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重新出山
文
寒山忆雪
崇祯十一年(),南下四川失败的李自成,又被迫回到陕西,然后遭到洪承畴和孙传庭的一路爆锤,最后在潼关附近被团团围住,手底下的几万小弟几乎被全歼。
李自成只带着几十名小弟突围,逃到了商洛山中。
就在这个时候,河南、湖北、安徽境内的其他义军,也被官兵打的落花流水。
罗汝才和张献忠在湖北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被安置在郧阳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十堰市境内。
老回回马守应则躲到了大别山里,偶尔出山打劫。
原先的十四家义军,只剩四家,其余的都被明军剿灭,整个义军的造反大潮,跌落到了最低谷。
即便逃到了商洛山中,李自成也仍然惊魂不定。
原因很简单。打扫完战场后,孙传庭和洪承畴就会进山扫荡。几万官兵不够用的话,他们还会发动山民配合行动。
这个时候,不要谈什么造反事业的前途了,眼下就是小命,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但是李自成迟迟没有等来进山扫荡的官兵。
他派出间谍走州过府打探消息,发现陕西的明军大部分都调走了,洪承畴、孙传庭也都调离了陕西。
不仅如此,卢象升和他的天雄兵,也不在湖北了。
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就在李自成被老洪和老孙合围之前,远在东北的清军,出兵攻破了长城关口,打进了关内。
等李自成逃进山里之后,清军已经在北京周边烧杀抢掠,甚至还杀死了迎战的卢象升,逼得崇祯皇帝赶紧下诏,让洪承畴和孙传庭率军勤王。
这已经是清军第四次打进关内烧杀抢掠了。
第一次是崇祯二年(),黄台吉亲自率军攻打北京。这一次入关不仅仅间接整死了袁崇焕,还直接导致大批西北边军缺饷哗变,加入了造反大军中。也就导致了后来的义军规模浩大,而且难以平定。
第二次是崇祯七年(),多尔衮率军攻打山西大同一带,不攻城池,专门在乡村劫掠。这一次入关导致明帝国不得不分散很大一部分兵力到边境抵抗清军,镇压造反大军的主力曹文诏,就是在这一年被调任到大同去的。这使得造反大军面临的压力减少很多,从而得以进入河南、湖北大肆破坏。
第三次是崇祯九年(),听到关内的造反大军被明军重创的消息,义军的盟主高迎祥也被明军俘虏,送到北京处死,黄台吉担心明帝国内部的乱局被平定,所以又派遣军队,入关抢劫,吸引明军的注意力。清军仍然从北京附近入关,然后在河北境内烧杀抢掠。
这次入关又起到了吸引明军的效果,帝国的西北边军有一部分被抽调往北京抵抗清军,五省总理卢象升也被调到边境,抵御清军。李自成面临的压力减小,在陕北、关中和四川与官兵周旋了两年。
第四次就是年的这一次了。
得知洪承畴、孙传庭和陕西军被调走后,李自成和他的小弟们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就在清军从北京附近长驱南下,一路烧杀抢掠到济南,并且屠杀了济南城百姓的时候,躲在山里的李自成,开始反思自己造反十年来的成败得失。
他发现,这十年来,造反大军们根本就不是在造反,而仅仅是没活路了,抱团在一起,到处抢钱抢粮,顺带也会有烧房子、奸淫妇女、杀人的罪恶行为。
而且造反大军没有任何的战略,就是走一步看一步。被官兵围剿时,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哪个方向的官兵兵力少,就往哪个方向逃。
在陕北时,官兵围过来,就往山西跑。在山西,官兵再围过来,又往官兵稀少的河南跑。等官兵追到河南,又往湖北跑。等湖北出了个猛人卢象升,造反大军就又变成了无头苍蝇,四处乱撞,一会打安徽,一会儿又跑陕西。
与此相对的是,明廷却有着清楚的思路。在一开始的单个省围剿失败后,就调整战略,让好几个省统一事权,设立五省总督,五个省一起围剿。如果不是清军在背后捣乱,分散明军的精力,恐怕不用等到年,造反大军就会被明军给平定了。
所以很多人看到最后占领北京的是李自成,就认为灭掉明朝的是李自成。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满清这个无形中的队友助攻,李自成早就不知道死几遍了,哪里能轮得到他进北京。
同样,如果没有造反大军的牵制,满清也不可能三番五次的入关抢劫,削弱明朝的实力。
所以你说到底是谁灭了明朝?
扯远了,回到李自成这里。
既然李自成之前的“造反”不叫造反,那怎么样才能叫造反呢?当然是,奔着称王称帝,推翻明政权,建立新王朝去了。
那又该怎么做呢?
