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作者杜显怡在西师大校门留影
大学里,我们一起看过的那些电影
(杜显怡日记中关于电影的部分辑录)
作者:杜显怡
偶尔一天,台湾漫画家畿米的《时光电影院》摆到了我的床头,几十年来有个习惯,几乎每晚临睡前我总要翻翻书。《时光电影院》把我带回了上世纪的西南师范学院电影院,带回到几十年来陪伴我的无数部电影中。
年秋季我考进了这个学院的中文系,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头扑进了书籍、扑进了电影。那是一个激情燃烧、思想解放的年代,文革刚刚结束,思想解放的号角刚刚吹响,坚冰逐渐被打碎,国家和民族通向现代化的航线正在被开通,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年高考恢复,老三届一代人中的部分进入了大学校园,被耽误被蒙蔽的一代开始觉醒,思考着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带着精神饥渴和心灵的创伤,一代年轻人投身于精神的、艺术的殿堂,恶补被耽误的时光。那时候的学生都很穷,尽管电影票才五分钱或一角钱一张,但能够场场必看的,都是一种奢华,是学生中的少数。为了看一场电影,不少同学节衣缩食、精打细算;为了能买上一张电影票,不惜长时间排队等候;在课堂在寝室,我们为一部电影而各抒己见,辩论不休…….那些日子里,看电影成了一代大学生共同的期盼,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有电影的日子就是我们的节日。
因为是带薪学生,我是多数电影都看。而且,看了后,我喜欢把自己的观感写进日记。它们成了我精神文化生活的记录,成了我的亲切怀念。于是,就像几米那样,我走进了我的“时光电影院”。
年12月12日:迈进校园仅有两个月的我们,看了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的电影。我写到(仿宋字体为当年的记载,下同):“电影《家》以鲜明的主题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打动了我。走出电影院,我的心还久久停留在剧情中,还在与作者、与剧中人一起控诉封建社会的万恶。同时,我更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封建残余,形形色色的高老太爷、四姨娘之流并没有死绝,他们还在扼杀美好的爱情,扼杀年轻、健康的生命。这部电影以如此大的力量唤起我去和这些邪恶现象作斗争。我想,它的现实意义恐怕就在这里。”
“从电影中主人公高觉新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感到,如果不能同传统观念做最彻底的决裂的话,我将走上觉新那条路。”那个年代的我,因为和家庭出生不好的男友恋爱,受到社会、组织和家庭的责难。刚进学校,系领导就明确给我说,你的个人问题“不理想、不慎重考虑、不表态,”后来又说,如果你和他结婚,就不能留校了。我想都没想就回答说,不留校就不留校。
年2月26日“看了电影《流浪者》,小说《〈枫〉等文学艺术作品,令人感慨不已。文艺界的春天随着自然界的春天的到来,快来了!可是,也有人在讲,那毕竟是电影、是艺术,与现实生活差得多么远啊!人们还在担心会不会出现反复,这样的政策会持续多久?”
年3月6日“下午在电影院一口气看了两部苏联故事片《恋人曲》、《游侠纳斯列金》,十分惬意。联想到我国的文学、电影创作,为什么每部电影、每部作品一定要反映重大题材,一定要与时代、社会重大问题联系起来,才算佳作?(我承认时代的、社会的的风暴波击每个人的生活,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们的一言一行均与此相联系,生活中的小事往往反映出极为深刻的道理)。为什么爱情一定要与政治挂钩?为什么被钟爱的人一定要是‘高、大、全’式的先进人物?《恋人曲》之所以好,就在于没有这些框框的束缚,是生活的真实再现。”
年5月10日“下午看了苏联电影《红帆》,十分感慨主人公不畏习惯势力、富于理想、英勇斗争的精神。是的,我们要有理想、并用努力的创造去实现它。让我和更多的青年朋友,在电影主人公精神的感召下,洗涤身上的污垢,重新鼓起理想的风帆,向着更新更远的目标前进。”
年9月1日“上午看电影《甜蜜的事业》。好一部充满生活气息、妙趣横生的电影,使人得到美的享受。下午在教室开年级大会,行开学典礼。”
年9月9日“下午看电影《赣水苍茫》。这是一部反映我们党内路线斗争的影片,突破了一些界限,颇有新意。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历史是真理的母亲。由电影中的情节联系到现实生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无数悲剧,使人认识到许多问题。我赞美陈团长和方政委那样的英雄人物,同时又想到,一个人的高尚品质不仅仅表现在战火纷飞、荷枪实弹的战场上,更表现在受委屈、受迫害的时候;在那样的时候,能否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是最不容易的。
年10月11日:“晚上6:30分看罗马尼亚电影《光阴》。这是一部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电影。影片成功塑造了县委书记、工厂厂长等典型人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罗马尼亚的党内斗争及社会生活。这一切与我国的现实生活那么相似,当银幕上出现我们似曾相识的画面、主人公讲出我们熟悉的话语时,观众席上发出一片赞叹声和会心的欢笑。”
年12月19日:“看电影《沉默的人》(罗马尼亚电影),深为同情哈里科夫的命运。电影揭示和鞭垯了非人性的东西。从主人公的命运想到我们国内对释放回来的俘虏的政策和对文化革命中犯了错误的人的政策,和电影中反映的没有大的差别。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人和他们的家庭作为政治运动和某种利益的牺牲品?这难道不是对人才的浩劫?我憎恶这样的政策。”
