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并明确相关工作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也明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工作方针。结合相关研究发现,“生态修复”的内涵本质也就是将“山、水、林、田、湖”看作一个“生命共同体”,其本身就存有较多复杂性特征,通过明确生态系统中众多不确定性影响因子,合理量化其运行规律,基于客观规律进行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使得城市空间塑造重点在于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近年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作为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立足于传统粗放的城市扩张规划向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转型,以此改善城市生态功能和美好人居环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城市双修的理念,使得城市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能够结合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生态空间的价值,实现美好人居的愿景。本文,以信阳市海营片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在自然环境本底较好、水系丰富的城市生态区域规划建设时,保证生态优先底线思维与独具特色活力空间打造是文章的核心议题。一
项目背景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居中国之中,位于秦岭淮河(南北对称轴)和京广线(东西对称轴)的交点上。地处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边缘,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带,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信阳位于大别山北麓和淮河上游,地势南高北低,呈现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同时,信阳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气候条件四季分明,各具特色,空气质量优良,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连续九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海营片区位于信阳市中心城区东北角,高新区行政管辖范围内。1
守住生态底线控制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信阳城市生态格局特征从组团城市群区域范围来看,信阳城市依托西南部桐柏山和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以田园、山林、湿地、河湖为生态基底,形成了山水环抱的自然生态格局,是典型的山水城市,处在桐柏山—大别山向淮河平原过渡的丘陵缓坡地区。信阳中心城区周围环境资源丰富,形成“七山环抱,两湖相映,一河带城,水网纵横”的山水格局。主要水系浉河串联城市东西,形成自然有机的城市生态廊带。良好的自然山水是信阳构建生态保护、保育、修复等多元功能生态网络的重要空间载体。(2)城市内部主要生态廊道信阳城市内部水系丰富,绿化景观层次较好,所以在信阳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由横向浉河滨水景观带和纵向八条主要生态廊道组成的城市生态廊带体系,海营片区位于信阳市高新区,为城市八条纵向主要生态廊道之一,与龙飞山公园生态相结合,形成中心城区主要生态渗透节点。2
弥补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功能需求
近年来,信阳市经济飞速增长,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扩张,城市功能也日益缺乏。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研究分析信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信阳在生态宜居、文创旅游、康养休闲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功能补充,海营片区的建设,将弥补信阳城市生态休闲功能的不足,满足人们对康养旅游、生态宜居等功能的需求。基于高新区和基地周边发展现状,未来海营片区将成为重要生态、居住、服务的核心板块。
3
基于生态本底的高标准开发基本条件
海营片区位于信阳城市东北角,隶属于信阳高新区,规划面积约12.43km2。基地东、北、西三面被2条高速、3条铁路环绕,南面紧邻城市主干道北环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片区内部低丘缓坡,现状大部分为村庄建设用地及农林用地,内部地势高低起伏,山水环抱,水网贯穿,现状水系主要有海营水库、白土堰水库、龙窝水库等大型水系,以及海营水库下游水系组成。河流流向受构造控制变化极大,蜿蜒曲折,但总体是由南北两边向中间、由西向东流出。河流水系分支较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主要分为七个汇水面。总体生态本底条件良好,具备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发建设条件。
二
发展思路
1
问题导向
(1)如何把握底线思维。本次规划基于保护海营片区现状生态本底条件,通过山体保护、水体治理、建设规模管控等,解决常规规划中生态区域保护与发展之间的问题,提出高生态效能和低环境冲击共生的开发建设思路。
(2)如何注入新的功能。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分析和区域可承载能力分析,注重与生态区域相关功能的引入,积极引导城市空间及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空间活力的同时,可将生态效益转换成经济效益。
(3)如何提升人居品质。海营片区作为信阳市中心城区的生态居住板块,除生态本底条件良好,周边资源也较好,但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等缺乏,严重制约生活水平和旅游服务的发展,本次规划考虑如何打造信阳生态宜居样板,并借助于城市文化内涵创建区域活力空间,以达到提升城市美好人居目标。
2
目标策略
本次规划结合海营片区的资源特征和城市双修理念,以保护生态条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