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14年的抗战,终于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着实不易,它是无数的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如何守住着来之不易的祖国江山,稳定住国家的和谐发展,是晚年毛主席考虑最多的问题。
毛主席由于常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进入晚年之后,他已经是多种重病缠身。
毛主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了解,所以他想尽早选出一个合适的国家接班人。
陈锡联临危受命被疑野心夺权
手中的这副重担应该交付给谁呢?
国家接班人的问题可不是个小事,回望历史,为了争夺国家最高掌控权,几乎每个朝代都发生过触目惊心的流血事件,甚至是手足、父子相残。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能让一个人独掌大权,把政治权和军权分开。
毛主席经过一番细致的考虑,深思熟虑之后,他做出了决定:让华国锋出任国务院代总理,之前掌管军队大权的叶剑英还在生病修养期间,现由陈锡联来接管主持中央军委的全部工作。
年2月2日,党中央正式公布了这个任命。
陈锡联对于这一任命,引起了中央领导班子的猜疑。在党中央的干部任命和升迁方面,资历是一项很重要的衡量条件,陈锡联和叶剑英相比,前者在资历方面和叶帅差了一大截,所以让陈锡林接替叶剑英手中的兵权,大家都非常的不理解。
甚至有人认为是陈锡联耍阴谋夺了叶剑英的兵权。
对于这个让人出乎意料的决定,其实毛主席是这么考虑的,当时自己重病在身,身体状况很是糟糕,急需选出一个接班人。
而当时周总理刚刚去世,邓小平还没有从围攻中脱身,那时候党中央中既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是军委常委的就只有陈锡联、王洪文、张春桥等几个人。
挨个儿权衡之后,毛主席考虑到陈锡联从小就参加了革命,在打仗带兵方面都是一把好手,而且还带过大兵团,所以觉得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陈锡联是比较合适的。
而陈锡联本人对于一下子被提拔到了中央军委的核心位置,有欣喜也有意外,但是收获更多的却是尴尬。
他为了消除人们对他主动从叶剑英手中夺走军权的怀疑,他决定主动去拜访叶剑英,说服他不要去广州了,而是留着北京,这样误会也就消除了。
叶剑英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他决定亲自上门去拜访叶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把自己心中所想坦诚的和叶帅谈一下。
经过拜访与叶帅的一番诚恳的交流,叶帅终于明白了陈锡联让他留在北京的真正目的,德高望重的叶帅在军委中,是大家心目中的主心骨,有叶帅在大家的心里是踏实的,也就是说可以稳定军心。
如果叶帅还不答应,陈锡联表示愿意把权利重新还回去。
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叶帅重新改变了对陈锡联的看法,他开始就这位后辈有些敬佩了,当然他的怒气也早就消了。
后来,邓小平知道了这件事,他对叶帅说:“陈锡联没有这样的野心,他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的。”
那么陈锡联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能得到毛主席、邓小平和叶剑英等人这样的认可,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不顾母亲阻拦投身于革命
陈锡联于年1月4日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一户贫穷的农民家庭。
由于当时土地不多,但是官府收取的苛捐杂税却不少,导致家里的温饱都成了问题,为了能吃饱饭,父亲除了种地,还经常出外打些零工补贴家用,后来父亲在打工过程中因意外事故而身亡,剩下了孤儿寡母的日子更加难熬。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陈锡联七岁左右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在地主家干活的日子非常难过,除了吃不饱,还经常忍受白眼和打骂。
后来实在是忍受不下去了,他回到家中开始和母亲一起去乞讨来维持生活。
他的一个远房亲戚,靠着溜须拍马,欺压邻里有了点小权势,他觉得陈锡联的母亲乞讨要饭,给家族丢了人,就把陈母好一顿毒打,他看到被打的奄奄一息的母亲,流着泪发誓一定要想办法为民除害,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当兵。
年黄麻地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打土豪分粮食,当地地主的粮仓被打开,贫穷的老百姓们终于吃上了饱饭。
那时12岁的陈锡联还不懂什么叫革命,他为了让全家人有粮食能填饱肚子,下定决心要参加游击队。
母亲死活不愿意让他去,但是他决心已定,趁着半夜十分全家人都熟睡之时,他偷偷的溜出了家门,踏上了寻找游击队的路。
他摸黑跑了大约四里地的夜路来到了肖家寺,他可不是漫无目的的跑到这里来到,其实在这之前,他早就打听好了,知道有红军的队伍在这里驻扎。
当时驻扎在这里的是詹才芳的红十一军三十一师,部队正在招兵买马,詹才芳笑着对身材弱小的陈锡联说:“打仗可是很危险的事情,你个子还没枪高呢,怎么打仗呢?等你长大了长高了在来当兵吧。”
倔强的陈锡联怎肯轻易离去,当部队向前开拔行军时,他就在部队后面偷偷的跟着,一直跟出来50多里地,部队在中途休息时,在发现了这个甩不掉的小尾巴。
陈锡联和王近山詹才芳看到陈锡联铁了心要加入红军的样子,问他为什么参加红军?
