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陈粟、陈谢两军已经开始在中原展开逐鹿,战场上转入全面反攻,刘邓大军继续在大别山坚持下去,意义已不大。刘邓首长遵照上级军委的指示,将主力陆续从大别山转出,准备配合陈毅和陈赓两军作战。当时部队经过几个月极其艰苦的斗争,显得非常疲惫。

有的部队棉衣还没有完全解决,部队因不适应南方作战,减员比较多,有的纵队减员约三分之一,部队的重武器所剩无几,一个纵队只有几门山炮和一些迫击炮,dan药非常缺乏。

刘邓首长考虑到全国各地都还很困难,不愿意过多地反映部队的困难情况,邓政委在写给上级的电报中,只是含蓄地提到部队经过大别山的斗争,虽然有些损失,但士气甚好,稍事休整,仍可继续执行作战任务。

这时刘邓大军面临着一个两难处境,一方面部队很需要打一场歼灭战,利用缴获的装备补充自己,另一方面,根据部队减员及装备的实际情况又不允许这样做。

刘邓大军只能配合华东野战军主力进行阻击作战,保障华东野战军主力集中歼敌。转出大别山后,刘邓大军接连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阻击作战,战斗进行得十分残酷、激烈,阻击战啃的都是"硬骨头",仗没少打,但却吃不到"肉",这样的作战不但得不到什么补充,相反反而增大了部队的伤亡和消耗。

一天,刘邓首长在闲谈中谈到,我们这个部队通过大别山斗争的严重考验,剩下的这一批骨干,只要一补充新兵,个个战士都可以担当班长、排长,拿这批骨干同敌人拼消耗,实在有点舍不得。

然而为了全局的胜利,刘邓首长从不愿当众流露这种情绪,而总是动员部队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上级、伟人所赋予的任务。

有一次,一位华东野战军的领导在介绍作战经验时,提到现代大兵团作战:无炮不攻坚,无后方不作战。这一论调对刘邓这个二野的部队影响很大。因为二野的部队,既没有多少炮,长期以来又都处于无后方的流动作战。

刘邓首长为了照顾团结,稳定部队情绪,反复教育部队说道:“各部队有各部队的特点,各人有各人的打法,我们这个部队过去和现在都是靠ci刀和手liu弹,也一样能打仗。”

陈毅同志,有次来到中原,知晓二野的实际情况后,他是既钦佩刘邓首长高尚风格,又为这个部队的现状非常担忧。他立即以个人名义向上级、伟人如实地反映了二野的实际情况,认为二野的部队如不迅速给予大力补充,再拖下去,会大伤元气,影响今后继续执行任务。

伟人接到电报后,立即回电刘邓陈三位首长,指出在大敌当前,过分强调困难当然是不好的,然而不如实地反映情况,使上级不了解真实情况,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并立即指示华北等地给二野迅速补充兵员、武器和调配一些重装备。

刘邓首长当时看了这份电报有何感觉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参谋人员,野司司令部参谋王文桢看了电报后,当时热泪盈眶,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滋味。

刘邓大军从年8月进入大别山,到年3月主力部队全部转出大别山,历时7个月,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转战大别山,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伟大战略任务,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折,但刘邓大军所经受的艰难、困苦和英勇的牺牲,也是巨大的。

刘邓大军刚跃进大别山时,全军(辖第1、第2、第3和第6纵队)共余人,其中野战军直属队人,第1纵队人,第2纵队人,第3纵队人,第6纵队人。

那时,部队南下跃进大别山时,个个兵强马壮,部队整齐、士气高涨。

当时刘邓大军南下经过太康县龙曲镇时,刘邓部队4人一排,步伐很整齐,中间有骡马拉着的炮车等。战士们穿着黄军装,背着背包,肩上还搭着米袋,精神特别好。

镇上沿途群众对自己的军队有感情,拿出做好的鞋子、袜子,摆上茶桌、茶碗,还用烟布袋装上红枣、烟丝等送给刘邓大军,然而战士们都不要。沿途百姓欢迎刘邓大军时还高喊口号:"欢迎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打过长江去"。

主力转出大别山后,据统计,人员方面:野战军直属部队人,第1纵队人,第2纵队人,第3纵队人,第6队人。共计人(不包括各纵队留在大别山转为军区武装的人员)。

原6纵18旅52团1营营长武效贤后来回忆说道:“我们营刚进大别山时,是多人,出来时只有多人。我们这个还是大营,一些营只剩下一两百人了,就算是一个连了。”

当时,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时,再看刘邓部队的精神面貌,如果不是部队战士们依旧迈着整齐的步伐,很难看出这是一支赫赫有名的部队。

战士们当时的穿着,身上的棉衣裂开了口子,里面带着棉籽的棉花都露了出来,经过雨水一淋,用草灰、树叶等染成的棉布都现出原形,个个花花绿绿的。可谓是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指战员曾自嘲部队变为叫花子队。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光荣使命,实现了全局的转折,但部队自身也遭受了很大损失,战斗力有所下降。

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后,提高部队士气、如何恢复战斗力,都是当时摆在刘邓首长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好在,刘邓首长在上级的支持下都顺利地解决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