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分为五大野战军,十大元帅中,除了朱老总和叶帅,其他人都有对应的野战军归属。一野彭老总,二野刘帅和贺帅,三野陈帅,四野林总和罗帅,华北野战军是聂帅和徐帅。
当然,这其中贺帅的情况比较特殊,早期属于西北野战军,也就是一野,担任副司令员,在中野进军大西南的时候,他调赴二野,担任副司令员,并且在刘帅调离之后,他出任了西南军区司令员。等于一野二野各有一个半元帅。
从五大野战军的战绩来说,战绩 的毫无疑问是三野和四野,一野受各种条件限制,确实战绩一般,华北野战军也是受各种原因影响,战绩一般,二野虽然战绩也一般,但有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个巨大贡献,也没什么好说的。
唯有华北野战军,在抗战时期是各根据地中首屈一指的模范根据地,但到了解放战争,几乎是被傅作义摁着打,如果不是四野入关,华北野战军完全没有能力独立消灭傅作义集团。但就是这个战绩,却出了两个元帅,也就是聂帅和徐帅。
那么相比之下,以三野的战绩而言,却只出了一个元帅,是五大野战军中最少的,自然会让很多人觉得遗憾。而且,一旦首长军衔降低,后面其他主要将领的军衔都会受到牵连,一起降低,该授大将的只得到上将,该上将的只得到中将。
比如从大将这个级别来说,除了粟裕之外,其他人都没有独当方面的经历,只有陈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中央直接指挥,而张云逸在华野基本上是挂名,存在感很低,其他人也基本上都是兵团司令员、政委级别,只有粟裕明显战功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
因为粟裕只得了大将,华野除了张云逸以资格老得到了大将之外,其他人就都往下走了,导致后来有些人就比较不服,比如许和尚就认为自己也应该得大将,刘亚楼也认为自己在四野的存在感高于谭政,谭政是大将,他却是上将,也不服。
除了山头平衡之外,整体来看,华野的上将也相对而言确实是少了点。比如粟裕比较熟悉的新四军系统出身的将领中,上将就偏少了一些,如果参考其他野战军的情况,那么王必成其实也是够资格得到上将的,但最终只得到了中将。郭花若是正兵团级,最终也是只有中将,就偏低了一些。
当然,除了解放战争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 就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如果韩先楚不参加 ,而是留在国内,那么以他的资历来说,其实是不一定能够得到上将的,但幸运的是他是 批入朝的兵团副司令, 得了上将。
上将里面考虑山头平衡的因素就更多了,比如四野因为刘震只是纵队司令,也得到了上将,那么就导致一些人很不服气,吴法宪在回忆录里就明确的说到过这一点。一野的军长贺炳炎,同样因为山头平衡,也得到了上将,也有人不服气。
除了元帅、大将和上将之外,中将和少将也同样存在山头平衡和资历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考量,比如中将里就有徐立清、倪志亮这种资格比较老的高级干部,也有皮定均这种一战成名之后其实也没有更多表现的,导致从正兵团级到副军级都有,也容易出现争议。
这也就是《亮剑》中丁伟和李云龙、孔捷都感到不服气的原因,因为和他们资历、级别差不多的人也得了中将,他们只得了少将,自然就不服气了。也就是丁伟说的,程大麻子和我同一年提的纵队司令,凭什么他是中将,我就是少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