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目的地是皖西南,绵延包围的皖山皖水,是著名的数千年历史名山——天柱山。安徽多名山、盘指数来,有李白称赞过的天门山和敬亭山、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琅琊山、道教四大名山的齐云山、佛教四大名山的九华山、景色奇横压五岳的黄山。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有过多的名山大川和围绕着它们的瑰丽诗篇,但是最憧憬的还是安徽“皖”的简称的发祥地,那皖山皖水中的皖山——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潜山市领土,也称潜山、皖山、皖公山、万岁山等,是大别山延伸的侗脉。关于天柱山的最初记载,在秦汉时代称为“霍山”,之后在汉武帝时代称为“南岳”,到隋文帝诏改衡山持续了七百侑年,所以天柱山又称为“古南岳”。年9月,天柱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历代以来,如果这座古山川隐藏在历史的中心脉中,那么某个潜山县就是从汉到隋、南宋、六百佟年之间的州郡治所,都是兵家的争夺地。
政治和军事地位,还有太多的高官重要,文人墨客来到这里,留下了很多人的诗。李白、白居易、李景、李德修、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杨万里、李元阳、胡缘宗等众所周知的名字,在教科书中,描绘出史书上用浓墨点缀的那些名字,他们无不为天柱山胜景所吸引。或远眺,或登临,或结庐而居,筑亭而读,或吟诗作文,刻石勒名,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传世诗文和珍贵的人文景观。
这里还是黄梅戏的故乡,安庆邻黄梅市的老剧种传到这里发扬光大,黄梅传统剧目“天仙配”更在国内外闻名,成为着名的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传人韩再芬是天柱山麓、潜山河畔这块土地走向了世界。
此外,京剧的起源惠剧也是从这里来的,在清代的道光年间,京剧的元祖程长庚从这里北上到首都,此后京剧这一中国国粹在历史中慢慢形成,成为中国国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之一。
天柱山是佛教名山,山南景色宜人凤形山,由南朝国师宝志禅师开始的三祖禅寺位于此,隋初,禅宗三祖僧环来此弘法教育,将衣钵传给四祖道信,于公元年在此建立,故称为三祖寺。随着佛教的兴盛,文人墨客蜂拥而至,仅北宋一朝,就有林逋、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李公麟、陆宰等游寺题诗,有些还住在寺院读书、修身,专心学佛。有诗云“禅林谁第一,在此冠南州”。经过战火侵蚀和风雨洗礼,这里还保存着藏经楼、觉寂塔、立化亭、三高亭等建筑,目睹了这里岁月的变迁。
幽谷白云,泉水淙淙,听春风在岁月中浅吟低唱。半杯风雨,雨落成行,在暮春季节,在这天柱山中,远离留春伤春的忧郁痛苦,饮用红尘外的桃源吧。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收藏、分享,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意见,我们也欢迎向评论区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