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王越欣谢颖
尝过内江的甜,吃过自贡的盐。6月24日,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策划发起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百城行”大型采访活动将走进四川通江,带大家感受别样通江味。
大美通江
此次“通江行”,将实地探访通江的文化地标、知名景点等,深度挖掘当地的美食美景,多手段、全方位地记录、展现通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进一步展示出“巴山蜀水”之韵以及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聚焦“一府三乡”“百城行”走进红色通江
巴蜀一家亲,发展一盘棋;建好经济圈,文旅要先行。年4月20日,封面新闻推出了“成渝双城志”大型访谈报道,聚焦成渝山水相依、文化同源、经济共生。今年4月21日,封面新闻又启动了“成渝双城志”的2.0版本——巴蜀文化里边有走廊“百城行”大型采访活动,这是一场更深度的聚焦、更广阔的跋涉
在走过了安岳、达州、船山、内江、自贡等地后,“百城行”大型采访活动来到了通江。
通江,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秦巴山区核心区域,山川毓秀,人杰地灵。这里,历史人文厚重,置县历史已有多年,素有“一府三乡”之美誉,即川陕苏区首府、中国溶洞之乡、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入口雕塑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通江有着红色文化灿烂,县内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全国最大和最著名的红军石刻标语、毛浴古镇等六大红色文化旧遗址群,被称为“露天革命博物馆”。
此外,通江自然风光秀丽,诺水洞天、空山天盆、唱歌石林等山水自然风光绮丽,擂鼓寨新石器遗址、得汉城、千佛崖等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洋壁道、荔枝道、汉壁道三条古蜀道贯穿境内,1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保存完整,通江银耳、巴山土猪、富硒茶叶等特色产品驰名中外。
深耕“红绿”两色资源全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近年来,通江县立足县内红绿两色资源,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机遇,构建全域旅游格局,进一步提升“度假胜地·红色通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井冈山连着大别山,大别山连着大巴山,中国山山都革命,到处是红军的老营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梁上泉作的叙事长诗《红云崖》在国内诗坛引起轰动。如今,红云崖所在地的通江县沙溪镇建成了红云崖民俗村,挖掘民俗文化,传承红军精神,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新路子。
而通过几年的倾力打造,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诺水河景区、唱歌石林、空山天盆、毛浴古镇等已成为通江的“颜值担当”,是游客津津乐道的旅游胜地。
据悉,通江县通过深耕“红绿”资源,目前已成功创建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2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品牌,川陕苏区王坪景区正全力争创国家5A级景区。
接下来,通江县将以A级景区创建为“标杆”,继续整合挖掘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度假胜地·红色通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特色产业“稳中向好”贡品通江银耳历史上千年
感受过厚重文化,欣赏了自然美景,怎么能少了美食相伴?来到作为“中国银耳之乡”的通江,自然是要一品银耳的美味。
通江银耳
“发轫于盛唐,食用于宋元,入药于明清,是清廷御膳之珍馐”,通江银耳是中国银耳的发祥地,从盛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通江银耳在明代就以“皇家养生益年之品”知名于世,在清代即作为朝廷贡品,20世纪初就畅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如今的通江银耳,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对通江银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自此,通江银耳便以“中国银耳”合法代表身份登上世界特产的殿堂。
年,通江县委、县政政府在通江银耳发祥地陈河乡雾露溪,动工修建了“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博物馆占地约平方米,建筑面积㎡,陈列布展㎡,生态文化景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银耳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布展由七大部分组成,并采用平面立体模型、实物以及多媒体手法,通过历史文物、实景模拟、摄影图片、文字说明、视频投影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展示了通江银耳的历史典故、种植技术、发展过程、神奇功效、产品开发等。
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通江银耳知名度,发展通江银耳产业,通江县通过园区培育、科技创新、品牌保护等措施,大力促进通江银耳产业“稳中向好”。截至年,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生产总规模折合标准袋约4亿袋以上,总产量(干鲜合计)2万吨以上,生产总值超11亿元。
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自然风景,或是特色产业,通江始终聚焦“红色通江、旅游胜地”的定位,举全市之力朝着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目标奋力向前。此次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通江行”,也将围绕这两大主题,带您走进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致敬革命先烈;也会打卡诺水洞天,欣赏溶洞奇观;还将参观全国唯一的银耳博物馆,了解这一美食的前世今生。
6月24日,一起来感受红色通江、度假胜地的别样魅力!
(本文图片由通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