陈锡联说:“我要帮助天下的穷人都能吃饱饭,因为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所以我要参加红军。”
看到陈锡联坚定的眼神,詹才芳留下了他。
但是因为陈锡联当时还是个孩子,个子也矮,所以暂时安排他去做放马的工作。
后来在和战友们相处的过程中,陈锡联机智勇敢、革命意志坚定的一面逐渐显露了出来。
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战争中功勋卓越
年3月9日,陈锡联所在的部队准备攻打双桥镇,反动军阀岳维峻的第十三师是这里的守军。
战斗打响之后,在连长和指导员的率领下,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向前冲过去,陈锡联跟在旗手的后面,突然旗手被一颗炮弹击中,旗手倒下了。
陈锡联见状,赶紧冲了过去,拾起红旗,继续呐喊着向前冲锋。
经过一番激战,红军终于攻下了双桥镇。
营长拍着陈锡联的肩膀说:“陈锡联年龄小、个子小,打起仗来胆子可不小,看那不怕死,勇往直前向上冲的样子,就像一门小钢炮。”
从此陈锡联就有了个“小刚炮”的绰号。
年2月中旬,蒋介石为了消灭红军。
授意四川军阀第29军军长田颂尧分三路围攻川陕苏区,但是红军所在的阵地草高林密,不熟悉的人根本摸不着路,即使硬着头皮进去,草木盘根错节连脚都很难迈开。
所以敌军根本无法接近红军,最后无法,敌军就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战术,想把红军活活的困死在山里面。
可是围了几天,看着红军一丝动静都没有,就放松了警惕。
徐向前看到时机已到,迅速下令向敌人进行反攻,陈锡联和他的战友们在敌人防不胜防的情况,抹黑下山扑向敌人,敌人在一脸懵的情况下被缴了械,陈锡联在此次战斗中依然表现的非常勇猛机智,受到了部队首长的表扬。
后来,因为他在战斗中的过人表现,得到了提升,一路从营指导员走到了师长的职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红军的主力改编为了八路军。
那时陈锡联已经成为刘伯承的一员得力猛将,直接受刘伯承的指挥。
有一次他带领一个团的兵力,趁着夜深人静,成功突袭了敌人的阳明堡机场,立下了奇功。
解放后身居要职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被任命为二纵的司令员,跟着刘邓大军一路经历了定陶战役、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重庆解放之后,他被任命为重庆市的市长。
没多久,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了,他被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在炮兵司令的岗位上干了整整九年,为炮兵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年又被调任至沈阳军区司令员
年被调回北京,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没多久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年6月10日,陈锡联因病在北京逝世,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享年85岁。
结语:
陈锡联一生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他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是他却具有超众的政治才能。
当时政治局势复杂,毛主席慧眼识人,陈锡联临危受命,让别人产生了误会,但是终究是清者自清,陈锡联用自己的行动消除了误会,同时也没有辜负党中央毛主席对他的那份信任。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用赤胆的忠诚和超乎常人的政治智慧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使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