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8日,老蒋从南京亲飞西安,降落后立即主持召开绝密军事会议,西安绥署主任胡宗南、副主任裴昌会、参谋长盛文等人皆在座,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进攻延安的具体军事部署。都说胡宗南是“草包”,其实也不尽然,好歹南征北战20多年,肚子里也不都是马草,所以他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声西击东”的方案,老蒋闻听大喜。
(胡宗南)胡宗南这一计的核心,是提前派出以整编第76师为基干的五个旅,在“青马”整编第82师的配合下,兵分三路合击陕甘宁边区所属的、位于陇东地区的庆阳和合水两县,从而吸引我陕甘宁野战集团军西调,然后再趁我军正面兵力薄弱之机,集中主力一举实施突破,进而袭占延安。
老蒋批准这一行动后,南京“国防部”据此对之前的整个方案进行了修改,作战计划由参谋次长刘斐亲自拟定。作为“重点进攻”的第二个目标(另外一个是山东解放区),南京高层一致认为:“在政略上检讨,需要打延安,在战略上检讨,更需要打延安”,因为在之前八个月的作战中,国民党军队已损兵折将71万余人,军心士气极度低迷。
整套作战计划的修订工作,于3月2日才匆匆完成,然就在蒋系高级将领们还未传阅完全之际,次日晚上8点,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即将全文电告延安。
(年轻时的熊向晖)一、我军主动放弃延安。
也就是说,胡宗南进攻延安的全盘作战计划,延安方面早就洞若观火,什么声西击东、什么中央突破都是“西北王”自作多情罢了。在3月初的陇东战役中,我军歼敌整编第48旅余人,毙其少将旅长何奇,胡宗南进攻延安的作战还未正式开始,就先折了一员大将,气得七窍生烟。
年3月10日,胡宗南秘密赶至洛川,丫决定玩命了。此时在洛川、宜川一线,胡部已经集结了整编第一军和整编第二十九军的15个旅加特种兵共14万大军,“青马”派出的10个旅近6万人也在西面部署就位,再加上北面邓宝珊的2个旅,敌人三面围攻延安的兵力达到了20余万人,而我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仅有6个旅余人。
换言之,在如此悬殊的敌我兵力对比下,尽管我方掌握了敌人的作战计划,硬拼还是不成的,主动放弃延安然后寻机在运动中歼敌,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西安绥署主任胡宗南)胡宗南没敢马上对延安实施轰炸和攻击,因为那里还驻有美军观察组,直到3月12日上午美方人员乘机离开后,蒋军飞机才开始狂轰滥炸,3月13日胡宗南正式下达攻击令,我军保卫延安的战斗正式打响。随着10多万装备精良的蒋军开始推进,胡宗南还特别向老蒋保证:三天之内占领延安,向校长、向全国报捷。
为了破灭胡宗南吹的牛皮,也为了给中央机关和大批军民撤离延安争取时间,陕甘宁野战集团军(还未改称西北野战兵团)对敌实施节节阻击,打得全副美械的敌人跟乌龟爬一样,每天前进居然不足5公里。五天以后的3月18日下午,敌前锋整编第90师才接近延安远郊的三十里铺,“三天占领延安”又成为一句空话。
年3月18日傍晚,毛主席悄然撤出延安,而敌人又折腾了整整一天,直到3月19日才冲进空无一人的延安城,胡宗南在日记中大言不惭地写道:“午后5时,攻克延安”。
(整编第一军董钊)二、胡部沐猴而冠。
为了让自己的嫡系整编第一军之整编第1师整编第1旅先入延安,胡宗南还强令原本在前的整编第90师让道,弄得内部怨声载道,通通归置完了之后,胡宗南急电南京“报捷”。老蒋自然也是得意忘形,接连给胡宗南发来两封嘉奖电,特授胡宗南“二等大授云麾勋章”,主要部下亦均有封赏,尤其是整编第1师第1旅的全体官兵,还得到了一大笔赏金。
