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黄皮肤行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593234657343333&wfr=spider&for=pc◆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将防汛救灾和治河治江治湖作为考察重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明“大”“小”之策共襄永续发展,明“上”“下”之策共担生态成本,明“进”“退”之策共享安澜乐业,明“标”“本”之策共谋长久之治◆引江济淮为候鸟“让道”、为鱼类“修路”,发展适应性农业,展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皖浙水环境补偿试点的新安江模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重大创新。发端于新安江实践的生态补偿机制,已从水环境扩展到空气、森林、湿地,从新安江扩展到九洲江、东江等多个跨省流域,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治理实践◆曾在巢湖以捕鱼为生的于玉能,如今有了新职业:护水员,负责巢湖蓝藻打捞,不仅告别了“水上漂”,而且每月有了余元的固定收入◆年1~12月,长江流域安徽段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2.7%,达有监测以来最好水平。与年同期相比,巢湖蓝藻水华首次发生时间推迟56天,发生次数减少78.3%,累计面积减少84.4%东距长江30余公里、西距巢湖约20公里,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多年前的双连璧玉器,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背面图案的形象来源之一。淮河之畔,双墩遗址出土的年前的陶塑纹面人头像,展露着“神秘微笑”,映照淮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治理水生态、保护水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让祖国的水更清、更绿、更美,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的考察调研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善治国者,必善治水。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看江看河又看湖。在蒙洼蓄洪区,他这样谈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巢湖大堤,他这样谈人与水的共存共生——“洪水退后,要防止蓄洪区内出现水退人进的现象。我们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不能同自然争夺发展空间。”在薛家洼生态园,他这样谈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重要讲话,生动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重视。打开安徽地图,长江居于淮河和新安江之中,三条大河,从南到北呈“三”字形;引江济淮重大水利工程则纵穿江淮分水岭,连通长江和淮河,形成一个“丰”字。长江碧水东流,淮河逐梦安澜,巢湖擦亮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明“大”“小”之策共襄永续发展,明“上”“下”之策共担生态成本,明“进”“退”之策共享安澜乐业,明“标”“本”之策共谋长久之治。如今,长江之上,从滥捕滥捞到“十年禁渔”;淮河之畔,从人水争地到人退水进;巢湖之侧,蓝藻治理如火如荼……江淮问道千百年,今日的回答是: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左图:马鞍山薛家洼的资料照片;右图:年8月15日拍摄的薛家洼(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上图:年8月2日拍摄的巢湖(新华社记者张端/摄);下图:年9月11日拍摄的巢湖风光(王世保/摄)▲上图:年11月14日拍摄的安徽铜陵滨江码头(詹俊/摄);下图:年5月5日拍摄的安徽铜陵滨江生态公园一隅(郜小兵/摄)▲上图:新安江源头之一的横江上,采砂后洗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水质变差(年1月5日摄)。下图:新安江山水画廊(年11月15日,新华社记者韩晓雨/摄)▲上图:年4月28日拍摄的被污染的合肥市南淝河一处河面。下图:年11月12日拍摄的合肥市瑶海区南淝河初期雨水治理下沉式绿地工程。新华社发(解琛摄)明“大”“小”之策共襄永续发展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安徽坚持不打小算盘、算小账,而是着眼大局、放眼未来,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算大账、算长远账。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说,安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好“三山三江二湖”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屏障建设,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张明浩生活在安徽省铜陵市的长江边,他是长江水生物保护志愿者,江豚是他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27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