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安七里坪王锡九村黑洼的地方,在土地革命时期,作为当年鄂豫皖根据地中心地带的这里,曾经是当时红四方面军一把手张国焘“肃反”时的刑场,很多当时被定性为“AB团”“改组派”“第三党”之类罪名的人,都在这座房子里审讯,然后关押,最后被押到这个地方魂魄升天,程训宣烈士遇难于此处,留下他们一生短暂而且悲壮的精彩人生故事。
当年的保卫局所在地今天,这座当年关押她的房子还在,门前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青草,而旁边不远的刑场,也改成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昔日作为刑场的山上,长着苍翠的松柏,有的树木高大威猛,四季常青,在山风的吹拂下随风摇动,好像在悄悄为烈士们默哀。
旁边的山陵园的工作人员说,因为当时的特定环境,加之年代久远,很多后来追认为烈士的,尸骨都无法准确地辨认,只能是知道他们牺牲在这个地方,一个大概的情况,因此,这里的烈士墓都是合葬墓,也没有具体的数字,大约是有几千人牺牲在这里。
庄严肃穆的烈士墓,成为高大的纪念碑,高3.1米,由26块大别山青石砌成地图形状,象征鄂豫皖苏区26个县的红色革命政权,三级石阶象征鄂豫皖三省首府在这里建立。
程训宣,黄安县七里坪程维德村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为人忠厚,母亲不认识字的家庭主妇,她家里兄弟姊妹五人,她是唯一的女性。幼年读过小学。年黄麻起义前后,她兄妹五人相继参加革命。她本人先在本村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后在村妇女协会负责宣传工作。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程氏祠堂程维德村,是一个有三百多人的大村子,村子依山傍水,坐西朝东,村后面是一座郁郁葱葱的茶园山,前面是一畈平整如镜的稻田,倒水河从稻田的前面穿过,河堤上就是阳福公路。程维德村原有两丈多高的围墙,村子四周分别建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古色古香的村落全是徽派建筑,青砖黑瓦白墙,山墙是修饰有兽头尖的墙壁。
村子里有一座程氏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活动的中心。程训宣是程启光的妹妹,程启光是程氏五兄妹中的老大,他年参加黄麻起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徐向前手下的红三十一师特务队队长。在他的影响下,程氏五兄妹都参加了革命。程训宣的二哥程启宗,是程维德私塾的教书先生,他以此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发动群众同土豪劣绅作斗争,不幸于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程氏祠堂前面的河滩上,时年仅25岁。
纪念馆塑像程训宣的三哥程启波,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红四军警卫员,后任排长、连长,由于打仗勇猛,被任命为英山县独立团团长,后来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中牺牲。程训宣的四哥程启东,也是中共党员,担任子云区五乡的苏维埃主席,他从事农运工作,积极组织农民武装,不幸在敌89师进剿时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最后敌人在黄安县城将他杀害,时年25岁。
程训宣是五兄妹中的老幺,她在哥哥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程维德村的妇女会主任,,她带领妇女剪发放足,争取婚姻自主,是个大脚姑娘,她们还组织了送饭队、洗衣队,为红军做后勤工作,照顾伤病员,在枟树岗一带是叫得响的妇女主任。
在一次战斗中,当时的总指挥徐向前因部队转移时腿不慎摔伤,行动多有不便,为了照顾好师长的生活起居,当时的三十一师参谋长曹学楷,考虑到领导的生活艰辛,急需要人照顾,特别是他丧偶多年,于是四处牵线搭桥做红娘,找到了一名叫程训宣的姑娘跟他结婚。这一年徐向前28岁,程训宣18岁。她从事妇女工作。她为人正派、工作积极,对党忠诚,她爱慕徐向前的儒雅风度,徐向前也喜欢这个性格开朗,两人虽然没有时间花前月下,谈情说爱。为了照顾徐向前的身体和生活,他们相识不久就闪电般地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
婚后不久,年反四次“围剿”战事正紧急时,当时因作战勇敢,升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一心奔赴前线战斗,程训宣则继续在后方从事地方妇女工作,相互之间也很少能得到对方的消息。
年6月间,位于七里坪王锡九村的鄂豫皖特区保卫局将程训宣抓走了,与程训宣一同抓走的还有她的婶娘。程训宣被关押后,保卫局的人员对她用尽酷刑,威逼她承认是“改组派”,要她承认徐向前也是改组派,可程训宣至死也设有出卖自已的丈夫。
张国焘没有得到她的囗供,就下全令将程训宣处死。临刑之前,程训宣脱下她和徐向前结婚时穿过的一件红棉袄,交给婶娘黄凤仙说:“娘,你的孩子还小,你要坚强些,争取活着出去。这件衣服你留下暖暖身子吧!”因为黄凤仙是子云区五乡的政府委员,他丈夫程绍绪是红军战士,已在外打仗,她一同被抓,后来获释。解放后,黄凤仙把这件红棉袄捐赠给红安县革命博物馆珍藏。
王锡九村后的黑洼,是保卫局杀害革命干部的刑场,很多红军将领没有倒在杀敌的疆场上,而倒在张国焘的屠刀下,程训宣也未能幸免,在这里,她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她和两千多名红军战士一起长眠在这里。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程训宣为革命烈士,在黑洼为红军战士修建了白骨塔合葬墓。写上“程训宣烈士名垂千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