说明两个事,这个整编第1旅其实是重建的,一年前该部在晋南地区被陈赓将军率部全歼,连中将旅长黄正诚都当了俘虏,胡宗南一定要把攻进延安的“首功”送给整1旅,也是为了给重建的部队提提士气。另外胡宗南在年10月,已经晋升“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所以网络上关于他占领延安后被晋升二级上将的段子,纯属娱乐。
当天最郁闷的是整编第90师师长陈武,到手的“头功”稀里糊涂地飞了,气得他一夜没睡,不过不用急,他不是唯一睡不着的人。
(整编第29军刘戡)胡宗南本人,则是3月24日从洛川前指出发赶赴延安的,到了之后才发现根本没有合适的住处,原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有几所房子还好,但是胡宗南认为那里不够隐蔽和安全,剩下最好的地儿就算原陕甘宁边区银行的一排窑洞了,对于住惯了楼房的这个浙江人来说,虽然不爽,也只能凑合先住下了。
跟随胡宗南前来的,还有西安绥署“前进指挥所”的班子,杂七杂八住满了附近的窑洞。第二天上午,胡宗南就迫不及待率熊向晖等人,“视察”我中央领导同志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包括毛主席、周副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窑洞,在毛主席的办公桌抽屉里,胡的随从发现一张留言条,急忙呈交。
上面写着:“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
想来毛主席已经预料到,“志大才疏”的胡宗南在占领延安以后,一定会以胜利者的姿态来枣园嘚瑟,遂留有此条。胡宗南看完字条后哈哈大笑,左右被笑得不明所以,只有熊向晖心里清楚,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这是胡宗南的习惯,合乎他心意的东西,他哈哈大笑,道出他心病的,他也哈哈大笑。
显然,看到毛主席的字条属于后者,黄埔一期的胡宗南,当时也只能用哈哈大笑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次攻占延安,只得了一座空城而。
(蒋军占领延安)如此轻易就攻占延安,胡宗南在兴奋之余,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生怕神出鬼没的解放军杀个回马枪,于是当天紧急下令,以5个主力旅布防在延安周围,务必切实保证他和指挥所的安全。即便是在如此重兵保护之下,胡宗南夜里还是睡不着,在土炕上辗转反侧,各种情绪夹杂心中,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一夜未睡,感慨无限”。
胡宗南之所以睡不着,生活条件不好是一方面,还因为老蒋在第二封电报里,交代了一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愁得他脑袋瓜子嗡嗡的。
(胡宗南在延安)三、吹牛也要上税。
胡宗南早已不是当连长当团长时候的那般单纯了,他深知老蒋不惜动用重兵进攻延安的用意,因此在宣传上极尽大吹大擂之能事。根据胡部捏造的战报,3月20日,西安首先在全城挂旗放鞭炮,庆祝所谓的“陕北大捷”,陕西省主席祝绍周下令报纸发表公告:“胡长官以猛冲猛打、两翼包抄之神妙战术,歼共军两个旅毙余人”。
南京的《中央日报》紧随其后,却把“歼敌数字”又翻了几番,以头版头条报道称:“国军收复延安,生俘共军一万余人”,这消息登时传遍各地,于是中外记者纷纷要来参观。牛皮既然吹出去了,那就肯定挡不住媒体来采访,于是引发老蒋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接待中外记者团,配合“国府”宣传。
所以胡宗南都快愁死了,所谓的“一万多俘虏和大批武器弹药”去哪弄呢?原来吹牛还要上重税。
