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听郑院长以亲身经历讲述,感觉特别感动和震撼。作为青年,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那些可歌可泣的烈士们。”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童浩麟通讯员徐楠
“大伯、二伯牺牲在长征路上,我们只能遥望祭奠;下雨天,父亲在家打草鞋时,哼起了红歌,唱着唱着就不禁会掉下眼泪。”
11月1日上午,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礼堂座无虚席,院长郑逢斌以亲身经历,为全院多名师生代表讲述了感人至深的大别山红色故事。
作为河南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博士点牵头人,郑逢斌多次参与研发国家级重点项目,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民航、军事、农业。作为学者,郑逢斌以自己的辛勤耕耘得到了业界认可;作为管理者,他在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勇做先锋,对学院各项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熟知郑逢斌的人都知道,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身上带有浓厚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我的这个劲头,也源于我的另一个特殊身份——红军后代。”郑逢斌说。
郑逢斌讲述了父辈与同村红军战士在革命路上的真实经历。“很多战士火线入党,打仗冲在最前面,入党后不到24小时就牺牲在战场上。所有党员从入党的一刻就抱着必死的决心,他们为了革命信仰,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这么做,这就是最动人的革命精神!”
“我们家在新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只有10多户。几乎每家门前都挂有醒目的‘烈属光荣’门匾。”郑逢斌说,“我家是两个门匾,而有的一家人为了革命全都献出了宝贵生命,连挂‘烈属光荣’门匾的机会都没有了。”
郑逢斌还深情地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阐释了以“信念坚定、顽强奋斗、求实创新、牺牲奉献、勇于担当”为内涵的大别山精神。
这堂不同寻常的课,深深打动了在场师生。“以前只在书本上和影视剧中看到革命故事,这次听郑院长以亲身经历讲述,特别感动和震撼。作为青年,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那些可歌可泣的烈士。”级学生李源鑫表示。
编辑:陈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