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407/4604154.html

一、选择题

1.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签订②中华民国建立③抗日战争胜利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它开始的标志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D.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依据是()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C.中国的主权遭到了破坏

D.封建地主剥削方式改变

4.《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在内容上相似的一项是()

A.都索取了大量赔款

B.都开放了大批通商口岸

C.都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D.都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表述正确的是()

A.小华:抬着棺材同行的左宗棠是当之无愧的功臣。

B.小李:战争爆发于年。

C.小林:日本对清政府宣战,发动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

D.小王: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6.近代史上,列强攻入北京烧杀抢掠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近代反帝爱国农民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

8.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分别是

A.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中共一大的召开

9.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D.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

10.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教训清朝使其顺应要求

C.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11.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定了一个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岁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2.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3.下图是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14.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15.同学们经常查阅《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A.京师同文馆

B.《申报》报社

C.《民报》报社

D.商务印书馆

16.在某地的八一起义纪念塔上,有一座军旗雕塑。它告诉人们: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中共创建军队的开始。这座纪念塔位于()

A.南昌

B.广州

C.武汉

D.北京

17.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8.下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19.下面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图①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图②刘邓大军涉越黄泛区,向大别山挺进图③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①③②

二、综合题

20、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然而,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人的远征军,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下图三位人物就是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

材料三: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中并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大喜过望,感激不尽,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年前”“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哪两次侵略战争?这些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分别说出上面三位人物的英勇事迹。

(3)阅读材料三,总结一条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共同原因。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21.借助历史时间轴,归纳史实、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结合下列历史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轴一

时间轴二

(1)请根据以上时间轴中的时间信息,分别为其命名。

(2)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曾三次攻占当时中国的首都,请在时间轴上找出其中两次攻占当时首都的时间,并指出相关的侵华军队。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在时间轴上找出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太陆“分离”和“回归”的时间,并指出“分离”和“回归”的原因。

(4)“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近代国共关系的真实写照。请在时间轴上找出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时期,并说明两次合作的历史意义.

(5)以史为鉴,振兴中华。以上史实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22.某校八年级(2)班的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看到一段文字:“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他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搜集到以下材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一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

(3)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材料三年,经过一系列斗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以城市为革命中心的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抉择,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结合材料三和图2,“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

材料四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中国自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

(5)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什么?

(6)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材料三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l)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示意图中哪一历史事件为标志?

(2)请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以示意图中A、B、C、D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的?

(4)为实现革命理想,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他领导的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或者说辛亥革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5)中国近代化厉程是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依据上面A、B、C、D图片资料写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6)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条主要基本线索是什么?

(7)以上材料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概况,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或认识。

2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使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图1、图2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探索的“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3)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图3是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情景,这是哪次哉役的结果?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5)从以上的探索内容,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少年宫举办以“铭记历史”为主题的爱国影片展播。根据海报,你可选择观看下列影片(将代表影片的字母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

材料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二战中,为应对这一威胁,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阅后请回答:

(1)日军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日军在六周之内屠杀三十多万中国军民。

(4)我国每年都在这一天鸣响防空警报。东北三省沦陷。

(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

(6)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冼星海的哪部作品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7)今年是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8)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A2.B3.C4.A5.D

6.D7.D8.B9.A10.A

11.B12.A13.C14.D15.D

16.A17.B18.C19.A

20.(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受到损害,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

(3)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妥协。

(4)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等。(答对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1.(1)时间轴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间轴二: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意思相近即可)

(2)年,英法联军;年,侵华日军。

(3)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年,抗日战争胜利。

(4)国民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经过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争取民族独立,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言之有理,即可)

22.(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自救之路:洋务运动;维新之路:戊戌变法;共和之路:辛亥革命。共同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没有依靠人民群众;脱离中国国情。

(3)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等。

(5)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中国国情)

23.(1)鸦片战争。

(2)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A洋务运动。

(4)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辛亥单命推翻了淸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5)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6)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7)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24.(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遵义会议;毛泽东

(4)渡江战役;宣告了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闻民党政权的覆灭。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团结一切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言之有理即可)

25.

(1)C

(2)B

(3)D

(4)A

(5)百团大战。

(6)《黄河大合唱》。

(7)70周年。

(8)当代青年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