为了交足吹牛税,以应付即将到来的中外记者团,胡宗南次日下达了紧急造假密令:
1、着工兵部队立即在延安周围赶挖大批新坟,以示“战况之激烈”。
2、着辎重部门立即将西安库存之旧武器火速运到延安,以作为“战利品”。
3、在延安周围新建十个“战俘营”,从附近村庄抓捕大批农民充当战俘。
4、挑选两名湖南籍军官,扮成被俘的解放军旅长、团长,以应付记者。
然而延安周围的老百姓都跑得差不多了,蒋军累死累活才抓来人,与吹出去的数字差距实在太大,于是胡宗南再令从整编第27师挑选嘴巴还算会说的士兵余人,连百姓带士兵,将上述余人共同编成“俘虏队”。
要说多人是肯定凑不出来了,有多人先蒙事吧,胡宗南命令这多人一律穿杂色服装,同时派出专人实施集中训练,以备记者采访和提问。
年4月4日,第一批55名中外记者达到延安,不久武汉记者团、西安记者团也相继抵达,再后来又组织了一个“陕北记者团”,争相进行现场报道,遂使胡宗南的造假活动达到高潮。可惜假的就是假的,一些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发现了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南京中央社的记者龚选舞,被安排采访一名“高级俘虏”。
龚记者惊讶地写道:“屋子里住的是中共一个旅的副司令员,胖胖的,腮下黑黑的,是二十多天没胡子的结果,他不愿讲话,突然讲起话来却是一大堆硬派的名词,诸如斗争、消灭国民党、打运动战、你们进攻延安我们也可以打下西安等等”,当龚选舞试图询问其他的问题时,这位“旅副司令员”选择了沉默:台词不够了。
然后随行的胡部军官立即请记者离开,意思是采访时间已到,龚记者一头雾水,不过绝大多数记者虽然感觉有异,却是无人敢于揭破,大多照本宣科胡写一通,总之就是互相应付差事,共同上演了一出闹剧。
四、造假引来老蒋。
胡宗南的麻烦还在后头,眼见宣传造势日趋猛烈,老蒋在南京也坐不住了,非要亲赴延安“视察”,认真参观一下“匪窟”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通知胡宗南,他将携夫人不日飞往延安。接到消息的胡宗南又喜又忧,喜的是校长亲临,那是对自己“战绩”的最好宣传,以及对“造假”的最大肯定,忧的是解放军仍然活跃在陕北,出了问题吃罪不起。
于是胡宗南决定先拖一拖,年5月25日,他乘机先行飞往南京汇报,老蒋当面问他:“陕北何时可结束”?胡回答说:毛泽东现在绥德以西周家釜附近,未过(黄)河;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王震登皆在陕,企图与我决战。大概意思是说,目前陕北的战斗仍很激烈,校长您“视察延安”的行程还得再缓缓。
老蒋也怕安全上有问题,遂决定暂缓行程,答应大约两个月以后再去,同时要求胡宗南抓紧时间“清剿”。
胡宗南总算把时间朝后面拖了拖,回到陕北后,一边下令各部队四处出击,寻找我西北野战兵团实施“决战”,一边做迎接蒋氏夫妇的准备,考虑到延安食宿条件不好,于是他派飞机从西安运来了大批家具、用品、食材、厨师等一应东西,同时命令在延安周围加强戒备,整个城区也实施了戒严。
年8月7日,蒋氏夫妇、小蒋、侍卫长俞济时一行,乘专机秘密飞抵延安,然后在严密的安保护卫下,下榻原“边区交际处”的客房。晚上胡宗南设宴接风,席间遭到校长的一顿表扬,在各个战场不断吃败仗的局面下,“天子第一门生”好歹让内忧外困的校长,脸上有了点笑模样。
老蒋还高兴地表示,准备呆上几天,认真看看老对手们生活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次日也就是8月8日上午,在大批荷枪实弹的侍卫和部队的保护下,老蒋一行出现在延安城里,开始了他的“视察”,胡宗南在日记里写道:“校长出游杨家岭、万佛洞”。众所周知,杨家岭曾经是我党中央、解放军总部的驻地,所以老蒋心中有一个谜底需要揭开,这个谜已经困扰了他多年:
毛泽东和共产党人是如何在窑洞里生活的?又是怎么在苦寒的陕北坚持十余年的?
