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

安徽强势霸屏央视近1个小时

咱们安庆出镜了哦

  5月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特别直播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播出安徽篇。特别直播节目通过行进式、互动式的直播报道,引领观众走进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充分展现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老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革命老区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直播节目中

央视为哪些“安庆元素”打call呢?

一起来看下吧

红色历史足迹见证军民鱼水情

  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

  在安徽的革命老区,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座烈士陵园,丰碑上铭刻着无数英烈的名字。在过去的烽火岁月,一位位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也让大别山成为了一座英雄的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安徽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共产党人留下的红色印迹。

  始建于年的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了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这是一张还款证明,它见证了红军和大别山区人民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志愿讲解员陈芳芳介绍说,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转移到沈桥乡马石村(今属岳西县姚河乡)。当得知村民廖宏光为人忠厚但生活凄苦后,红军拿出大洋帮助他发展生产。后来,红34师再次转移,廖宏光与红军失去了联系。直到年,廖宏光终于找到了解放军,他坚持要归还当年的大洋,这就是还款证明背后的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不畏艰辛,牺牲奉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去的“穷根子”成了今天的“富苗子”,绿水青山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

沪武高速无岳段正加紧建设

  大别山革命老区昔日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这些都是老区发展的绊脚石。年,推进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绿色创新发展写进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也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提出年基本实现高速铁路通达大别山革命老区80%的县,高速公路通达老区所有的县,让革命老区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从上海到武汉的沪武高速是打通大别山区到达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通道。眼下,从芜湖市的无为县到安庆市的岳西县的沪武高速无岳段正在施工修建。目前,工程进度已经完成60%以上,预计在年前就可以通车。

  通车后,山区的曲线出行变成了直线出行,数十万山区老百姓将大大缩减到长三角地区的时间和路程。届时,山区里的鲜货早上采收,晚上就可以到达长三角地区,以前因为交通不便造成的卖不上价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这条路也承载着老百姓对新生活的期盼,成为他们的致富路。

蓝莓丰收采摘忙老区致富“摇钱树”

  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

  位于安庆市的怀宁县,背依大别山,面朝长三角,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当地就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蓝莓种植这一特色农业。眼下,新一季的蓝莓已经开始采摘,我们跟随总台记者王利的镜头,一起看看那里的采摘现场。

  总台记者王利: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庆市怀宁县的秀山乡,而我旁边就是村民家的蓝莓种植基地。这一块的面积大概有亩左右,现在的蓝莓已经陆续挂果成熟可以进行采摘。其实,蓝莓的采摘是有要求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工人在进行人工的采摘,我们需要戴一个拇指套。为什么要戴拇指套?蓝莓的表面有一层白霜,而这一层白霜就是蓝莓很有营养成分的花青素,我们戴手套的作用其实也就是为了防止花青素的流失。

  蓝莓采摘以后,要送进工厂进行分拣。目前地上都是我们今天刚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它的个头是大小不一的。这片蓝莓基地今年大概能够收获16万斤的新鲜蓝莓,蓝莓的个头越大,往往卖得越贵。一颗直径在26毫米左右的蓝莓,一斤能卖到元。

  别看这片蓝莓园现在枝繁叶茂,当地的老百姓说,以前这个蓝莓园并不太适合种植一些农作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怀宁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它的很多地带都是浅山丘陵的地貌,而且它的土壤大部分都是红壤跟黄壤,没有什么黏性,偏酸性。但是勤劳的大别山人发现了这种土壤反而很适合种植蓝莓,种植出来的蓝莓口感非常好。曾经的荒山野地,在老区人的不断努力下,变成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蓝莓园。

  整个怀宁县今年蓝莓的产量能够在2.1万吨左右,一产的产值能达到10亿元左右。当地还不断在蓝莓的产业链深加工上做起了文章,目前整个怀宁县蓝莓的产值已经突破了40亿元。正是因为种植蓝莓,老区发展起了这样一个蓝莓产业链,现在围绕产业链已经吸纳了超过10人就地就业,每人平均每年增收元以上。应该说现在一棵棵小小的蓝莓树已经成为一棵棵摇钱树,托起老区人的增收致富梦。

“红和绿”的交响曲鹞落坪的新模样

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

老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从餐桌上就能看得出变化来

安庆市岳西县的大别山腹地

有一个名叫鹞落坪的村子

曾经因为土地贫瘠缺少产业

是一个非常穷的村子

如今这个村子不仅实现了小康

还成了当地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这是怎么做到的?

鹞落坪村是全国红色景点之一

红28军旧址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鹞落坪村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纪念馆讲解员王芳说:

“我们当地老百姓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现在开了多家农家乐。”

如今的鹞落坪村全村

平均每四户就有一户农家乐

去年每户农家乐年均收入15万元

王芳父亲王家福说:

“那时候,鹞落坪是我们岳西县最穷的,养女莫嫁多枝尖,来不见日头去不见天。现在家家户户盖上了新楼房,也买上了汽车。”

8年王芳兄妹返乡创业

年盖起了身后的新楼房

鹞落坪村道路实现“组组通”

年实现了“户户通”

鹞落坪村村民程学超说:

“现在我们每个村里都有一个邮寄点,这样就省得跑到我们乡镇上,要40里路。”

鹞落坪村邮递员林小雷说:

“现在的路都硬化了,可以开车走了。年以前的土路,只有一车宽,不能开车。”

过去十年

村里人均收入翻了四倍

带动就业上千人

鹞落坪村党总支书记吴良宝说:

“老百姓确确实实在产业上得到了提升,年开始我们基本上就不愁游客了,村里的年轻人也都回来了,文化广场也建起来了,环境好,人好景美。”

变废为宝烧锅柴“重获新生”

图上“走进老区看新貌”

这七个字分别是用

槐桑枝、风干稻穗、蔺草、竹枝、小麦秸秆、废弃的木头锯末、龙柳条制作的

下面的底座是桑根

这些材料全部取自大别山的废柴弃枝

换做以前这些都是当做柴火用的

但是如今经过一番艺术加工

这些烧锅柴一下变身文创产品

卖出大山卖向全国甚至还卖到国外

带动了当地一大批村民就业增收

谁这么心灵手巧?咱们赶紧去看看↓

安徽省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村民方红

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姑娘

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当了两年老师

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去了广交会

在那里方红看到了各式各样木头、藤条做的工艺品

她当时就在想

“这些原材料我们大别山也有很多,

基本上都是当柴火来烧掉了,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好东西也推出去。”

年回来的时候

方红家里人还是极力反对的

因为家里的长辈都说

人们都往外走你怎么会反着来

但方红认为

我们大别山人就得敢闯敢试

方红第一次带着老乡们做的60多件展品去参加展会

展位在一个小角落里

直到第三天也没有任何客商来问

方红就主动寻找客商介绍自己

在一来二往的交流中

客商给了方红一张屏风产品的图纸

并说“只要你们做得出来,我们就去买你们的东西”

在方红不断的尝试下

第35天的时候

她们第12版屏风终于达到了客商的要求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方红的第一笔订单也从大山里漂洋过海走向了世界

方红说:

希望可以吸引感召更多的年轻人,像我们一样,能够勇敢地回到家乡去创业,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让我们这个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舌尖上的大别山开启老区美食之旅

绿水青山大别山多彩产业助增收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

曾经种养在大别山深处的农副产品都成了“宝”

做成的土菜美食的香味也是越飘越远

让更多的外地游客们大饱眼福和口福

一起去看看~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张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