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大别山老区固始“三土”文化走出国门

中新网信阳5月21日电题:大别山老区固始“三土”文化走出国门

作者阚力

近年来,乡土艺术“热”了起来。在豫南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市固始县孙滩村的三土民间艺术团,以“土音”、“土调”、“土味”传承大别山区的乡村文化,多次走出国门,登堂入室。

三土剧团、三土服饰、三土民宿……记者近日走进固始县陈淋子镇孙滩村发现,这个近人口的村子已深深烙上“三土”的烙印。从农副产品、民宿、农庄到服饰厂,都被冠以“三土”之名。

昔日的孙滩村是一个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等众多问题缠身的落后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8.3%。在这个精神生活匮乏的山村里,农闲时的村民们热衷于打麻将、扑克牌。

“沉溺牌桌不是好事。”孙滩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喜介绍,年,经过深思熟虑后,村里委派村党支部副书记彭元华接手村民自发组织的三土民间艺术团,期望以此传播、传承散落在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艺术团的成员拿起锄头是农民,走上舞台是演员。起初,20余名固定的农民演员,表演多以划旱船、咳子戏、唱山歌等简单节目为主。自幼热衷艺术的彭元华担任团长后,对艺术团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多思考。

为了提升业务水平,彭元华邀请专业的编导老师,坚持“农民写、写农民,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看农民”的表演模式,融入诸多非遗元素,自编自演小品、快板和舞蹈等一批批艺术作品。譬如,濒临失传的固始县非遗——花挑舞,经过编排和长期练习,先后在“中韩文化交流晚会”、“中泰华人春晚”的聚光灯下起舞。

图为赴韩国演出的三土艺术团。受访者供图

“最初(目的)就是想让老百姓远离牌桌,没有想到还能走出国门,深受好评。”彭元华介绍,花挑舞在固始县流传余年,其道具是一支细软而有弹性的竹制扁担,加以彩纸、竹篮等装饰,“土味”十足。

近年来,三土民间艺术团创作出一个个由“土音”“土调”呈现出来的“土味”节目,在海内外参加近千场表演,斩获诸多大奖。随着“三土”品牌的叫响,村里的风气也有了很大改变。

王文喜告诉记者,原来组织村民大会有些难度,现在村里只要“土调”一起,锣鼓一响,村民都蜂拥而至。“村里有什么重要事情,都在表演开始前通报,比组织村民开会高效多了。”

艺术团常年外出表演,在各大舞台崭露头角,实现了农民演员的自我价值。看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村民摒弃牌桌陋习,开始参与“三土”节目的表演,村里也掀起“三土热”。

在孙滩村,各行各业都散发着“三土”气息。几年前,孙滩村出台免租金等优惠措施,从长三角引进一家“三土”服饰公司,吸纳余人就业。同时,通过收取厂房租金,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数十万元。

目前,该企业已投资逾千万元,为村民提供的岗位薪资达至余元不等,年产值亦超过万元。

现如今,孙滩村的振兴,也在走多元化的路子,依托周边旅游资源和“三土”文化品牌,孙滩村的村民们开始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

彭元华告诉记者,孙滩村正在规划筹建大别山非遗文化三土研学培训基地,希望以此让更多人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了解大别山的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目前村里是边接待研学团体,边规划建设研学基地。”

“三土生态园正在规划,三土小龙虾已申请注册,孙滩村正在计划打造三土集团。”王文喜说,要让“出圈”的“三土”文化,形成品牌响应,为乡村振兴赋能。(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