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照例先唠唠嗑。

先祝大家新年好,前程似锦,文通财达!

近来私信依旧积压,很多朋友的作品,由于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没有及时回复。希望大家谅解,毕竟人总是要吃饭的,而本人才疏学浅,靠写东西养人不活。

年底因为回答问题,写了几篇关于诗歌、诗词的看法,结果得罪不少自称“诗人”的人,在很多人支持的同时也收到了大量谩骂,甚至有决斗邀约——其实挺有意思的,至少比那些开口成脏,连怼人都没水平的人要高级那么一点点。

当然这一点点也不多,比如这个自称“著名诗人XXX”的人,我觉得有意思,就去看了他一下,发现他在宣传自己三十六万字的诗集,可是那封面一看上去就挺草台班子,像幼儿园的作业。

写诗能写出三四十万字,可想而知这诗集的水分有多少。

这个人让我想起一个专门在各种论坛,各种平台自吹自擂的人,号称重写了《红楼梦》,还破解了世界级数学难题,那什么什么猜想(我真不知道是什么,我高中上数学课就睡觉);把自己蜗居在租住的几个平方里面不工作,美化成为了梦想而不愿意沾染凡尘;还自创诗体,却差得让人无法对他的文学感兴趣;号称出版的书也是那种一看就是打印机打的封面,和这位著名诗人,算是卧龙凤雏,各有所长。

这些文人的自尊心,已经完全超越了自身的才华和能力。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评奖机构发证书给那些“诗人”,为他们出书?出版社卖书号,诗人得名声,各取所需罢了。

那些一大堆奖状在手的写诗者们,就真以为自己是世界级、宇宙级的诗人了——不排除有好作品,但是所谓的评奖机构只看交钱就发奖牌证书的行为,都不能用泥沙俱下来形容,简直是唯利是图,混淆视听。

只可惜出的那些书就算拿去送人,大概率也只能成为厕所应急的东西。

顺便说一下,个人没有纸书,只有专栏。因为文采不够让出版社出钱来印,自己又不想掏钱买书号,而且个人所写的东西本来就没有市场,又拉不下脸去写网文,所以本人是不够格出书的。

但你要说我没有纸书,就不能笑话草台班子自费出书和彩打封面,那你也是脑壳有点毛病。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路?

我还是很佩服他们的执着,只是为他们的智商捉急。能成大事者,并不是靠自己的盲目自信,需要有实打实的手底功夫。文采这种东西,如果只是拿来玩玩,无伤大雅,可偏偏总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就多少有点毛病。

天下道士和尚众多,有几个是高功大德?高功大德也有数,有几个成仙成佛?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诗人这个称呼,虽然今天已经烂了,但无论如何还算是汉字文化中的一种褒称,是一种他称。

自称诗人的,除非是拿来做自己的谦称——前提条件你在其他方面已经有不世之功,如当代伟人,他若自称诗人,那已经完全是自我弱化。

除此之外,自称诗人者,不是无知,就是不要脸。

这位自称“著名诗人”,那就是“著名的不要脸”。

闲话说完,选几首朋友私信的诗看看回复。

这位朋友应该发的是一首现代诗,因为很长,不好截图,就只截了前面四句。不是很好置评,因为结构很奇特,同时因为现代诗对韵和节奏的打散,让人难以从形式上发表意见。

全诗如下:

归思*偶听闻家乡,今冬下第一场雪有感千里大别山巍巍天堂寨一脚踏两省放眼望江淮

赏雾凇雪景流连忘返觅幸月风情心旷神怡畅游其乐山水之间

会当绝顶一揽琼姿徽风皖韵极目楚天

甘泉寒瀑深谷幽潭奇松怪石云海遐观白马峰上攀栈道将军岩前问屈原天屏侧畔妙笔生花象戏水瑶池座下淑女情人银弓双挽疑似银河泻玉九影逸凡间天空之镜身临其境壮观蔚然

悦己欲悦心动悦乂安流水人家处细品云雾茗人文和谐天道自然

这首作品其实还是有结构的,起始四句交代思乡地点,结尾一段七句发出“人文和谐,天道自然”的感叹,中间几段则都是家乡雪景的描写。

其实这种类型的作品,说它是现代诗也并不合适,因为所用言语基本上都是文言文固定词汇和类文言文,这个就不用举例了,通篇都是。

诗的创作是有时代性的,现代诗的根基就是白话文,我们常说有人写文章“不文不白”,就是指写东西搞不清时代,这几个字用来形容这首诗也是合适的。

这首作品其实更类似于唐朝中期逐渐消失的骈赋,但是有着返古的字词,却没有返古的架构。

不是我们写现代诗就不能使用成语,但是绝对不能大量出现。你可能沉醉于吟诵某个句子的精妙,但是从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失败的,败在中段的描写,结构松散而臃肿。

