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9.html

拾一方石

造一地景

它是花草四雅之一

千年以来为文人墨客案头清供

被誉为中国文人盆景

挖掘菖蒲历史文化

推广菖蒲造景技艺

她用菖蒲造出心中的山水风情

让古老的汉韵菖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本期《江城非遗坊》

我们去了解楚地菖蒲造景艺术

“莫道幽人无一事,汲泉承露养菖蒲。”暮春时节,位于江夏藏龙岛一隅的武汉草沐堂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数千盆或附石或水培或土养的菖蒲盆景,引人入胜。主理人朱长虹一大早便在门前的这一方天地里忙着剔黄、分株、浇水,打理满园的菖蒲,她也是武汉市的非遗项目楚地菖蒲造景艺术的传承人。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防疫驱邪的作用,亦有“富贵”、“延年益寿”、“吉祥”之意。菖蒲与兰花、水仙、菊一并被中国文人喻为“花草四雅”。

自古以来荆楚大地山多水丰,菖蒲亲石喜水,自然遍布山水之间,湖北境内有着众多以菖蒲命名的村落。菖蒲造景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因楚人屈原的喜爱吟诵,以及贬谪黄冈的苏轼对菖蒲的种植,菖蒲与湖北渊源深厚,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楚地菖蒲造景艺术非遗传承人朱长虹:我们在《楚辞》里面看到,屈原会反复地提到一个字,荪,这就是菖蒲当时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楚国的称呼,叫荪。我们从很多古代的诗词歌赋,比如陆游、苏轼、王安石他们留下的文字里面看到,他们都曾经流行种过菖蒲。宋代的苏轼,在黄冈的时候,贬谪了四年,在这四年里面他是闲职,同时他也是泛长江、钓赤壁、游慈湖,包括写下了一篇文章叫《石菖蒲赞并叙》,文中对菖蒲的科普是做得比较详尽的。其实菖蒲是寄托了他很多情绪的,比如说他的仕途失意之情,再比如说中国文人士大夫那种耐苦寒,安淡泊,坚韧有道的高洁的人格精神,他就在菖蒲的种植里面,可以说寄托了他很多情感。那么我们从湖北的地形、地貌来看的话,湖北的四周都是菖蒲,神农架、恩施、五峰、宜昌这边,南边的咸宁、赤壁,东边的黄冈,包括大别山,菖蒲确实特别多。相对于别的省市来讲,湖北的菖蒲以石菖蒲居多,所以造景之乡,它的材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朱长虹出生书香世家,早年受父辈影响,一家都十分热爱传统文化,并对花草种植情有独钟,尤其对菖蒲更是钟情。

楚地菖蒲造景艺术非遗传承人朱长虹:种花养草是我骨子里面与生俱来的,后来是因为我父亲病重的时候,慢慢地他就会给我回忆一些往事,那个时候他就提到了一种植物,他说那个植物叫尧韭,尧韭是菖蒲的古称。尧舜时期,感百阴之气、生于宫廷之中的一种草。我父亲就告诉我有这么一种植物,他说你爷爷、爷爷的爷爷都是私塾先生,都是教书的,就会在桌子上摆一盆草,有时候还拿它做香。我就去查询这个草,翻阅了《神农本草经》,翻阅了明代的《香乘》,然后又去看一些造景的书,比如说《群芳谱》。我觉得这个植物很有意思,它跟别的植物比起来,它其貌不扬,虽然说是多年生的植物,但是它不开很张扬的花,四季常青,而且它有根、茎,有节气的感觉,很有意思。

多年来,朱长虹探寻江夏乃至湖北,涉水攀石,寻觅不同的品种、设计不同的造型、搭配树木山石、尝试各种器皿……沉浸在菖蒲造景的乐趣之中。

楚地菖蒲造景艺术非遗传承人朱长虹:我们称菖蒲为“五清植物”,就是以清净之心,养清雅之物,三分清凉,三分清水,三分清风。所以它的习性是什么?清水,清凉,清风。如果满足了它这三个习性,别说十年八年,五十年、八十年,这个菖蒲都可以活着,它是一个可以长寿的植物。我们造景的时候,要么就是独立的一棵,茸茸盛盛成了一个蒲景,要么就是我们搭配山石树木,做一个丰富的菖蒲景观。湖北地区本来有很多菖蒲,而且还有很多元素,跟菖蒲是十分搭配的,湖北京山的对节白蜡搭配菖蒲,它们的习性是一致的。我们说要搭配在一起,三观相合才可以,比如说都喜水,喜湿喜水,能够耐阴凉,发现对节白蜡是可以的,正好也是我们湖北特有的植物。再比如说石头,搭山石的时候,原来我们青龙山下面就有青龙石,就挺好的。包括盆器,我们后来用的是江夏农村喂鸡的石臼,把它收回来,甚至石槽,破碗,石臼拿回来种菖蒲,就发现别有韵味。怎么样把我们湖北特有的树种,特有的石头怎么去搭配,这十多年就一直围绕着这些在琢磨着,把我们楚地湖北的造景,围绕着菖蒲做得更丰富一些。