年12月20日:“晚上到大礼堂看中央广播文工团方初善、王凯平独唱音乐会。近十年来第一次目睹这样的场面,使人眼界大开,心旷神怡。方初善近四十岁,是我国较有名的独唱演员。她身着深红色金丝绒拖地长裙,神采奕奕,歌声激越,感情真挚。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男中音王凯平的独唱,雄浑圆润的歌声、翩翩的风度打动了每个人。暴风雨般的掌声不断爆发,经久不息。他们演唱了我国现代歌曲,还演唱了古典歌曲、外国歌曲,如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现在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比才的《斗牛士之歌》、《跳蚤之歌》等。只有艺术民主、解放思想才能带来这一切。我想,艺术、音乐是全人类的财富,过去把这些说成是封资修的毒草,是多么荒谬。一场艺术、精神上的享受,使我从中得到了许多,远远不只是艺术和音乐。”
年12月23日:“和同学上街,顺便看了墨西哥电影《冷酷的心》。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影片中的阿伊夏、莫里卡是同胞姐妹,但是她们的人品和性格截然相反。姐姐自私、奸诈、虚荣,她爱胡安粗旷、忠厚的男子气,又艳羡姆拉托的财产和地位,以致不惜损害他人的幸福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妹妹莫里卡俨然圣母和仙女的化身,她善良、赤诚,有着水晶般的心灵,为自己所爱的人的幸福,她不惜牺牲自己。影片所反映的爱、憎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正是人类的本性对美好、善良的追求,对丑恶、卑鄙的鞭鞑,这种感情完全超越了阶级的界限。这部影片如此受欢迎,我想原因很大程度在这里。”
年1月20日:“电影场内静极了,只能听到人们的啜泣。银幕上,我军进军大别山到达一个村庄,满头银发、瘦骨嶙峋的老大娘眼泪纵横,正在向战士打听他儿子的下落。一队队战士从她身边经过,还是不见她儿子的身影。大娘倚在槐树旁号啕大哭。随着哭声,我们的心都收紧了。我真想对路过的战士们说,同志啊,你就权且给大娘当个儿子吧!这时,年已半百的旅长走过来了,他脸上的肌肉抽动着,泪水往下直滚,他才是大娘的儿子呀。他嘴里叫着“妈!妈!”,扑通一声双膝跪在地上,妈妈呀,您的儿子回来啦!
目睹这一场面,有人大声哭起来了。这一‘跪’,何等真实、感人,虽然是军队的旅长,不永远是妈妈、是人民的儿子吗?这一‘跪’,在以往的电影中是不可能看到的。这正是电影向着人民性、人性发展、进步的体现。”
年4月2日晚6:20:“看纪录片《湘瓷》,当解说员念叨着‘毛主席家乡的工人’……‘毛泽东思想沐浴下’等几句解说词时,观众中爆发出阵阵哄笑声。这反映出群众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在我们学生中更为强烈。从一片欢呼声到一片哄笑声,历史跨过了一个艰难的历程,人们由受蒙蔽到逐步觉悟,从把命运交给神掌握到自己驾驭生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只有全人类都能民主、自由地生活,只有每个人都成为自主的人,社会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杜显怡大学期间的部分日记本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往往更重实际、重功利。当权力成为一切能量的源泉和价值标准时,人们更是以金钱、权势、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准绳。思想呀,原则呀,信仰呀,理想呀都被看成一钱不值的东西。为一碗红豆汤而出卖长子权,为一时的升迁而出卖灵魂的,大有人在。这是我们民族精神上的悲剧。”
年1月18日:“自学小组活动,由张鲁赏析日本电影《生死恋》。他对这部影片倍加赞赏,过于偏爱,几乎用尽了漂亮的词汇。张鲁思维活跃开阔、语言生动幽默,观察深入细腻。他把我们新近学到的古文辞句不断引用到发言中,故意显得既牵强又妙趣横生,引发意味深长的哄笑。
他认为这部影片是一首爱情的赞歌,影片中所讴歌的爱情是崇高的、理想的,是人性本质的体现。正是这种超然而不受权势和社会现实制约的爱,改变着人,改变并创造着一切,战胜了死亡以及一切灾难,长存于世,成为永恒的主题。他认为能超越时空而存在的思想感情是人道主义,而爱,又是这一切的核心。
我和姜力挺不尽同意他的看法。我们认为这部影片未能像《红楼梦》、《奥赛罗》那样深刻动人。也许是我们不欣赏这种过于轻松的爱情,也许是主人公爱情的内涵不够深刻和丰富。我们赞同巴尔扎克的看法,隔着艺术的栅栏,人们更希望看到狮子。王康在发言中批判了柏拉图的恋爱观,他认为影片之所以不能感人至深,是因为没有体现社会和时代的因素。“
年5月6日晚上:“看电影《待到满山红叶时》。这部电影没有重大的主题、离奇的情节和场面,可它是那样的抓住人心。靠什么,靠的是深沉朴实细腻的思想感情,真实动人的细节,浓郁的生活气息。整部电影几乎没有抽象的政治观念,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部电影都有大的突破,完全具有历史悲剧的力量,深深地摄住了我,竟然使我为之失眠。
在许多人主张思想感情倾向西方“自由化”的时候,我仍主张真诚的友谊、坚贞不渝的爱情。因此,电影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操很能引起我的同情与共鸣。在这样的时候,我很容易把电影中的事同我的经历相比较,从中得到启迪。哥哥杨明送杨英读书的一路上,多像我的男友送我到西师;兄妹二人在破陋的小屋里的生活,又多像我和男友在八平米的楼阁里;一束斑斓的枫叶,又多像每次回家他为我准备的礼物……这些都触动了我感情的波澜。还有电影中的主题歌,优美深情,打动人心。(后附言:多年以后,我乘江轮经过三峡,还特意寻觅电影画面中那座小山那个灯塔,可惜三峡大坝筑起后,我再没有经过三峡了,大概那座小峡谷已被滔滔江水吞去了吧。只是当年那支歌还在传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