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确实能阻挡冷空气,秦岭、大别山的存在也一直能发挥作用,尤其是秦岭,东西连绵公里,能阻挡的冷空气非常明显。然而,说气流比山脉高也没有错,事实上地球还没有任何一座高山能比气流(大气层)还要高,只要有气流经过的地方,就有可能携带冷空气,所以高山实际上挡不住全部冷空气,秦岭、大别山不行,喜马拉雅山脉也不行,我们日常所说的高山阻挡冷空气,实际上描述为高山“削弱”冷空气更为合适。
先说说冷空气的生成,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为例,其主要是在北极、西伯利亚等地区形成的冷高压。我们都知道地球热量来自于太阳照射,太阳直射时间越长,地表温度越高,反之温度越低,每当北半球进入冬季,受地球黄赤交角影响,北极、西伯利亚等地区长期接受不到太阳照射,空气温度会变得越来越低,当这些低温空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形成冷气团后气压就会升高,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开始向南方(我国)温暖带移动,且移动过程中会形成气流扰动,也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西北冷风,实际上这些冷风就是所谓的冷空气。
再说冷空气高度,实际上地表空气不管是冷空气还是热空气,又或者是积雨云,高度都不会超过20公里,因为地表冷空气的运动都是在“对流层”范围内移动,而对流层平均高度在低纬度地区是18公里内,中纬度地区平均高度在12公里内,高纬度地区平均高度在9公里以内。我国秦岭、大别山在北纬30度--34度左右,属于中纬度地区,所以对应的对流层高度不超过12公里。实际上冷空气也很少会与对流层高度一致,能超过对流层高度二分之一都不容易,除非是超强冷空气,像气象术语中的“高空冷涡”,一般才处在对流层的中、上层,所以一般冷空气南下时,势必会受到山体“阻挡”。
最后解释一下阻挡与削弱的区别,为什么更准确讲是削弱冷空气,因为冷空气移动过程中具有“惰性”,其一直寻找最短路径,遇到山体时不会左右绕过,而是向上翻过,而翻越过程中不但会受山石、树木的摩擦,也会受山坳地形影响做出“回旋运动”这就可以简单理解为汽车刹车降速,故山体更多是削弱冷空气的前进动力。综上,冷空气在经过我国秦岭、大别山以后,虽然不能全部阻挡,但进入南方的强度会明显降低,而再往南移动则还会遇到大巴山、大娄山、武夷山、南岭等诸多山脉的阻挡,所以像福建、两广地区冷空气少见。
欢迎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