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6月,热且潮湿。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乘坐大巴,或自驾车,涌向湖北省红安县。
红安魅力何在?历史中有答案。
80多年前,3支红军队伍在此孕育,14万人血洒疆场,位将星闪耀。
而今,红安阔步迈进新时代,年红色景点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3.97亿元。
红安构筑全域旅游格局,年8月,经过考核评估,曾经的贫困县红安彻底甩掉“穷帽”。
擦亮红色名片
刚接待完一拨本地的研学队伍,紧接着又来了一个广东参观团。6月5日上午,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内,讲解员曾祥美忙得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
曾祖父在黄麻起义中壮烈牺牲,叔叔当过装甲兵立过二等功,曾祥美退伍后成了一名纪念馆讲解员。“现在每天要接待四五拨游客,平均一拨要讲两个多小时。”
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红安县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红安境内革命旧址、纪念场馆星罗棋布,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41个点。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资金和交通曾是红安发展的短板。
“坚持‘以红为魂、红绿相融、城景一体、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把‘红色名片’做实做响。”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说,红安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20多亿元,建设了红安至武汉一级公路,建设、升级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等主要景区道路。
现在,黄麻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年接待量均突破万人次;多所军地院校和单位将红安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产业直接从业人员4万人,间接就业13.7万人。
致富一方百姓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在李家大屋,这首朗朗上口的革命歌谣至今仍广为传唱。
阡陌芬芳,绿意盎然。李家大屋,是高桥镇长丰村最偏远的自然塆,也是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的故乡。由于地处深山,这里一度发展滞后。
方慧敏一家六口人,婆婆是聋哑人,公公年轻时受伤干不得重体力活。为撑起这个家,方慧敏和丈夫韩德楷过去一直在武汉打工,但生活仍十分拮据。
随着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年开园,红色旅游越来越热。
年,方慧敏夫妻俩回家,先在餐厅打工,眼见游客越来越多,年便自己开起了农家菜馆,同时制作销售红安老米酒、红安花生、红军帽等“红色礼品”。
“过去我们夫妻俩在外面打工,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养不活一家人。现在一年收入有8万元,还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抱着1岁的小儿子,成功脱贫的方慧敏高兴地说。
“长丰村南与武汉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隔湖相望,不仅有红色旅游资源,附近还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可谓是‘红绿相融’的典范。”红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高桥分会会长童爱香说。
“旅游是扶贫的翅膀,扶贫是旅游的战场。”红安县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61位开国将军故居,红安采取“修复一处故居,打造一个景点,致富一方百姓,带活一方经济”的办法,确定了30个旅游扶贫村,带动景区周边30%以上的农户从事旅游业。
培育新增长极
老式脚踏织布机“咯吱”作响。在游人如织的七里坪镇长胜街,黄珍兰的“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传习所”引人注目。作为红安大布省级传承人,她坚持手工织布已有40多年。红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袁继学介绍,红安大布是本地流传千年的纯棉手工织品。“最后一碗饭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革命战争年代,红安儿女为红军将士缝制出保暖透气的军服被单。如今,借着红色旅游的东风,红安大布又成为深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5年前,黄珍兰把传习所从乡下搬到了长胜街,“黄珍兰”牌纺织品也走出了红安。“现在一年能挣30多万元,还带动了周边多名姐妹致富。”
长胜街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这条不过多米长的老街上,聚集了黄麻起义遗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等20处革命遗址,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县城西南数公里外,还坐落着一座红安将军影视城,《铁血红安》《战将韩先楚》等13部影视剧在此拍摄。近年来,红安投资1亿余元,建成了红安将军影视城和楼子石战场影视基地,不仅用于拍摄红色题材的影视剧,还吸引了大量游客。通过发展影视文化旅游,红安新增影视服务配套产业市场主体10余家,旅游综合收入增收过亿元。一个新的红色旅游增长极,正在逐步形成……
延伸阅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