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论工具1、工具一,现代行政区划图(以下简称“现行地图”)。中国现行的地图是由民国延续而来,民国又承袭了清,清承袭了明……可追溯至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现行地图延续了古代行政区划的大原则,即“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山川形便”原则。即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划分的重要原则之一,能够使行政区域与地理区域一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山川形便”原则由唐代正式提出,在唐之前不成文的遵循此原则。
大江大河大的山脉两侧,会形成明显的地理、气候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在农耕、人文方面有进一步的体现。此原则的好处是既考虑到自然地理特征、又充分照顾到由地理因素导致的人文、农耕、气候差异。但此原则有个弊端,就是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地方势力有可能依仗地理屏障割据壮大对抗朝廷。“犬牙交错”原则。宋代后,地理区划加入更多军事、政治考量,大方向遵循“山川形便”,小细节经常“掺沙子”,如将A地的战略要地有意划规给B地治理,让A无险可守…….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陕西汉中,原本蜀地的汉中在元朝时被有意划归给了陕西……现在汉中人还有一半说着四川话,文化习俗也依旧大部分承袭蜀地。
随着朝代更迭,每次区划延续承袭都会在“山川形便”原则的大方向下,有意安排“犬牙交错”,中央政权出于某些目的进行综合考量、权衡、调整、改动、完善,考量的因素有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经济等等。由上可知,现行的中国行政区划既有原则传承,又有综合考量,简单说就是“不单纯”。这会在某些领域让人产生困扰。比如在社会文化领域,“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的江南省怎么没了?为什么安徽戏称南京为“徽京”?为什么苏皖浙三省的关系那么微妙?为什么江苏跟山东会有两个“前三岛”?九泉卫星发射场属甘肃还是内蒙?为什么浙江的湖州没有湖?为什么婺源当年会发起“回皖运动”?……
说回黄缘,皖南缘是怎么出名的?皖西缘是“安”吗?河南缘跟“安”一样吗?大别山区到底有几个种群?湖北缘爬到安徽算哪的?湖北缘为什么会有地方小种?为什么江苏黄缘跟“皖南”长一个样?为什么浙缘明明很多但却很少见到?“安吉大红袍”到底算浙还是算安?……以上问题,缘友们对着现行的中国地图或许找不到答案。下图为同属四川盆地的汉中,行政区划缺属陕西;清代“江南省”区划图。
2、工具二,唐代《元和方镇图》,受很多问题困扰找不到答案,于是楼主找到了此“宝图”。说是“宝图”,原因有三:
A、其一,此图“单纯”。所谓单纯,就是唐代首次明文提出“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并严格执行之,当时并未掺杂其他诸如军事、经济、政治等考量因素,妥妥是按照大的山脉走势与自然江河湖泊随形勘测绘制;
B、其二,此图理念先进且测绘精确。河流按流向两侧对等取中,以中心线为界;山脉以山脊线为界,这是现代国家间界线划定的通行方式。另外盛唐时期中国文化、科技发达,绘制的地图细节比例虽有偏差,但与当代地图大体严丝合缝!故可做重要参考。
C、其三,此图很神奇。中国古人在行政区划上,会结合运用“堪舆术”,重视“风水理念”在地理测绘、行政区划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操作层面,古人测绘后,会结合当地环境的“势”与“气”,“顺势集气”做区划,而非简单粗暴的随机划分了之。
比如A、B两地间并行分布三条大山,要确定以哪座为界,就要结合运用“堪舆术”。楼主必须澄清,这不是简单的封建迷信,而是中国古人认知、改变世界的理念、方式与文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重视地形对小气候的影响。这种小气候恰恰是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分布的重要因素!由此,楼主想到当代几个年轻且没什么积淀的国家,他们的行政区划基本就是东经北纬确定几个点,听证会后在地图上连直线了事…….由衷赞叹中国古人的智慧及能力!3、工具三,区域地形图。
3D立体图或航拍图,直接使用会很麻烦,非专业人员不好判断具体山脉走势与局部地形,但结合前两个工具一起就非常好用。如您认可楼主以上观点,应会得到以下结论:野生黄缘活动范围有限,不会主动、亦无能力自行翻越“山脊线”。因此,野生状态下,黄缘“出县”、“出市”都基本不可能,更别说“越省”。下面配图为:唐代《元和方镇图》、现代区划图、3D地势图、美澳等新生国家地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