“楚地菖蒲造景艺术”沿袭古法,既讲究美学,造型独特;也讲究盆器,极具荆楚文化气息;同时还讲究科学,根据气候环境和菖蒲的植物属性,采取土养和水培(附石)两种方式。

楚地菖蒲造景艺术非遗传承人朱长虹:土养的话,我们根据武汉或者湖北地区的天气情况,我们重视的是它的质料,就是下面的土壤。因为菖蒲在野外生长是匍匐在石头上的,它的根茎希望很透气,我们就改良,改良就用了珍珠岩,弱酸性的一种建筑材料,再用泥炭土,还要加一份花园土,我们用三合一的质料,这样的配比是我们经过很多年的种植实践,发现如果仅仅是珍珠岩、泥炭土,它疏松透气没问题,但是它不保湿,我们就要加花园土在里面,保持它一定的水土粘湿性,这样有利于它安然度夏。还有一个就是水培的方式,因为菖蒲喜水,所以我们有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菖蒲采回来,那种野菖蒲,直接插在一个瓶子里,它也可以养很久很久,只要不缺水。那么如果你想让它有点造型,更好看一些,我们就会用找一个鹅卵石的花瓶,或者就是玻璃瓶,下面垫一些石头,然后菖蒲压进去,有一个让菖蒲扎根的石质环境,它就会长的很好。第二种水培就是附在石头上,附石而生的水培。靠什么?靠那个石头来吸水,靠那个潮湿的石头来养着菖蒲,模拟它在野外的生长环境。这个石头我们用的最多的,也就是我们湖北江夏、咸宁这边很多吸水石,吸水石它其实内部有很多管径的,它就会把水分从水盆里面抽上去,然后菖蒲在上面,只要有湿气润着它,它就会长的很好。附石而生的菖蒲,往往刚做的时候不好看,为什么呢?它根也没有附着上去,你是靠捆绑在上面的,包括苔藓,是敷在上面的。半年以后,慢慢地这个苔藓开始蔓延了,这个石头也养活了,菖蒲也开始着根了,这个石头就生动了。植物的生长或者植物的美,其实有时候都是需要我们耐心等待,静静陪伴的。

除了菖蒲造景,朱长虹还精于用菖蒲制香,挖掘菖蒲的药用价值,并成功用菖蒲制作成香囊、香牌、线香、盘香等香品。十几年来,朱长虹还潜心搜集整理了大量未被前人发掘的与菖蒲文化有关的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的种植心得,写作并出版《菖蒲盆景种植养护艺术》一书。

如今,朱长虹的草沐堂菖蒲文化工作室内经常高朋满座,很多人在这里认识并喜爱上菖蒲,学习菖蒲种植、菖蒲造景等艺术和文化。同时,朱长虹也在武汉三镇的书店茶舍、香馆会所,以及学校、社区,大力开展菖蒲文化讲座和培训,不遗余力推广菖蒲文化。

楚地菖蒲造景艺术非遗传承人朱长虹:我是一个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把这个文化不仅是传承,要在传承中还要发展,我要注入我的新想法,比如说我这一代人我有我的美学,我有我的认知,另外传播手段上面,更多的新媒体传播,可以助力我们把菖蒲文化传递到更多地方去。以后有可能,我们要成立一个菖蒲文化博物馆,在这里的话,我们有菖蒲造景,有菖蒲制香,有菖蒲书画,还有菖蒲的各种故事。哪怕它这只是一棵草,我们也想通过这棵草穿越回去,让大家看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丰富,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丰富多彩。

清雅文气、安静朴素的菖蒲,在形态各异、造型独特的器皿上种植,或剑拔弩张、亭亭玉立,或飘逸秀美、小巧儒气,既是修身养性、托物言志的净草,也是书房茶桌的清供雅草。在快节奏的生活里,通过一盆盆蒲景,一缕缕蒲香,回归生活的本真,重拾闲趣时光。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武汉新闻综合频道本周日(4月3日)晚20:15分《一起回家》

与你一起分享

不一样的故事

点击右上角“查看历史消息”想要分享您的故事可以发送“一起回家+您的故事”我们期待与您一起回家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