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68.html

在何家庆的身上有许多标签,比如“怪老头”,“抠门教授”,“乞丐教授”,“魔芋大王”等等。

为什么何家庆身上有这么多标签,在他的身上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何家庆出生于年,家里条件非常艰苦,父亲靠拉板车维持生计,从小学到高中全靠国家,老师和同学们的接济完成学业。

他常说:“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自己以后大概率也会从事拉板车”。

“抠门”的教授

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生活太苦了,当了教授的他,也总是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当时学校食堂一顿饭七八块的时候,他只吃一块五的饭菜。因为他说不能浪费。

跟同事聚餐,他总是单独叫一份便宜的饭,吃完自己付钱。也因此常常被学生们说是“抠门教授”。

在学生们的眼中,他好像永远穿着一双褪色的大头鞋,一件已经缝补过多次,洗得发白的中山装。

何家庆的家在安徽大学教师宿舍楼里面,一个60平的房间。客厅是他的小天地,除了一张自己的单人床,就是他采集的标本和一些书籍资料。

妻子和女儿则住在卧室,在卧室门的后面,摆着两件崭新的新衣服。这是好几年前妻子给他买的,但他从来没有穿过。

妻子说:“他当了老师,想让他在外面穿得稍微好一点,可是他说太奢侈了,坚决不穿”

然而在年,绩溪县遭遇洪水,何家庆当时是那的挂职副县长。

他冒着生命危险,奔波于狂风暴雨下,在前线指导救灾,好几次都晕倒在水中。由于长期泡在水中,何家庆患上了血吸虫病,从此便落下了病根。

后来,他还捐出单位刚报销的元出差费,并在信中写道:对于贫困区的人民,我虽然没有力挽巨浪之臂,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年,安徽省政府奖励他10万元,他却转身捐给了“春蕾计划”,把这些钱用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用。

在那个时候,他完全可以用这笔钱在安徽买一套很好的房子。那个时候他还住在一个60平的破旧房子里面。

但是他说:“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技能上的教育,也要给予学生其他方面的帮助,包括物质上”。

何家庆的“抠门”仅仅是对自己抠而已,对于有需要的贫困山区的人们,他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

孤身前往大别山

年3月20日,何家庆独自踏上了去大别山的考察之路。80岁的父亲得知他要去大别山的消息,专门赶到儿子家里,递给儿子元。

里面基本是1角,两角,五角拼凑的,其中还有一张单子,上面记着何家庆上学期间,国家和老师同学给的补助。

父亲说道:“是国家给了你学习的机会,不要忘了报答”。何家庆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对大别山进行了全面考察的人。步行一万两千多公里,历经天,跨越19个县,攀登千米以上的山峰多座,采集植物标本种号,近万份。

那个年代,对于何家庆来说,交通工具主要就是他的双腿和双脚。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想要获得知识,基本是通过上网和书籍。即便是到野外考察调查,搞得像出去旅游一样,大包小包拿着,走一会儿就饿了,累了,交通工具不是飞机,火车就是自驾。

在大别山考察的时候,不仅要越过层层高山,条条河水,还要躲避猛兽。好几次他与死亡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

白天还好,夜晚是最难熬的,他要找一个相对安全的栖身的地方。因为晚上是各种动物和虫类最活跃的时间段,他不仅要防着毒蛇的出没,更要注意狼群的动向。

他的腿曾被山蚂蝗叮咬得到处血淋淋,他还与狼对峙过。他的这些经历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饥饿难忍的时候全靠野果子为生。山里气候潮湿,长时间待着,导致他全身关节每逢阴天下雨就会疼痛难忍。

有一次,何家庆在攀登大别山的主峰时,到处都是树和杂草,根本没有路,登山十分艰难。身上的衣服被树枝划破,膝盖处也磨烂了,他身后走过的杂草上都是血迹。

后来他中途不小心滑倒,差点跌落悬崖,他两只手紧紧地抠着石缝,本能的求生欲使他喊出了救命,幸运的是,刚好有一位猎人就在附近,冒着生命危险将他救了上来。

当他完成大别山考察回到合肥后,身上到处是伤,但他却十分兴奋,因为他收获了很多宝贝—“上万份的植物标本”。

他的这次考察报告也为国家实施山区星火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魔芋大王

年6月,他来到绩溪县挂职副县长一职。因为初来乍到,他对这里的一切还不是很清楚。半年时间,他跑遍了23个乡,走了多公里的路。去过所有的山。村民们不知道何家庆要干什么,只觉得他很怪。

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个副县长每天不是是田间,就在各个山头四处跑,好像从来没有在办公室坐过。

何家庆对全县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之后,发现这里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养蚕,但是蚕茧产量总是提不上来,于是他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这半年里,他采集了件植物标本。

年底,他写下15万字的《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一书。随后又组织举办野生植物资源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更好地开发野生植物。

