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干实铸就了“新蔡脱贫攻坚精神”,也充分展现“大美新蔡”好形象。如今的新蔡一派生态水城好风光。宋超喜摄
金秋时节,花果飘香,中原大地上一派丰收景象。新蔡县干部群众脸上的笑容更甜蜜,心中的喜悦更浓厚,因为他们的收获,让人更加骄傲与自豪。
8月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郑重宣布,经国务院扶贫办验收复核,新蔡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新蔡脱贫了!中央和省委念兹在兹的“让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目标实现了!这是万新蔡人民盼望已久的“出彩”时刻。
9月5日,全省扶贫重点县脱贫工作推进会在新蔡召开,省里特意安排新蔡在会上重点介绍贫困县退出工作经验。
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包袱重,经济指标曾长期处于全省倒数的国家级贫困县,为何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高质量脱贫?因何能从“贫困样本”变身“脱贫先锋”?昔日十年九淹的“洪水走廊”缘何蝶变为“梦里水乡”?
近日,记者走进大美新蔡,探访新蔡脱贫攻坚与富民强县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的宝贵经验和生动实践。
人民的期盼是第一呼声
贫穷有颜色吗?
灰色、暗淡、阴沉……走进新蔡佛阁寺镇孤儿小冰雁的家,一辆破二八自行车是这个家最值钱的家当。和爷爷相依为命的小冰雁,见到生人紧张无助、目光怯弱的一幕,让几年前探望爷孙俩的爱心人士至今难忘。
贫穷有滋味吗?
苦涩、辛酸、无望……韩集镇林洼村的张晓菊,丈夫不幸去世,撇下她一人照顾几个孩子,最大的17岁,最小的刚牙牙学语,让这个家庭一度陷入绝望的深渊。
贫穷有重量吗?
像压在胸口的巨石,似横亘在前方的大山,如笼罩头顶的乌云……不仅让全县11万多贫困群众喘不过气,也让新蔡广大党员干部“压力山大”,更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
年7月,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刘邓大军鏖战豫东南,在新蔡前线指挥部发出“狭路相逢勇者胜,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过去”的战斗号令,在新蔡人民的有力支援下强渡汝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
弹指一挥间,革命硝烟早已散尽,新蔡群众却还有近十分之一生活在贫困中。“人民的期盼是第一呼声,绝不能让这片洒下革命先烈鲜血的土地继续穷下去了!”这是新蔡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年以来,新蔡全县上下弘扬当年刘邓大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立下决胜脱贫攻坚“军令状”,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尽锐出战斗贫魔,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赢了一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辉映未来的脱贫攻坚大决战。
截至目前,新蔡县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有个稳定退出,10.84万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从年的10.63%降至0.88%。经第三方评估,群众认可度达96.88%。
弱鸟先飞敢为人先
新蔡是我省大别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年国务院提出要求,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国家和省定贫困县,要在年前全部摘帽。
年,随着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开展,新蔡县委主要领导提出了争取提前摘帽的构想。
县扶贫办主任孟长青说:“这等于是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提前摘帽”构想的背后,是严峻的现实:年新蔡的贫困发生率为10.63%,比全省高3.53个百分点。
县情摆在面前。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贫困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基础设施差,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经济综合实力弱。
资源禀赋差,交通不发达。用孟长青的话说,就是“四不靠两没有”:不靠山、不靠海、不靠大中城市、不靠普铁高铁,地上无特产、地下无资源。
新蔡地势低洼,水患严重,素有“洪水招待所”之称,严重制约发展。民间流传:过去一年十二个月,十个月在防汛,一个月在过年,一年只剩一个月时间“干活”。
发展落后,干部提不起精气神,“庸懒散浮拖”现象多发;“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
面对“提前摘帽”的艰巨任务,有的干部认为条件不成熟,“随大流”脱贫最保险,争上游会冒险;有的领导担心干部作风软散,提前脱贫风险太大,脱不了贫怎么办?
