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介绍,安徽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有哪些,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金寨培训方案,金寨红色教育培训利用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形式,让学员走近历史,启发现实思考。金寨的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每一堂红色课程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每一个革命故事都是一场心灵的震撼。
金寨,位于大别山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传承。这里崇山叠嶂,是大自然的馈赠;这里底蕴厚重,是先辈们的传承。大别山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飞云之下蔓延千里,无数人从中汲取前进力量。走进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见证革命星火的生生不息!
金寨县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革命的红旗在这里迎风飘扬,屹立不倒。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爆发过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地和中心区域。这里是鄂豫皖边区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主要诞生地,先后组建了11支主力红军,是全国主力红军诞生最多的县,有“中国红军第一县”之称。抗日战争初期,这里是安徽省乃至大别山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金寨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
“金寨儿女多壮志,血沃中华铸丰碑”。在那峥嵘岁月中,金寨人民始终发扬“忠诚、奉献”的大别山精神,先后有十万金寨英雄儿女参军参战,大多数人都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一万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金寨籍红军中走出了多位高级将领,其中开国将军就有59位,其中上将1位、中将8位、少将50位,占全国开国将军总数的4%,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金寨也因此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据统计,金寨县分布保存革命旧址共处,像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军烈士墓园、洪学智将军纪念碑、金寨县红军纪念堂、红25军和28军旧址等等,这些都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的熏陶,让心灵在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地方受到感触、洗礼和鞭策。
1、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金寨红军广场
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打卡金寨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第一站是红军广场,一踏入这里,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气息,在空气中弥散,在身体里沉淀。这个让灵魂觉醒的红色教育基地,包括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军烈士墓园、红军广场、洪学智将军纪念碑、金寨县红军纪念堂等六个主要景点,将塔、馆、墓园、广场、堂、碑各色建筑融为一体。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物件都镌刻着红色的印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有序厅、革命史厅、将军厅、金寨名人厅、烈士厅、洪学智将军纪念馆、今日金寨厅七个部分。馆内陈列文物余件,图片、绘图和图表余幅,大型雕塑4座,辅以大量照片、图表、绘画和雕塑等展品,穿行在各大展区,沉浸式地看到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走过的艰苦道路。
2、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鄂豫皖红军纪念园
当中国大地的那抹红色从时代里迸发而出,在天高远阔的金寨凝聚成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红遍九州,这是至年的金寨,是中国主力红军诞生最多的县。穿越峥嵘岁月,走进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去参观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红二十八军重建旧址、红军阁等场地,在岁月里拨弄历史的指针,这场中国革命时期的记忆注定被永恒铭记。红二十五军于年10月在金寨麻埠组建,是鄂豫皖苏区的一支主力部队,年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北上长征,率先到达陕北,被誉为“长征先锋”,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在西北作出了特殊贡献,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现如今这里留存着三开间、两进、两廊,原先的布局依然清晰可见,场馆再现了鄂豫皖红军众多的人物、工作、生活场景及历史,在馆内那一张张黑白色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先辈们坚定的眼神和面孔,续写了从金寨到陕北的辉煌传奇。
3、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立夏节起义旧址
立夏节起义旧址又被称为“南溪大王庙”。大王庙原是生意人祈求保佑平安发财的祭庙,年5月6日,打入民团当教练的党员周维炯在丁家埠的大王庙以摆宴的方式,灌醉了团总和团丁,成功地领导了震撼鄂豫皖三省的立夏节起义。往昔,暮雪风霜,热血难凉,一场覆盖金寨的起义,掀起了这片土地反抗的热潮。南溪、丁家埠、吴家店、白沙河等地的胜利,让金寨的山林间唱响了一首关于革命的壮歌,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2师。立夏节起义为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立夏节起义旧址,你可以纵览洪学智等40位革命者参加立夏节起义的光荣事迹,走进共和国将军的生平经历。真正的沉浸式回看曾经的战火岁月,见证属于革命先辈们的英雄时刻,让身体和精神徜徉在红色的摇篮中。
4、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汤家汇红色小镇
汤家汇在金寨的西北部,一座红色遗存遗迹最集中、最完好、最突出的红旅小镇坐落于巍峨壮观的金刚台脚下。它用耀眼的红星谱写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是精神和信仰的地标。在金刚台脚下的瓦屋基村,有一所列宁小学,它是全国仅存的两所列宁小学之一,创建于年春。列宁小学从诞生那天起,便成为了革命的摇篮,她培养了无数革命志士和现代化建设人才,从该校毕业参加革命工作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就有5位,他们是周纯麟、邓忠仁、吴作启、陈明义、程明。现在这里依然保留着当初的布置与陈设,简单的课堂却是思想传播的圣地。红色是汤家汇的本色,也是汤家汇的精神传承,在汤家汇红旅小镇,你可以看到全国仅存的两所赤色邮政局旧址之一。曾经的邮政局下设7个邮政支局,各支局均发有统一的插信布袋,配有邮戳、公章,主要依靠铺递哨传递邮件,其主要任务是负责鄂豫皖苏区红军通信等工作,为党的发展壮大和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如今,这里还可以看到当初往来的一些信件和家书,它是连接战火与后方的重要桥梁,也透着人间烟火的温情。
5、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大湾村
一方沃土,一座红村,箪食所至,皆是文化,位于金寨县的大湾村,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景区内红色遗址众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汪家祖宅、汪家老屋、汪氏宗祠、王家老屋等一批红色遗址。除此之外,大湾有着亩茶园,在浓浓的茶香中,缓缓走进这芳华岁月,感受红色氤氲下的发展之路。
6、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斑竹园红色小镇
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儿时读过的课文《草地夜行》中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苦场景,还深深烙在记忆中。如今,文中“小鬼”的家乡金寨斑竹园镇已经成为著名的“大别山红色小镇”、全国红色旅游胜地之一。巍巍大别山,悠然斑竹园。斑竹园红色小镇位于鄂、皖两省交界处的长岭关脚下,自古就有“一步跨两省,鸡鸣闻三县”的说法。竹根河水悠悠流淌,滋润着15位开国将军的故乡,革命先烈从这里走出大山。小镇内有立夏节起义革命烈士纪念园、立夏节起义会师广场、医院旧址、红军被服厂等30多处红色遗址,这里传承着《八月桂花遍地开》、《草地夜行》等许多动人的红色故事。在斑竹园诞生了安徽省境内第一支红军队伍——红11军32师,走出了徐立清、漆远渥、戚先初等一批开国将军,先后有多名革命烈士载入史册。在红三十二师成立旧址纪念馆中,去解读红三十二师从无到有的全部过程,去真正走进那个时代,用一场思想觉醒领略时代传奇。漫步在红色小镇,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里,回首战火纷飞时,金寨十万儿女浴血奋战,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红色教育要常学常新。不仅仅是在大别山,在新中国的这片土地上,红色基因植根于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一代代奋斗者用行动谱写的事业中,这将是我们走向未来最持久的精神动力,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出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金寨红色基因积淀深厚,红色精神源远流长;通过大别山金寨红色教育基地培训,重温那段漫长而艰苦的红色记忆,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险阻、宁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革命到底的坚强信念和革命精神,为我们奋进新时代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