后来他以尚田乡为试验基地,每天走街串巷,手把手指导村民科技养蚕。这一年,尚田乡蚕茧产量大大提高,收入增加了30万元。此后,在何家庆的带领下,开始在全县推广养蚕的科技方法。

机缘巧合下,何家庆注意到了魔芋,并开始深入研究。他发现魔芋在潮湿,阴暗和土地贫瘠的地方长得尤其旺盛,特别适合在山区种植,种起来也不难。而且魔芋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用途很广,于是他就开始到贫困山区给村民培训,并鼓励村民种植魔芋。

虽然何家庆激情高涨,而且信心十足,但是村民们心里却一直犯嘀咕,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本就不富裕,所以不敢冒风险。

为了消除村民的顾虑,何家庆自掏腰包,从湖北引进元的种子,在31个点进行试验。他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除了睡觉和吃饭就是去田间观察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亩的魔芋大丰收,最低产量公斤,最高达公斤,收益超过万元。从此魔芋成为了山区脱贫致富的宝贝。

村民们非常感激何家庆,纷纷要给他送礼物,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他说:“我是农民的教授,为农民做事是应该的”。为了把魔芋推给更多的贫困山区,何家庆又再次撰写了18万字的魔芋栽培技术。

后来何家庆的2年挂职已满,准备离开。老百姓们不舍得,纷纷请求让他留下来。两年来何家庆大多时间是在贫困乡度过,他和村民们相处得十分友好,还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焦裕禄式书记”,只要提起何家庆,他们各个竖起大拇指。

年2月,他再次背上行囊,远走他乡。为了这次出行,他准备了10年,积攒了两万多块钱。他拿着学校的介绍信和一张贫困县名单,孤身一人启程了。

他途径安徽,湖北,重庆,四川,浙江等8个省市,个县,个乡,个村,一路传授魔芋栽培技术。同时他还指导57家魔芋加工企业。

在这场远行中,他住过两次山洞,吃过猪食和发霉长虫子的饼。有一次,他被毒蛇咬了一下,腿又肿又疼,半个多月抬不起来,他拖着虚弱的身体找草药。

上天一定会眷顾好人,他的腿伤好了。后来他身上的钱花光了,就以乞讨为生。曾连续乞讨两个月。所以有人称他为“乞丐教授”。

在他走之前,他给女儿写一了封很长的信,作为遗嘱。因为他清楚这次远行的艰辛,担心自己回不去。“谁给我一捧土,我还谁一座山”,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他的脑袋里。

为了他心中的那份责任,为了能够帮助更多贫困人民脱贫致富,他甘愿奉献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何家庆来到湖北鹤峰县的时候,他听说五里乡因为缺乏技术,百亩魔芋几乎颗粒无收,损失惨重。于是他立即赶到这里进行了两天的考察,做出了改善方案,顶着雨给村民们讲了4个多小时的课。

在从湖北去重庆的路上,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他搭了便车,却被骗到深山,砸了一天的矿石,才被放走。当时他双手满是血,其实在何家庆的心里何尝不害怕,只不过他更坚强,他要完成自己的心愿。

在重庆市酉阳县青花乡,何家庆一连好几天,白天去山上看魔芋苗,晚上给村民讲课,有一次甚至从天黑讲到天亮,村民们听得兴致勃勃,而他则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

村民陈远长杀自己家唯一的一只老母鸡炖汤给他喝。何家庆临走时,全村人过来送行。其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把孙子拉到何家庆身边说:“你是我们山区的大恩人,让孩子给你磕个头吧”。这时人群传来了啜泣声………

这一轮远行完毕,回到合肥的他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在车站一直等到天黑才回去,或许他是担心自己的样子会吓到孩子。

因为当时的何家庆,头发凌乱,胡子很长,衣服更是破旧不堪。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再加上过度的体力透支,他的身体很虚弱,体重仅剩下40公斤。

生命的最后时刻

年,67岁的何家庆又踏上了“扶贫”的道路,这是他最后的一次远行。他的每一次远行都是自费去的。

这次他要扶贫的项目是“栝楼”,也叫“瓜蒌”。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栝楼的种植基地实地考察,然后总结经验,找方法。

一次调研瓜蒌的路上,何家庆因长时间走路后身体不适,依然坚持往前走。他说:“不能停,农户都在等着我呢,我要尽快赶到他们身边指导”。

年,70岁的何家庆晕倒在调研的路上,这一次的摔倒让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医院,他被查出来是癌症晚期。可是他在病床上也不停歇,依然写着调研报告,临终前还说道:“不知道今年的瓜蒌收成好不好”。

根据他的遗愿,死后把身上唯一没有受到损害的器官--眼角膜,捐给山区的孩子。

追悼会也按照他的要求,尽量简单。

音响里放着他写的诗:我走了,请忘掉我吧,泥巴或白雪,一切都回归土地,我从这土地生长……

有人说:“何教授对物质要求实在是太低了,他只知道奉献,不求半点索取”。

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扶贫事业,他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许多山区的农民脱贫,但是他自己却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