思想破冰,行动才能突围。
科学分析,此时加压奋进抓脱贫,有利条件和优势也不少:国家出台支持脱贫攻坚的一揽子政策利好效应持续叠加,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是“挖金凿银”的重大利好;有40多万外出劳务大军,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处豫皖两省四市六县接合部,是郑州、武汉、合肥三大省会的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后发优势突出……
县委书记王兆军认为,跳出新蔡看新蔡,压力在脱贫、责任在脱贫、机遇在脱贫、希望也在脱贫。新一轮脱贫攻坚为新蔡经济社会发展赶超跨越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抓手。
县长申保卫说,经过前期的作风建设,县委班子敏锐地感到,干部精神状态已经起来了,有了明显的改善,此时不一鼓作气趁热打铁,就会错过大好时机。
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希望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
县委一锤定音:提前脱贫!
抓住精准这个“牛鼻子”
精准识别,系好脱贫攻坚的“第一粒扣子”。
年以来,新蔡先后3次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开展“万名干部大走访”回头看,对全县所有村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子”,提高了识别精准度。
构建县、乡、村、党员干部四级精准扶贫体系,成立全县脱贫攻坚小组,下设14个专业组,专班推进,将全县24个乡镇划分为6大战区。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建立工作台账,实施挂图作战。推进三级网格制,实现网格化动态管理,全县设立多名网格员,覆盖26万户。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人,实现对全县个贫困村、个非贫困村全覆盖。
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和扶贫车间“五个应扶尽扶”,推进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提升医疗教育住房低保和特殊救助水平、筑牢保障底线,开展志智双扶攻坚,确保贫困群众增收有渠道、致富有门路、脱贫能持续。
在精准退出环节,坚持应进则进、应退慎退的原则,严把“四个不能退”:收入达到了,“两不愁四保障”未完全解决不能退;当年识别的贫困户不能退;帮扶成效不明显的不能退;低保标准未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的不能退。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防止错退和退出后断崖式返贫,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推进“危房清零”。年以来,共投入3.7亿元,改建改造户危房,消灭“住人危房”和“危房住人”。实施“六改一增”工程,户贫困家庭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累计投入12.8亿元,新改建农村道路公里,道路覆盖%行政村和99%的自然村。
推进健康扶贫工程,探索形成了“三提两免两突破”(提高贫困人口县内住院、县外住院和门诊重症慢性病政府补助标准,免贫困人口住院起付线和住院押金,突破贫困人口住院自付医疗费用和非贫困人口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救助政策)等医疗报销和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年救助贫困人口住院患者人次,慢性病患者人次,报销和救助总费用达.44万元。
资金投入不搞大水漫灌,确保精准滴灌。年新蔡整合涉农资金7.02亿元,年整合资金8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年超过15亿元,确保脱贫攻坚“粮草充沛”,同时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新格局……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
精准识别、基础设施、志智双扶“三大攻坚”齐上阵,医疗、教育、住房、兜底全覆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应扶尽扶”,脱贫攻坚大格局,有了实实在在的支撑。
实干干实的生动画卷
行走洪汝河两岸,平畴万顷,绿涛阵阵。乍望去,水土还是那方水土,人还是那些人;深入城镇乡村,则见大地酝酿着丰收的气息,贫困群众的收入一年更比一年高。
走进狮子口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荷香扑鼻;合作社大棚里,瓜果飘香,菜苗青青,长势喜人,贫困户忙着采摘;家门口的扶贫车间,缝纫机“嗒嗒”叫,巧媳妇哼着歌干着活,既顾家又带娃,大人小孩笑哈哈……
不一样的贫困村,同样的火热生活。针对不同的贫困户,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他们打开致富之门,内生动力悄然增强。
有能力的“扶起来”。
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雅高户外藤编扶贫车间。“俺老两口,一天能挣多块。兜里有钱,心里不慌。”68岁的李运明和老伴张粉,都在这里编织“鸭蛋椅”,“风不着雨不着,比在家里闲着强。”老汉的笑容挂在脸上。
孙召镇大马庄供港蔬菜基地。广东菜心的小苗刚探出头,28岁的大马庄村委会主任马明明介绍,按供港标准生产的这种菜薹,主打短平快,二十天可收获一茬,能带动98名贫困户和周边多人就业。路边乘凉的村民郭权辉说:“采菜薹,不用学、不用练,男女老少都会干;锻炼胳膊,还锻炼腰,只当做做保健操。”
扶不起的“带起来”。
砖店镇大宋庄未来有机生态园。身材瘦小的王汉中,前几年干建筑出事故落下了残疾,干不了重活。企业帮扶,给他2分半菜地,头茬种的是辣椒,挣了一千多块钱;一个月前刚种上豆角,还有20多天上市就能见着钱。扳着手指算账,光伏发电分红块,企业帮扶分红每年元,加上老伴公益岗位工资,一年下来小两万跑不了。