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但是李自成好歹也听过评书之类的历史故事,而且跟着他逃到山里的小弟们,一样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对刘邦和朱元璋的故事,有着朦胧而朴素的认识。
所以,少杀人,多劫富济贫,不做强盗的事,多做造反义军该做的事情,大概是李自成团队反思之后的一致意见了。
除此以外,不要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找块地盘慢慢发展,这种想法恐怕也会在李自成团队的脑袋里,有了萌芽。
李自成再看一遍自己的小弟们,他们虽然人少,却是百战精兵,而且在绝境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愿意跟随自己,而不是向官兵投降,可见他们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这样的一群小弟,是绝对的嫡系中的嫡系。
他们的名字,在以后的历史里,会大放异彩。刘宗敏、田见秀、李过、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张鼐、刘体纯等等。
他们在商洛山里蛰伏了大半年,派出间谍收罗四散在各地的义军残部,到崇祯十二年()时,已经又聚集了几千人。
这一年初夏,张献忠在谷城(丹江口附近)反叛明廷,重新拉起造反大旗。远在大别山区的罗汝才、马守应也前来与张献忠会合,李自成得知后,也南下投奔张献忠。
义军汇集一处,湖广总督熊文灿自然要调动官兵围剿。张献忠在罗猴山一场伏击,重创了左良玉,俘虏了罗岱,熊文灿也因此被崇祯治罪。
接下来派到湖北的是杨嗣昌。他再次调动四五个省的兵力围剿义军,张献忠连连失利。年二月,张献忠在玛瑙山战役中被左良玉重创,罗汝才和马守应也被官兵冲散,与张献忠失去联系。
在这段时间内,张献忠有吞并李自成的想法。李自成得知后,率领部下离开了张献忠。
孤军奋战的张献忠,几乎陷入绝境,有将近半年的时间,都在鄂西北的山区打转。
同样陷入绝境的还有李自成。他的队伍一度被杨嗣昌围困在长江三峡北岸的山里,著名的白帝城附近。李自成一度想要自杀,最后被养子李双喜劝阻了。
转机出现在这一年的年底。张献忠放弃与官兵对峙,千里转战袭击四川,杨嗣昌开始被张献忠牵着鼻子走,追往四川。
杨嗣昌一走,李自成得到了突围的机会。他下令烧掉所有的辎重,全部改骑骡马,轻装奔袭河南。
之所以选择河南,是因为这一年,河南又发生了旱灾,粮食欠收,熬到冬天,大饥荒就出现了。饥民遍地,正是李自成该去的地方。
李家军的北上路线,大概是从奉节北上,走竹山、房县一带,经过郧阳(十堰),穿过南阳盆地,直奔豫西山区。
豫西山区聚集了几万饥民(一斗谷、陈金斗等),听闻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到来,纷纷投奔。李自成的队伍一下子从一两千人增加到几万人,转头就从洛河上游的卢氏县,杀入洛阳盆地。
重新回到中原的李自成,果然展现给中原百姓一个全新的面貌。他的军队军纪严明,不杀平民,也不奸淫掳掠。大军接连拿下宜阳、永宁、偃师三个县城,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
李自成展现出来的新面貌,让当地的士绅对他刮目相看。一些底层的士绅投奔了李自成,其中的代表就是来自卢氏县的牛金星。
牛金星是一个失意的举人,虽然没有在明朝政府里当过官,但也懂得如何收拾人心,如何占据并经营一块地盘。
他给李自成出谋划策,政治上要“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战略上要“据河洛,争天下”。此外,李氏集团还结合士绅的建议和农民的需求,搞出了“从闯王,不纳粮”和“均田免粮”的口号。
这些操作,足以让小地主和农民都站到李自成这边来。
当然,这些都是拉人入伙的行为,牛金星更大的作用,是拉拢地盘内的中小地主、中下层士绅,为李自成镇守地方,组建行政体系。
总而言之,重新出山的李自成,和之前的李自成相比,已经不是一回事了。之前的李自成,是流贼盗匪李自成,现在的李自成,是军阀李自成,是谋求帝王位置的李自成。
时间到了崇祯十四年()的年初,李自成率领部下,联络了洛阳城的守军,比如任继荣、田虎、谢应龙,里应外合打下了洛阳城。
这是自李自成造反以来,打下的第一个大城市。
洛阳城里的福王朱常洵,不愿投降李自成,被下令处死,福王在河南拥有的万亩王田(也有可能不到万亩),也都分给了佃农和饥民。
以往流行的一个说法,福王的王府里养了很多梅花鹿,被闯军杀了吃肉,福王本人非常肥胖,也被闯军杀掉,和鹿肉一起煮了,并且取名字叫“福禄宴”。
你看看,闯军不仅杀人,居然还吃人,看来他们不仅是盗贼流寇,还是魔鬼哩。
但实际上呢,这种说法是官方对李自成的抹黑罢了。
