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许世友与结发妻子朱锡明一共生育了三个男孩,遗憾的是前两个都夭折了,第三个孩子出生后,取名"黑伢",也就是许光。
许光出生的时候,父亲许世友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因为有任务在身,纵然有万般不舍,也只能迎着阵阵枪炮声,率部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转入遥远的战场。
也就是那一次别离,朱锡明和儿子就再也没有了许世友的任何消息。甚至连许母都认为自己这个儿子已经不在了,还给朱锡明找了一个老实人夏昌文,毕竟儿媳还年轻,往后的日子还很长,这样一直耗着也不是办法。
而许光在小时候之所以叫"黑伢",那也是因为父亲许世友一直没有回来,许母和朱锡明在家盼啊盼,即便是望穿了秋水,也不见上了战场的许世友。既然没有父亲取名,就干脆叫了"黑伢"。
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年出生的许光,童年生活充满了危险。因为其父亲许世友跟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作战,还不满三岁的许光只能跟着母亲到处流浪、乞讨,生活艰苦倒是其次,主要是太危险了,稍不留神就可能失去生命。
在敌人第一次扫荡鄂豫皖根据地时,姑母为了保护许光,一起躲在山洞里三天三夜。试想一下那个场景,就算是身强体壮的成年人,也难以熬过来,简直难以想象年幼的许光是如何坚持过来的。
生活总会在风雨后出现彩虹,许光的父亲许世友历经百战而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还成为了山东军区司令员。年,父子二人总算是团聚了。这一年,许光已经19岁了。
战争年代的生死别离,没有身临其境,是难以体会的。
许光虽然长成了大人的模样,但一直没有机会上学,所以一字不识。作为父亲的许世友,内心很不是滋味,自己亏欠儿子的实在是太多了。
要想成为新时代里有所作为的军人,知识储备是基础,所以许光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了第五航空兵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
经过7年时间系统性的学习,到年时,许光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从海军北海舰队的普通战士,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舰长,许光可谓是不辱使命,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炙热的发挥着耀眼的光芒。
如果按照这样的成长速度继续下去,许光完全可以和父亲许世友一样,成为一名将军。
但正处于事业高速发展中的许光,却做了一个令人顿感意外的决定:放弃舰长的职务,回到家乡照顾祖母,替父亲行孝。
许光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荣耀,要瞬间放弃掉,内心也是极为不舍得。但当他看到父亲痛苦纠结的表情时,最终下定了决定,回到家乡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年的6月,许光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从一名海军军官变成了新县人武部参谋。正常的工作做好,其余的时间都在照顾祖母,并及时把祖母的身体情况汇报给父亲许世友。
六个月之后,祖母去世。许光此时完全可以重新回到自己舰长的岗位上去,但他直接拒绝了原部队抛出的橄榄枝,选择继续留在家乡,扎根基层,服务民众。
转眼间,许光就在新县干了40年,他历任参谋、科长、副部长。直到转业,还是一个副团长,要知道他的父亲可是一位开国将军,身居高位。
然而,许光从来不把自己当作高干子女,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为了家乡的建设,兢兢业业的工作。
许光一生都在办实事,淡泊名利,生活十分简朴。直到他去世,家里用的依然是上世纪70年代的大立柜、80年代的沙发、90年代的老式电视。
如此清贫的生活,许光却一次性拿出自己积攒的10万元资助老红军。不仅如此,在他临终时,还立下遗嘱,把自己的全部积蓄20万元,一分不留全部捐给家乡慈善事业。
许光年回河南新县投身家乡建设,他心系群众,两袖清风。只要他下乡,就坚持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几十年从未改变。
在年特大洪水抢险救灾中,许光身负重伤,昏迷三天三夜,苏醒后第一件事,就是立即赶到抗洪一线。这样的好干部,却在晚年患上了肺癌,得知治疗费很昂贵的情况下,他毅然回到了家中休养。
一生扎根家乡建设的许光,在年1月6日2时44分,突发心梗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4岁。他的追悼会布置得十分简陋,因为他毕生的积蓄都已经给了慈善事业。
结语
许光的一生都在散发着光芒,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是许世友而心高气傲,放弃了海军军官的大好前程,淡泊名利的一心要把家乡建设好。
虽然在职位上无法与自己的父亲相比较,但他选择的这条低调生活的道路,同样不平凡。许光完美继承了老一辈革命者艰苦朴素,敢于奋斗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