一亩田十亩园,尝到甜头的王老汉,准备收了秋自己也建个大棚。老汉感慨道:“遍地有黄金,就怕不劳动。”
带不起的“保起来”。
据统计,截至年年底,新蔡剩余贫困人口因病致贫比例高达55.42%,成为群众致贫返贫的首要因素。
平铺村70岁的袁玉华,早些年儿子和老伴相继得病去世,儿媳离家出走,撇下她和孙子。今是街道办主任李斌介绍,街道办为老人办了低保,通过企业帮扶,每年有块钱收入。袁玉华闲不住,村里给她安排了公益岗位,每月能挣0元。由于在公益岗位上干得好,去年袁玉华还获得了“脱贫之星”奖状。
住不起的“建起来”。
孙召镇孙庄的王新志,媳妇去世,没了心劲。住着三间破瓦房,日子过得不咸不淡。驻村干部周康上门,给他申请危房改造资金,王新志和儿子,按规定两口人标准是60平方米。年底,拆了旧房,王新志住上新房,感觉还不赖。过了年,孩子初中毕业去学汽修了,王新志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主动到镇上打起了零工。
建起来的“靓起来”。
“过去龙口到弥陀寺,路上的坑能卧牛;如今新修的龙弥路,路宽景美,走起来连心胸都宽了。”龙口镇龙口村支书时海宽向记者介绍。
昔日的龙口村,虽紧挨着街道,村民房子盖得不错,但公共卫生没人管,垃圾乱堆,蚊蝇肆虐。时海宽任村支书后,大刀阔斧,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成立了物业公司,购买了环卫车,让贫困户优先上岗,引导村民房前屋后,种花种树,河渠种上莲藕,不仅净化了水质,更扮靓了村子。
如今的龙口村,既富且美,仅剩的8家贫困户,有活干有钱赚,环境面貌也焕然一新,已由过去的落后村变成全县闻名的“红旗村”。
党建推动高质量脱贫
“抓好党建促扶贫,是新蔡脱贫的重要经验。”新蔡的扶贫成效,成为这句话的生动诠释。
新蔡在脱贫攻坚中,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注重在脱贫一线锤炼队伍,夯实堡垒育好苗,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
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明确整顿任务。对不能胜任的村干部及时调整,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等优秀群体中,选拔骨干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一批有思路、有干劲、有活力、有本领的80后、90后村“两委”干部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生力军。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董庄村第一书记马云菲“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将基层党建的熔炉烧旺了。村“两委”班子的力量逐渐凝聚起来,采取“村党支部+生态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起了占地亩的自然美莲藕生态园,37户贫困户按项目扶贫资金入股参与分红。有了领头羊,百姓心中有了方向,昔日的软弱涣散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名党员一面旗,带领贫困群众阔步行进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
最大的变化在人心。
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破除“等靠要”,打掉庸懒散,提振精气神,“看得见的胜利”在作风。
干部担当,贫困户自强。
孙召镇郎庄村82岁的张立勋,在村支部书记杨金明的帮助下,建了两亩半蔬菜大棚。见到记者他边比划边自豪地说:“村里人说我种的菜都‘成了精’,三个番茄四斤八两,辣椒有尺把长。两个大棚一年收入两万多。”“把好政策留给更需要的人吧。”张立勋跟老伴一合计,主动要求摘掉贫困户帽子。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为群众办了数不清的实事和好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扬,涌现出以原玉荣、赵超文等10名“扶贫先锋”和10个“红旗党支部”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群体。他们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书写了人生出彩的篇章,成为推动新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广大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亲历者见证者,很多人在经历脱贫攻坚洗礼后有一种脱胎换骨之感。
“狮子型、老虎型干部多了,绵羊型、鸵鸟型干部少了。”孟长青说,新蔡的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过硬的作风,高昂的斗志,回应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弱鸟先飞,至贫先富,后发赶超不是空想。
砖店镇党委书记管健说,夺取娄山关,强攻了腊子口,脱贫攻坚如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最能打硬仗的。
孙召镇党委秘书刘杰说,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这些年干得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新蔡县教体局长陈曦发明了一个词,叫“精神迁移”。他说,如果把脱贫攻坚激发的战斗力凝聚力,迁移到其他任何工作上,相信都能做到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庄稼长得再好,门道还在泥土里。”今是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张小歌说,干部原来坐办公室里,为啥出不去?因为群众堵住了门。脱贫攻坚让干群关系融洽了,走下去,群众拉着干部手不放,非要唠唠高兴事烦心事。
新蔡为什么能?