带着这些疑问,蒋氏夫妇在胡宗南的陪同下,一路参观了曾经的抗大校舍、杨家岭、枣园和王家坪等地,当时的陕北正值酷暑,老蒋一行人不顾烈日当空炎热难耐,可见心中的谜团之大。只是苦了随行的胡宗南和手下的高级军官们,个个军装笔挺不敢稍有差池,没办法,“随驾”本来就是个风光的苦差事。
最后来到的地方,是枣园毛泽东曾经住过的窑洞,老蒋快步走了进去,才发现这座窑洞跟陕北的普通农家没有什么区别,地面是黄土夯实的,里面摆设非常简陋,土炕上也只铺了一张木板。难道这就是毛泽东文字指点江山、指挥千军万马之地?如此寒酸的住处,跟南京黄埔路1号老蒋的官邸,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众人参观完必走出窑洞时,老蒋突然一改之前的兴奋和喋喋不休,良久默默无语,胡宗南等人也不敢深问,只好屏气随行。不过胡宗南大概能揣测出来,自己这位校长显然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这座窑洞已经说明了太多问题。
电视剧《大决战》也有老蒋到访延安的桥段,比如好奇地研究纺车等镜头,不过很遗憾,没有拍出老蒋“深受教育”的味道来。
五、老蒋不愿多呆。
参观队伍回到住处以后,气氛一时比较尴尬,老蒋不再像之前那般轻松愉快,休息片刻就做出了决定,当天即乘机飞回南京,很显然他一天也不愿意多呆了。胡宗南眼见校长有些扫兴,只好呈上自己关于“攻克延安和陕北追剿”的作战报告,然后紧急布置沿途和机场警备,准备恭送老蒋离开。
实际上,此时胡宗南的日子并不好过,从年春天到夏天,他的部队已连续在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镇遭遇大败,兵员物资损失严重,赖在延安基本就是撑场子而已。因为蒋军在各个战场都兵力缺乏,而他的十几万大军,却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被牵着鼻子满山跑,师久而无功。
而就在老蒋到达延安之前的7月末,转战陕北的毛主席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小河村会议”,解放战争全面转入战略反攻的方针,已成定局。
匆匆审阅完胡宗南半真半假的作战报告之后,老蒋立马登车赶往机场,期间胡宗南还紧急组织了欢迎队伍,然后写下如此的记录:“下午2时,校长在延安市民的欢送中飞回西安”。说明一下,当时的飞机航程有限,通常情况下飞机要在降落西安加油,然后再转飞南京,就这样,老蒋在延安仅仅呆了一天后,便黯然离去。
当然,这是老蒋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延安,他临行前特别吩咐胡宗南,一定要“恢复秩序和改良地方”,言外之意,胡部主力仍然得留驻陕北。这也是老蒋军事指挥能力低下的具体表现:延安本无军事价值,夺占的意义更多是政治上的,在四面战场不断求援的窘境下,强留胡宗南集团于陕北兜圈圈,愚蠢透顶。
胡宗南点头称是,于是在老蒋走后,开始了两方面的布置,一方面,派出董钊和刘戡的两个机动兵团,继续追击和搜寻我党中央机关,这当然是徒劳之举;另一方面,胡宗南遵从老蒋的意思,召集心腹干将蒋坚忍、王友直、陈建中等人“研讨陕北行政工作”,企图把陕北“换个颜色”。
这帮文官还绞尽脑汁,拼凑出一本《平定陕北纪实》的册子来,在西安和南京大肆宣传。期间,胡宗南虽然被解放军的打击弄得焦头烂额,还不忘粉饰太平,高喊要大搞陕北的“建设事业”,在延安修建军官和士兵俱乐部、医院和公墓、铺设柏油马路等等,还特别修建了一座“中正大桥”,气氛搞得十足。
然而胡宗南的屁股还没有坐热乎,就不得不放弃了延安,所谓的“建设新延安”也就不了了之。
六、延安重获解放。
随着西北野战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在一年多作战中不断歼灭胡宗南的部队,陕北战场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我军手中,尤其是“宜瓦战役”的重大胜利,宣告着胡宗南败逃陕北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始于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但这只能算作开始,因为蒋军在这一时间点,兵力使用仍然可以“摊薄调剂”。
也就是说,在年的夏季,蒋军在各大战区虽然损兵折将,但还能通过各战区之间的兵力调整,来维持战局的大致平衡状态,比如从其他战场抽调33个旅围攻大别山。然而彭老总的西北野战军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全歼了整编第二十九军刘戡所部,使蒋军不断被摊薄的战线终于断裂了。
因为其最大的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集团,也已到了自顾不暇的地步,如此也就意味着战局的全面崩盘。
在年3月的宜瓦战役中,胡宗南的机动精锐部队被歼0余人,再也无力全面控制陕北的局面,留驻延安的也只剩下一个整编第17师。4月16日,我西北野战军长驱深入发起西府战役,兵锋直指胡宗南的后方辎重基地宝鸡,迫使其调动所有的机动部队前往救援,于是整17师就成为了一支孤军,飘在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中的一条破船。
师长何文鼎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唯恐西北野战军不知几时杀个回马枪,那么整17师非得全军覆灭不可,于是不停给胡宗南发电,请求撤守延安。胡宗南犹豫再三,手边也实在无兵可以增援,只能批准了何文鼎的请求,于是整17师仓惶从延安撤出。
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胜利收复延安,从主动放弃到正式收复,仅仅用了一年多而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