人,都不是凡人。

皮定均的骨灰已经安放在那,忽然说要迁走,是不是查出了什么问题?

皮定均将军

这是有前例的。有一个康姓人物,就是死后5年因为凡有重大罪行,被迁出八宝山的。

那时候别说互联网,手机也没普及,所以小道消息非常容易传播。

很多人刚听到消息,第一感觉就是:皮定均犯错误了,而且还不小。

可是,后来官方辟谣说,皮定均骨灰并没有迁走,还在八宝山。

但河南人对此不买账,他们言之凿凿地说,皮定均的骨灰安葬在了豫西,他们亲眼所见。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让我们一起探秘。

首先我们来看看,皮定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一位能征善战的勇将

皮定均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15岁就参加了红军。

作为一名战将,皮定均功勋卓著。

别的不说,单说两个战功:

其一,迅速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

在抗战中建立根据地是一件艰难的事,一般没有半年以上见不到成效,尤其是豫西。

当时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几十万国民党正规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日军狂妄之极,中国抗日武装几乎全军覆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年8月,皮定均奉命带一个支队,到豫西建立根据地。

要知道此时距红25军离开撤离鄂豫皖,已经将近十年,我党在豫西没有一支武装,根据当时的形势,简直是一项不能完成的任务。

皮定均夫妇

然而皮定均率部挺进豫西,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打开了局面,在豫西站稳了脚跟,随后会同第2、第3、第4支队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其二,中原突围全身而退。

突围,多数情况下是部队身临绝境,掩护突围则是凶多吉少,至少是面临恶战,损失惨重,而皮定均却创造了突围的神话。

年6月,中野6万部队陷入30万敌军的包围,形势万分危急。

关键时刻,皮定均一马当先,自告奋勇断后。

皮定均期间,皮定均率孤军作战,足智多谋,巧妙指挥部队抢关夺隘,穿插于敌军重兵集团之间。

多人的孤军皮旅,为掩护主力反向突围,在茫茫大别山转战24昼夜,奔波里,突破了敌军的围追堵截,经历了大小战斗20多次,越过30万敌军5道封锁线,突出重围,创造了军事奇迹。

都说这次突围是“小长征”,可能不太贴切,因为长征损失很大,而皮旅这次突围几乎没有损失,回来“还是一个旅”,竟然比突围出去的主力部队损失小,美国战地记者史沫特莱报道:简直就是军事奇迹!

当然,长征面临的环境无法跟中原突围相比,即便如此,能做到这一地步,皮定均非常了不起了。

授衔时,周公说他“一个旅顶一个方面军”;主席则大笔一挥,在他的名字下写了6个字:“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授中将。

皮旅为何如此能打?跟皮定均的军事才能密不可分,也跟他爱兵有关。

(二)一位爱兵如子的首长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慈不掌兵”,意思是说带兵打仗必须要有铁石心肠,有恻隐之心的人不能带兵。

然而,皮定均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对士兵却像孩子一样关爱。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有个姓方的小战士由于忍饥挨饿,步履维艰,但他仍旧紧跟部队,不想掉队;结果顾此失彼,把背包丢了,晚上宿营没有被子。

到了晚上,皮定均查铺时发现他一个人蜷缩在土堆旁瑟瑟发抖,便将自己的被子拿来,轻轻地盖在小方的身上。

小方赶紧摇头说,“我已经熬不住了,迟早会倒下,首长冻坏了可不行。”

“小鬼,光说傻话,没有兵,哪来的首长?”皮定均说着挨着他侧身躺下,两人共用一床被子;然后他对小战士说:“这下可以了吧?”

于是,两人彼此用体温来温暖对方,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

战争时期如此,和平时期皮定均身居高位,对士兵同样充满关切。

年8月,皮定均顶着烈日,坐着卡车,到霞浦某边防团视察。

中午11点多钟,皮定均转到了一个连队的猪圈,看到一个饲养员正忍受高温,在外面剁猪草。

由于高温,汗水湿透了饲养员的军装。

皮定均停住了,大声喊着边防团政委的名字:“宋清渭!”

宋清渭不知何故,赶紧立正回答:“到!”

皮定均不动声色地看着他说:“给你一个任务,就地站一个小时!”

作为皮定均的老部下,他深知首长批评人的习惯,喜欢拐弯抹角。

宋清渭脑子飞快运转,马上意识到了对方的用意,他立即说:“首长,我这就去安排搭棚子,不让战士们在烈日下剁猪草。”

“算你小子聪明!”皮定均笑着说,“我们当干部的就是要处处关心战士,要设身处地为他们想;天这么热,太阳这么毒,让战士长时间顶着日头劳动,不近人情嘛!”

皮定均并没有一说了之,到了驻地还打电话问,棚子搭好没有,听到肯定答复,他才放心。

类似这样的事,在皮定均军事生涯中经常发生。

年10月的一天清晨,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到新营区视察,发现通往警卫营二连驻地皋兰山的道路坑坑洼洼很不好走,特别是一个2米多宽的山沟上面只放了一块木板。

天好的时候还凑合,遇到阴雨天路滑,经过的时候很容易摔倒。

皮定均就让警卫员把军区工程部的吴副部长叫来,让他走那块木板。

吴副部长不解其意,走过木板后,报告说:“过来了,首长,还有什么事情要做?”

皮定均说:“给我来回走10次。”

吴副部长照办完成任务,但是有几次摇摇晃晃,差点摔到沟里。

皮定均问:“你走了10次之后感觉如何?“

吴副部长说:“唯一的感觉是心里不踏实,木板太滑一不小心就容易摔下去。”

皮定均说:“你还知道这样?那你为什么不把木板加宽加固?”