金秋时节,全省40多个市县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来新蔡参观学习。他们问得最多的是新蔡脱贫攻坚有哪些“亮点”,最想探究的是新蔡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哪些经验。
王兆军感慨地说:“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实干干实,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扬刘邓大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认真践行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牢固树立‘弱鸟先飞’‘至贫先富’的赶超意识,为新蔡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王兆军说,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跳出脱贫抓脱贫,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农村,一手抓城镇,走好全县一盘棋,以高质量脱贫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脱贫,是新蔡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大的体会。
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新蔡“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实践说明,解放思想,立足实际,提升站位,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切实树立“弱鸟先飞、至贫先富”的鸿鹄之志,坚持把发展作为摆脱贫困的总办法,敢想敢干敢打敢拼,是新蔡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原因。
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新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产业扶贫机制、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公共服务提升等机制,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管理、精准化扶持,是新蔡实现精准脱贫的第一动力。
无坚不摧是精神。新蔡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当年刘邓大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光大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作为锻造干部作风能力的“大熔炉”,把脱贫实效当作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画好同心圆,凝聚向心力,增添正能量,是新蔡脱贫攻坚的重要保证。
融合催生多方共赢。新蔡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紧密结合,激活党建“微细胞”,开启致富“新引擎”;与构建产业体系统筹推进,打造转型发展新动能;与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城市、美丽乡村;与构建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补短板强弱项,在脱贫攻坚中完善了县域治理体系,为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红利”。
实干作风是法宝。脱贫是中心工作,发展是第一要务。新蔡全县上下抓住一个“实”的关键,突出脱贫攻坚、突出县城带动、突出产业支撑,将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攻坚克难的劲头鼓起来,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锤炼出一支能征善战的脱贫铁军,提升了县域治理能力,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力支撑。
实干干实创造了“新蔡速度”,铸就了“新蔡脱贫攻坚精神”,也充分展现“大美新蔡”好形象。
看乡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公共服务逐步提升,产业旺了,混日子的少了,奔富路的多了,群众上得了学、看得起病,住上了安居房、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指数噌噌往上蹿……
看城市,三水相拥润古蔡,五湖互联生美景。打响重点项目攻坚战,实施“一城二轴三河四门户五湖六区”建设,“一路一循环”“一库一联通”等十大城建项目快速推进,县城56条道路全部打通,城区五座湖泊全部实现水系连通;“六城联创”成绩显著,一举获得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两个国家级荣誉;占地23.96平方公里的西湖新城,绽露芳容……
看产业,纺织服装、食品药品、建筑材料特色产业优势突出,佳诺威木业、花花牛乳业、爱民药业、奥田电器、华英集团、一笑堂制药、未来能源等龙头企业交相辉映;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旅游业繁荣兴盛,水韵天街、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带动商务中心区淌金流银……
看民生,占地亩的万人广场、会展中心、群众文化艺术中心,成为新蔡人休闲娱乐的“会客厅”;占地近万亩的问津教育园区,气势恢宏,惠泽莘莘学子;拥有千医院豫东南分院,让老区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免受奔波劳碌之苦……
千年古县,焕发生机;生态水城,钟灵毓秀;秀美田园,留住乡愁;大美新蔡,风光无限!(本报记者孙德中孙勇杨晓东本报通讯员宋超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