同时我们要清楚,诗是用来吟诵的。大量的四字结构出现,会让整首作品陷入节奏重复、缓慢拖沓的诵读感觉——也就是说这些四字词汇看上去精致,单独念起来也是高低有致,但是重复出现会造成朗读的慵懒感觉。

就好像摇头晃脑地念经一样,为什么会让人瞌睡?节奏感出了问题。虽然间或有长句和五言句,但是拯救不了整体的慢节奏。

诗是精炼的,用节奏感、押韵带出人心中情感的勃发。景色写得再漂亮,归根结底是要让读者共鸣,作为一首闻雪思乡的作品,重点是什么呢?当然可以是写雪景,但是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雪景来表达自身对家乡的思念,并以此来触动读者。

这首作品显然达不到这种效果。在节奏感被过多的四字成语拖慢,让人读起来没有重心的情况下,最后的总结也就会让人觉得没有意义。

更重要的是,有几个人能好好地把这首作品读完?

现代诗就是现代诗,不要大量使用仿古语言,但是在白话中必须情感激荡,不能温吞无力;古诗词就必须结构紧凑、字词精炼、诗意留白,不能像现代诗一样满口大白话。

这首诗的问题就在于使用过多的文言结构字词,整体却是相对松散的现代诗结构,却又因为文言的语言特性(内涵、雅致)而丧失了情感的激烈输出。

所以一定要我说的话,这首作品只能归于散文诗之类,因为它从结构和情感上都缺乏节奏感。

看过我论诗文章的朋友就知道,散文诗是一种新文体,根本就算不上诗。

同时中段描写的那些精致字词,基本上都是固定词汇或者有来处,并非真我意识表达,作者认为这些字词正好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拿来使用。

会当绝顶一揽琼姿徽风皖韵极目楚天

这当然有好处,类似于用典,能够让读者快速通过词语领会固有意象,但是也有坏处——整篇都是别人的意象,诗人自己的东西在哪里呢?

所以,对于诗词用典、用成语这一点来说,个人的意见是尽量不用,特别是在现代诗中。

现代诗的情感是第一要义,这首诗就是被成语、古话冲淡,甚至消除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探究。不文不白是有反作用的,会互相抵消各自语言结构的长处,所以一定要慎重。

不是不能用,前提是都主题明白、思路通达的高手。即便如此也不能多用,我们在写诗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四字成语使用。

总之,这首作品如果干脆摊开,不拘泥于骈对的生造(四字、五言),可能是一篇不错的风景散文,更适合“形散神不散”的情感输出做派。

再来看一首作品。

很抱歉这不是诗。能猜出是对君子品德的颂扬(尾联),前面的句子也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大概是乐、行、钓、卦等君子所为。

看上去挺玄密高深,但是这不是诗。这只是一些正好五言的句子,连顺口溜都不是。显然这位朋友对诗的认识需要离开那些乱德之教。

诗是韵文啊。

请问这首作品有哪一句是押韵的?诗当然没有卦象高深,没有思想有深度,但是既然写诗,多少也要迁就一下诗的规则吧?就算不写近体诗,就算不押平声韵,就算平仄同押,一段乱押,总得有个韵吧?这可怎么搞,诗句中没有一句尾字和韵脚沾边的。

要是有人说这是诗,这人得对这世界多绝望呢?

记住,不是内容高深就是诗。诗虽然在如今乱得很,但是有自身其必须遵守的规则。

和前面那首作品用文言文字词写现代诗相反,这就是使用毫无规则的现代诗概念来写古诗词。

结论是一样的,都不是诗。连改的兴趣都没有。

建议朋友们还是要学习一下诗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不知道没有问题,没有谁一开始就知道,但是想要写诗,就要明白诗不是没有门槛的——虽然这个门槛在当代如此之低。

谁不是学习之后,才逐渐明白自己以前的荒唐呢?

