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革命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真实历史。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个特殊的“医药箱”。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这个“医药箱”随着妇女排战士们奔走在大别山之间,救治了无数伤员。这个“特殊的医药箱”凝聚了根据地军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更见证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旗不倒的历史传奇。
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个长37cm、宽19cm、高36cm的双层竹制食盒,竹编质地,纹理斑驳。它制作于红二十八军三年游击战时期(-),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金刚台上的妇女排战士们用它救下了一个又一个红军伤病员,为保存革命力量争取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红军食盒”。
红军食盒
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率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即长征)。大别山的红旗并没有倒下,红八十二师师长高敬亭兼任皖西北道委书记,率部分红军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高敬亭
主力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留下的部分武装和红军零散人员在武装斗争范围缩小、最后难以立足的情况下,上了金刚台。当时商南县委决定组建革命武装,将所有工作人员编成商南游击大队,下辖两个分队:一个手枪队和一个妇女排,共78人,依托金刚台有利地形,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妇女排由妇女干部、医院部分护士、红军家属、老弱病残及干部小孩共40多人组成。
地处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
金刚台是大别山主峰之一,连接鄂豫两省边区数乡镇,地形复杂,进可攻、退可守。游击队战士凭借这里的险要地势,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敌人不断地“清剿”下,许多红军指战员负了伤。山势险峻转移不便,大量红军伤员被就地安置在金刚台的蝙蝠洞、穿山洞、水帘洞等十余个山洞里休养疗伤。这些洞,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红军洞”。
大别山中的红军洞
照顾红军伤病员的重担落在了金刚台妇女排战士身上。妇女排班长罗从观和战友们正是用这个竹食盒,每天为伤病员送饭。
年冬天,金刚台地区连续下了15天大雪,敌人认为这是消灭红军的大好时机,不仅加强了封锁,还派出搜山队四处刺探,外线游击队员多次派人送粮上山被阻。
罗从观的女儿周芳
罗从观的女儿周芳回忆说:“断粮数天,山上的妇女排只能用树皮和雪下的毛草根来充饥。后来,还是两位便衣队员背着粮食,在深山雪地里与敌人周旋了两三天,才甩掉跟踪。他们找到妇女排驻地时,妇女排的同志们已经都很虚弱了。”
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卓绝,“让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信念支撑着大家继续战斗,小小的竹食盒,凝聚了根据地军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
红军洞仅有的医护人员就是妇女排的女战士。器械,仅仅是几把止血钳、辅料,连一个像样的医疗箱都没有。
简陋的医疗器械
一筹莫展之际,罗从观提着竹食盒来给医疗队送饭,一位护理人员看见这个双层竹食盒,眼前一亮,心想,这不就是我们需要的医药箱吗?罗从观当即表示:“借个食盒算个啥,为了同志们早日康复,为了革命的胜利,就是要我的命也心甘情愿!”就这样,平时用来送饭的竹食盒又有了新的使命——红军医药箱。
竹食盒有了新的使命——红军医药箱
这个竹食盒,跟随着红军战士们的脚步,无数次奔走在商城县金刚台的山岭之间,帮助许多伤病员再次投身革命斗争。
抗日战争开始后,妇女排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奉命东进皖中,投入敌后抗战。这个特别的医药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年4月,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开馆,罗从观的女儿周芳将这件珍贵的文物捐献给纪念馆。
河南信阳鄂豫皖纪念馆内的将军墙
岁月更迭,竹食盒静静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每一位参观者,都仿佛置身于那段不朽的英雄故事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近日要览
习近平谈党的灵魂和旗帜
公安部党委发出重要通知
习近平心系人民
习近平强调的“基本功”
习近平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9条宝贵经验在这场“云端”峰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审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祝亚伟
稿件来源:党史学习教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