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大别山 >> 大别山景区 >> 大别深山寻朱鹮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运海通讯员祝文平

朱鹮有“东方宝石”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月20日,记者走进大别山北麓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朱鹮在此安家的奥秘。

朱鹮董寨自然保护区提供

找到朱鹮很容易

“10年前找不到,现在好找。”保护区管理局朱鹮繁育站站长王科说。

从办公楼开车行驶20多分钟,来到罗山县朱堂乡保安村。

村后有一块稻田,旁边是一块丘陵地,上面长有数十棵高大的松树,郁郁葱葱。爬上丘陵,来到一棵松树下,只见树杈上有一个鸟巢,旁边卧着一只大鸟,就是朱鹮。

王科介绍,朱鹮性情孤僻而沉静,但喜欢与人类亲近一些,常在高大树木上栖息和筑巢,附近得有水田、沼泽可供觅食。主要食物有泥鳅、黄鳝、蛙、蝌蚪、蜗牛等,偶尔还吃一些芹菜、稻米等植物性的食物。

原以为要费一番功夫才能见到,没想到如此轻易地就找到了朱鹮。

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朱家贵说,年之前,这里没有一只朱鹮,如今共有多只,其中野生的有多只,“好找,是因为要做好保护,我们对野外朱鹮的监测力量很强,基本上对朱鹮的行踪了如指掌。”

人工繁育的奇迹

大别山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朱鹮?朱家贵说,这是人工繁育、放飞和保护的结果。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等,朱鹮越来越少。年,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年,日本野生朱鹮绝迹。

朱鹮也一度被认为在我国已经灭绝,直到年,陕西省洋县野外发现了4只朱鹮成鸟、3只幼鸟,轰动全球。

为推进朱鹮野外种群复壮,原国家林业局将我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定为全国首个朱鹮迁地保护研究基地,于年调拨17只朱鹮开展人工繁育研究。其中,13只是从日本返回的,4只来自北京动物园。

日本的朱鹮是我国送的,当时约定繁殖的奇数归我国,偶数归日本。到年,共有13只“奇数”朱鹮,全部被送到罗山县。王科说,当时从日本回来的属于“近亲”,来自北京动物园的是两对“夫妻”。朱鹮属于“一夫一妻”的鸟类,但为了繁衍的需要,不得不人为地把这两对拆散,与从日本回来的朱鹮强制配成“夫妻”。

人工繁育的目的是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族群,让朱鹮能够在野外生存、繁育后代,目前这个目标已达到。从年以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放飞4次朱鹮,共放飞多只。

培训、锻炼野外生存能力,是人工繁育中的重要一环。

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中心的北部,工作人员建了一个直径10米、高15米、周围和顶部覆盖有网的笼子。旁边建了一个占地4亩左右、周围和顶部也覆盖有网的笼子,里面有小溪和水塘,水塘里有小虾、小泥鳅,还有供朱鹮栖息的大树。王科说:“前一个叫‘中学部’,后一个叫‘大学部’,主要培训朱鹮的觅食能力和飞行能力。朱鹮‘大学’毕业,才能放飞野外。”

朱鹮安家大别山

选择在大别山繁育朱鹮,这是人的决定。但是,放飞后以大别山为家,繁衍生息,这是朱鹮的决定。信阳市生态环境局罗山分局局长熊建斌说,朱鹮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哪里环境好就去哪里。很少有朱鹮飞走,就证明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好,对它们有很强的吸引力。

熊建斌介绍,罗山县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如今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1.5%,划定的生态红线保护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6.58%。有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朱鹮自然以此为家。

年,一只朱鹮吃泥鳅时陷入稻田中。一个农民发现后,及时打电话通知保护区,工作人员将这只朱鹮救出。“群众的爱鸟护鸟意识越来越强,这也是朱鹮能在大别山繁衍生息的重要因素。”熊建斌说。

很多放飞的朱鹮已经有了“子女”。去年,一对放飞的朱鹮一窝孵化了4胞胎幼鸟,创了纪录。目前4胞胎的“兄弟姐妹”已达到12只,它们的父母被誉为“英雄父母”。

编辑:陈鑫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