看了两首非诗之后,来看看一首合格的作品。

这位朋友对格律诗有认识,对作品也进行了用韵标注,自称七律,那就应该是没有格式上的问题了。

麟角羊毫白玉笺,轻悬素腕赋新篇。李凭洛下抚青瑟,王冕雨中观碧莲。不见长缨横漠北,但闻铁马走冰川。征尘万里随风尽,一抹红霞挂九天。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一先”部的七律,其中第四句“观”字作了“雨”字造成的孤平拗救,于平仄上是相对完美的。

那么我们就看看他自己提出的几个问题:

首联是否叠声撞韵;颔联用典是否生硬,试着改成洛阳城下和潇湘雨中,反而不如现在好;尾联似乎没有回应首联啊,这样结尾行不行?

一,首联是否叠声撞韵。

什么是撞韵?撞韵是指在不押韵的那一句(七律中为单数句)使用了和韵脚相同韵母的仄声字。

从这首作品来说,因为首句入韵,所以只有当第三、五、七句使用了和“一先”部同韵的仄声字,才能称之为撞韵。比如“脸”、“险”、“典”,如果这些字出现在仄声字收尾的句子的末句,就是撞韵。

至于叠声撞韵,没有这个说法。原本用的“矫矫”其实不错,这一句的问题在哪?在于“矫矫”和“羊毫”同韵,显得有些挤,当然这并不是挤韵——挤韵是指和韵脚字同韵母的字多次出现在诗内,在这里指“一先”部韵字。

虽然不是挤韵,但是“矫矫羊毫”读起来确实有不顺感,这应该就是作者第一问的由来。

修改成“麟角羊毫”虽然少了一个同韵字,但是二四位置两个字虽然是“仄平”音调,却依旧同韵,不同样会感觉到不畅吗?这句要改通畅,就得把第二字的韵彻底换了。

但是我并不清楚这首诗的内容,只看到题目是《谢丹获奖》,这个谢丹是谁?是那个女歌手吗?很显然和诗歌内容扯不上什么关系。光看首联让人感觉像是书法类获奖,颔联则是用李凭、王冕的典故,这两人一个是乐师,一个是画家,光从用典还不足以判断到底这首诗写的谢丹是获了什么奖。

颈联就转得更远了,“长缨”、“铁马”都不是当代意象,在了解诗歌内容的情况下,可以为作品增添古意,但是对于我这种完全不知内情的人来说,就是懵懵懂懂,不知所谓——我估计如果不做解释的话,没人能懂这是什么意思。这让我感觉又像是摄影类获奖了——大漠、冰川、铁马,这不开着车子自驾游吗?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颔联用典是否生硬?

生硬吗?其实并不,关键是你得让大家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事情,我们才能知道这位乐师、这位画家如何在典故中与你要写的内容勾连起来,散发想象。

所以这首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标题。你得有一个类似于小序的标题,把你要讲的事情说清楚了,才能在这个层面之上玩意境、玩朦胧,很多东西有了逻辑的底子,就都不是问题了。

用典生硬?只要你合理,那就是读者知识面不够,理解不到。颈联不知所谓?如果有逻辑在里面,理解不了就是我的问题,而不是你写的问题。

但是,我并不知道你在写什么啊?我一直在猜,对不对我都不知道。如果是书法比赛获奖,前面叠字我们就可以用“翰墨”、“墨砚”之类替换,如果是歌手谢丹,也许就可以理解为二胡的羊毫,咱们就换个角度去写。但是现在不知内情,自然就不能乱改了,如何修改还得留给作者自己斟酌。

颔联用典也不用改,只要你的讲清楚前因后果,逻辑成立,不能理解是读者的事情。

第三问,尾联似乎没有合回首联。

还是一样的回答,我不清楚你这首诗的文法走向,无法做出判断。

所以说,这首作品从格式上、文辞、用典上问题都不大,文法上可能也有自己的逻辑,但是——你没有把这种逻辑理顺给读者,其实就是没有讲清楚你到底要写什么。基础的不牢靠,导致了搭建出来的建筑再精美,也功亏一篑。

换句话说,这首诗只有你和这位谢丹能看懂。

这样的作品,如果只是用来两人之间的表白、夸奖,问题是不大的。但是放到外面来,百分之九十的人是不知所谓的——不排除有诗仙能读懂。

很抱歉我不是那百分之十。不过还是那句话,这首作品本身没问题,如果能改个标题把事情讲清楚,让你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能够打动陌生人,引起共情,这才是一首作品的成功。

一个人、两个人的诗也是诗,但绝非好诗。

能够打动陌生人,能够穿越时空流传下来的,才是好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