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山采玉’之功,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诺
在有着“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美誉的革命老区——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腹地漫山开满映山红。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红色历史辉煌灿烂、红色资源积淀深厚、红色基因丰富多彩。
近年,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将映山红“种”到每个人的心坎,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新时代光芒。
左图:年金寨响洪甸水库工地上吊车运送混凝土王永嘉摄;右图:年高铁驶出金寨火车站张端摄/本刊
3个“10万+”遍地红故事
每到正月十五夜,金寨县斑竹园镇立夏节起义革命烈士纪念园,点点烛光会沿着级台阶照亮山野。当地沿用“送灯”的习俗,祭奠安眠在此的余位革命烈士。92年前的那个立夏节,当地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组织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武装暴动。
这只是金寨地区诸多彪炳史册的历史事件中的一个。在金寨,流传着3个“10万+”的红色故事。
第一个“10万+”,凝聚着革命的热血。“最后一把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革命年代,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先后有10万人参军参战。先后有12支主力红军队伍在金寨建立。这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
第二个“10万+”,凝聚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牺牲。年9月,因为降水稀少,响洪甸水库水位下降,张冲乡流波村依山傍水的石壁上,“流波古渡”四个大字重现天日。这里曾经商业贸易发达。但在上世纪50年代,为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金寨境内先后修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包括流波镇在内的三大经济重镇从此沉入水底,10万金寨人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艰苦谋生。
在做出两个“10万+”的伟大奉献后,金寨县状况一度让人沉重。年,金寨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99%。年,金寨被确定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人口超过13万。转机,来自国家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历经拼搏,金寨创造了又一个“10万+”:从年到年,全县累计脱贫户人。年4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金寨正式甩掉“穷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遍地是英雄。金寨境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是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年,金寨革命烈士陵园成为大别山区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
精雕细琢红色故事
在红色资源、革命遗产丰富的金寨,红色故事“信手拈来”的同时,也始终在被“精雕细琢”。
将红色地标变为现场课堂。4月19日下午,金寨县鄂豫皖红军纪念园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合肥工业大学的师生们正在聆听一场关于红二十五军的专题报告。百公里之外的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名师生同步在线观看。这是校地共同研究、探索实施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线上远程教学新模式。
金寨县汤家汇镇是有名的红色小镇。“一座完整的苏维埃城。”墙上巨幅标语异常醒目。汤家汇镇红色旅游办公室主任张行炳介绍,现在这里是红色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省、市、县委党校学员和外地旅客参观瞻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把红色故事打造成鲜活教材。据统计,年至今,当地仅党史研究部门就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各类有关红色金寨的文章余篇,编辑出版了40多本革命故事丛书。当地还创排了庐剧《大别山之恋》、广播剧《永远的金刚台》等多部红色文艺作品。
目前,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将博物馆“搬”到网上。59位从金寨走出的开国将军将逐个以短视频形式在网上与游客“见面”。“将革命先辈的峥嵘一生浓缩进短短20多秒的视频,能够让历史故事更为生动,增强共鸣感。”馆长倪军说。
将红色教育串成一段旅途。从金寨县红军广场拾级而上,可看到高耸挺拔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山下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则是游客“打卡”的必去之地。
以此为原点,红色教育的“点”串成了热门旅游的“线”。当地充分利用红色遗址、纪念场馆等,推出多条红色教育精品线路。对全县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景采集、数据关联、课程开发等,上传到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网络平台,通过走红色线路、观红色遗址,让游客置身实地实景、跨越时空、融入体验地接受党史教育。
与时俱进代代红
红色资源推陈出新,成为争相学习的“爆款”背后,是金寨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
“传承红色文化首先要对历史进行认真研究梳理,以‘深山采玉’之功,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遵远认为,整合资源才能打通红色文化传承路径。
年以来,金寨县整合党史、地方志、档案馆以及博物馆,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专门机构负责红色基因传承的研究工作。“通过重新整合机构与人员,之前分散在各自领域的党史研究者不再势单力孤,部门内部也形成良好合作机制。同时,通过研究共同的党史课题,研究者之间也实现了新老传承。”胡遵远说。
传承红色基因离不开一支多元的队伍。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编写了《红色金寨》宣讲通稿和专题红色党课,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走上讲堂,为各级各单位党员干部上党史课;以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为平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向社会各界广泛宣讲老区红色历史。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副馆长杨晓璐告诉记者,博物馆内10位讲解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一方面扩充史料、打磨讲解词,另一方面走进山区校园,用革命故事激励孩子。去年受疫情影响,游客接待量依旧突破30万人次。
在金寨青少年群体开展的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写红色征文、体验红色活动等“五红”教育,宣讲人既有党史专家、年轻讲解员,还包括红领巾们。金寨县第二中学校长李兴林介绍,目前,学校里能流利讲述各类红色英烈故事的同学超过百人。
党史学习教育更要“量体裁衣”。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金寨探索总结出渗透式传承、熏陶式传承等10种模式。胡遵远告诉记者,只有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才能将映山红“种”到每个人的心坎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