皮定均和张震

吴副部长恍然大悟,明白了首长让他来的目的,立即说:“首长,我这就让工兵团把木板加厚加宽,加上栏板,保证经过的士兵和百姓不再滑倒。”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皮定均又布置一个任务,让吴部长到皋兰山警卫营二连去一趟。

回来之后,皮定均再次问他感觉怎样。

吴部长说:“别提了,道路太难走了,一路上上山下山,不知摔了多少跤,浑身上下都是泥。”

说到这里,他立刻明白了首长的用意,挠着头说:“司令员,我懂了,天晴后就修路。我摔几跤没啥,回去可以换衣服,战士们衣服少,遇到连阴天衣服不干,变成个泥人怎么办?摔伤了怎么办?”

于是,吴副部长回去后立即制定修路方案,并开始实施。

很快,通往二连驻地崎岖的道路很快就变成了平坦大道,实现了风雨无阻。

皮定均关心战士的生活,更把战士的安危看得比天还大,比山还重。

60年代,一战士在实弹打靶中发生误击而亡,将军得知后大怒。

师长写了一百多页的检讨,表示要总结教训。

皮定均说不行,除了厚葬这名战士,师长、政委还要为他抬棺。

要知道,师长政委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八路。

秘书说:“这样处理太严了,检查已经够深刻了,抬棺是不是就免了?”

皮定均

皮定均说,写检查不能触及灵魂,只有抬棺才能让人长记性,今后此类事故才不会发生。

由此可见,皮定均对士兵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作秀。

皮定均爱兵如子,对养育军队的人民更是充满深情。

(三)一个不忘本的将军

军队是鱼百姓是水,我军因为人民的支持才打下江山,皮定均因此牢记人民的恩情,始终没有忘本。

六十年代,皮定均到某连队视察,发现士兵们在花生地站岗,一问才知道,是害怕当地的群众来拾花生。

士兵们说,他们晚上还要在菜地站岗,因为担心老百姓偷菜。

原来,当地遇到了灾害,进入困难时期,老百姓实在没东西吃,才饥不择食。

皮定均听了心潮起伏,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此刻的他,想起了自己悲惨的童年。

皮定均出生6个月就失去父亲,3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他从此成为孤儿,8岁就给地主放牛,一根牛鞭伴随童年,吃尽了人间苦。

所以他对农村,对农民怀着深厚的感情。

他还想起,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原突围的时候,河南刚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和旱灾,加上蒋军的盘剥,老百姓饥寒交迫,吃的是草根树皮,穿的是破衣烂衫。

但是听说八路军来了,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把子弟兵往家里拽,担心他们受冻。

乡亲们还把用来换盐的鸡蛋煮熟,把地里的花生刨出来,不由分说往战士们怀里塞……

想到这里,皮定均眼眶湿润了。

他立刻叫来连长,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吃的穿的,都是农民勒紧腰带供应的,我们要懂得感恩,你怎么可以忍心驱赶他们?”

皮定均接着说:“我们现在不打仗,除了训练,都在闲着,你们应该开荒种地、种菜,减轻国家负担,多余的东西可以送给乡亲们,我们衣食无忧,让他们饿肚子,于心何忍?”

皮定均一句话,部队立刻掀起开荒热潮,不但种出了蔬菜、水果,还饲养了猪羊和鸡鸭,除了自给自足,还分给当地的群众,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

皮定均不光是让战士们干,他自己也拿起镐头开荒,种起了南瓜。

皮定均时刻关心着老区人民的冷暖,感人的事迹根本数不过来。

有一次,皮定均在张掖领导的陪同下到老区视察。

在路上,他看到当地一个女子衣不蔽体,就纳闷地问陪同官员是怎么回事。

官员回答说:“是傻吧。”

皮定均质疑说:“她的父母也傻吗?”

不一会,皮定均到一个农民家去,家里有几个女子见到有客人来,不但没用出迎,反而蹲在那里不起来,用力将衣服往下拉。

皮定均生气地说:“看到没有,老百姓没有裤子穿!”

官员回答说:“首长不知道,我们这里就这习俗。”

将军大怒:“你家也有这习俗?”

官员顿时脖粗脸红,无言以对。

一路上,一向幽默风趣的皮定均心情沉重,一言不发。

皮定均和妻子张烽

回到部队,皮定均除了翻箱倒柜将家里的旧衣服拿出来,还和妻子将自全部积蓄拿出来,并且还动员广大官兵捐出自己的津贴,买了布票,全部送到农村。

年7月,皮定均作为福建军区司令员,在指挥演习的时候,由于天气恶劣,他乘坐的直升机在飞行途中坠毁在山上,皮定均将军罹难。

总部为这位忠诚的战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将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那么,为什么要在将军逝世15年后,将其骨灰迁出?背后有何隐情?

原来,得知将军去世的消息,豫西人民非常悲痛。为了方便老区人民能缅怀、祭奠将军,老区干部群众多次表达意愿,希望把将军的骨灰迁到豫西安葬。

组织上在征求了皮定均夫人张烽的意见后,决定把将军的部分骨灰运到豫西,安葬在当地的烈士陵园。

所以,皮定均骨灰迁到豫西的消息,一半是真,一半是假,将军的骨灰还有一部分在八宝山。

将军骨灰迁到豫西后,老百姓纷纷到墓地祭奠。

每到清明节,豫西百姓就会扶老携幼在将军墓前缅怀。

尽管将军逝世多年,很多年逾古稀的老人到了将军坟前,仍然痛哭失声,场面感人。

这让人不禁想起了臧克家先生的那首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