年,河南孟津县出土了福王墓志铭,里面说了福王大骂闯军,然后被杀,没有提到被吃掉的事情。而且明史里还记载,福王的太监伏在福王尸体上大哭,闯军揪着他们的头发要赶走他们,太监们祈求安葬福王,然后情愿赴死,闯军为太监的忠义感动,允许他们为福王收殓安葬。
福王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老福王赴死时,王世子朱由崧渡过黄河逃往了沁阳,后来被崇祯册封继承了福王的爵位。朱由崧的故事,不仅没有结束,反而刚刚开始。
当然,此时的舞台,还依然是属于李自成的。
占领洛阳后,明廷大为震动。更震动的是,一个月后,张献忠从四川日夜兼程杀回湖北,突袭并端掉了襄阳城,杀死了襄王。这个襄王,是万历皇帝的堂弟,福王的叔叔,崇祯皇帝的叔爷爷。
连续两个藩王被杀,崇祯大为震怒,除了继续下检讨书外,还派陕西总督傅宗龙、陕西巡抚汪乔年、保定总督杨文岳率领北方各地的军队,前往河南围剿李自成。
就在他们前往河南的路上,李自成率军指向了下一个目标,河南的第二个重镇开封城。
有了洛阳的前车之鉴,开封府的守卫非常严密,城内的周王也散发钱财给守城士兵,士兵士气大涨。李自成攻了开封七天,没能攻克,转身占领了开封周边的几个县城。
也就是在这次一攻开封之战中,李岩投奔了李自成。同时,河南东部的“土贼”袁时中的小袁营、河南东南部大别山区的罗汝才,也来投靠了李自成。
李自成此时的兵力,精锐和新兵,加起来超过了二十万人。
秋冬时节,傅宗龙与杨文岳率领的各支官兵,抵达了河南项城(袁世凯老家),李自成在这里与官兵正面交战,大败明军各部,杨文岳突围逃走,傅宗龙兵败被杀。
年底,李自成又从项城回军,第二次攻打开封。战争持续到第二年()的正月,开封城仍然牢不可破。
崇祯皇帝下了援救开封的命令,湖北的左良玉首先开拔。
李自成得到消息后,从开封撤军,南下占领了淮阳、商丘一带的州县,在临颍打败左良玉,并把他围困在了郾城(漯河)。
与此同时,汪乔年已经接替了陕西总督的职位,率领三万明军出潼关,向河南杀来。
汪乔年得知左良玉被围困,又探查到李自成的老营家属都驻扎在襄城附近,于是占据了襄城,希望能围魏救赵,解除左良玉的危局。
李自成果然从郾城撤军,奔襄城而来。汪乔年麾下的明军不堪一击,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路总兵率军逃走,左良玉也没有来援救,而是一路往湖北撤退。汪乔年撤到襄城防守,最终被李自成攻破,不屈而死。
占领襄城后,李自成一鼓作气,打进南阳盆地,占领了南阳和周边的县城。
到这时,整个河南省黄河以南的地区都被李自成占领了,除了开封。
初夏时节,小麦成熟之前,李自成的大军第三次包围了开封。闯军抢收了开封城外的小麦,在开封城外修筑了土墙,长期围困。
两次围剿,连续战死了两位总督,崇祯皇帝环顾全国,能用的人才只剩下还在诏狱里戴罪的孙传庭了。
有人问,洪承畴哪里去了?
就在李自成打下洛阳之前不久,东北的清军包围了锦州城。
李自成打下洛阳后不久,洪承畴就率领一大帮内地明军,前往辽西援救锦州去了。
等到傅宗龙战死时,洪承畴已经被清军打败,并被围困在了松山城里。
等到汪乔年战死时,松山城也被清军攻破,洪承畴被清军俘虏。
等到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的时候,洪承畴投降了满清。
所以此时的崇祯,只剩下孙传庭能用了。
说到这里,插句题外话,如果没有满清牵制住洪承畴,只凭李自成的话,他就算侥幸逃过了商洛山的绝境,侥幸进入了河南,最后洪承畴拿出松锦之战那样规模的明军(13万),李自成哪里能抵挡得了。
关键时候,那个远在东北,和李自成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满清,又一次无形中充当了李自成的队友。
扯远了,回到孙传庭这里。
《大明劫》这部电影的开头,播放的画面,就是李自成攻打开封,崇祯皇帝重新启用孙传庭的这段历史的再现。
孙传庭被任命为陕西总督,到达陕西后,就火并了带头逃跑避战的贺人龙,并在陕西编练军队,屯田种粮,准备援救开封。这段历史,大明劫电影中仍然是高度还原再现。
与此同时,湖北的左良玉已经抢先援救开封了。
左良玉的官兵和李自成的闯军在朱仙镇展开厮杀,这个地方因为岳飞北伐而闻名天下。不过左良玉不是岳飞,朱仙镇一战中,李自成大军挖掘了好几道壕沟,左良玉先是在与闯军的正面厮杀中惨败,然后在逃跑的途中,又被几道壕沟耗掉了大量的兵力,最后带来少量军队,逃回了湖北襄阳。
九月,闯军与开封明军出于相似的目的,挖开了黄河大堤,平地积水三丈,洪水淹没了开封。开封守军用近乎于自杀的方式,让李自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后的开封一直处在泽国的状态,到了满清国时期,才重新修建。今天的开封古城,就是建在明代开封城的头顶上的。
回到李自成这里。
李自成围困了开封小半年,最后啥也没得到,却得到了孙传庭杀出潼关的消息。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