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s://m.yyk.99.com.cn/fengtai/68389/map.html

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毛主席的桌子上就放了一份倡议书,这个倡议书上面的内容是,希望所有的国家领导人和其工作人员可以在死后实行火葬。

毛主席看了以后,当即签下了他的名字,没有丝毫犹豫,当时看到毛主席带头签署名字,很多领导人都纷纷响应号召,表示愿意火葬。

年的时候,许世友的身体已经进入到油尽灯枯的阶段,医院接受治疗,但是病魔的袭击,一次比一次强烈,他也知道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为此他特意找人给大儿子打电话,让他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

许世友表示,他的葬礼不许铺张,和平常百姓一样就行,另外准备一副棺材,他要葬在母亲旁边尽孝道,虽然生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陪在她身边,但是死后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了。

为了能够实现这一愿望,许世友还特意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希望可以不被火化,完成他的身后事。

中央收到这份报告以后,毛主席也并未强求,只是说了一句,随他去吧。

为何提议火葬

解放后,毛主席很喜欢去杭州小住,有时候在这里批阅公文,有时候在这里思考一些事情,但是每次看到那些乱葬岗,毛主席就很不舒服。

毛主席觉得中国本来人口就很多,土地面积也不是很多,要是人死以后,都埋在土地里面,不就是和活人争抢土地了吗?所以毛主席就觉得人死以后还是要火葬为好。

于是为了节省土地资源,也为了节约经济,打破旧的传统恶习,毛主席在年4月提出,各级领导都要在死后进行火化,并且还带头在倡议书上面写了毛泽东的名字。

为了积极宣传火葬的事情,毛主席特意在召开会议的时候,提出这件事情,选出的各级领导看到毛主席都带头签字,也就没有任何顾虑,在倡议书上写下了他们各自的名字,事情进行的很顺利,可是就在轮到许世友的时候,火葬的想法被他拒绝了。

而他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他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火葬,也表示他死后,要土葬,就葬在母亲身边,弥补他没办法尽孝的遗憾。

场面一度陷入了沉默,还是毛主席笑着安慰他,说他现在还年轻,没必要考虑那么多,时间还长着,现在不签名,也不要紧。

为什么许世友这么抵触火葬呢?这其实和他幼年的经历有关!

许世友为了母亲不肯受戒

许世友是湖北人,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地方,穷人家的孩子会比其他人家的孩子早成熟,许世友也是一样,因为父亲很早就离开人世,生活十分凄惨,所以为了给母亲减轻负担,所以许世友很早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担。

八岁的时候,许世友在家乡遇到一位四处云游的和尚,当时饱受压迫的许世友就要跟着他去学习武术,这个和尚觉得和许世友有缘,所以带着他去了少林寺。

进了少林寺,肯定第一步就是要摩顶受戒,但是许世友坚持不肯受戒,原因也很简单,当初许世友是觉得能在这里学习武术,所以才来的,当和尚这个事情根本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而且许世友学习武术的原因也很简单,能保护他和他的母亲,为了能够学成回去照顾母亲,许世友也不会选择受戒当和尚的。

既然不肯受戒当和尚,那就说明许世友迟早要离开少林寺,那就代表许世友并非少林寺中人,对于这样的“外人”少林寺自然是不乐意教导功夫的,所以少林寺的师傅们就专门交给他一些杂活,像是挑水,劈柴,打扫卫生,面对这些杂活累活,许世友也不埋怨,他任劳任怨,但是还留了个心眼。

许世友有心要学习,防是肯定防不住的,所以许世友一边干着活,一边偷偷看少林寺的师傅们练习功夫,学到以后就半夜爬起来偷偷训练。

因为许世友的天赋极高,又肯为了练功吃苦头,一个天赋又勤劳的人,功夫进步得很快,几年时间下来,许世友的功夫比一些少林师傅的功夫还要高出许多。

世人都喜欢有悟性的弟子,少林寺的师傅看到许世成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练武苗子,破例收做关门弟子,精心培养,有了师傅的传授,许世友又精心苦练了五年,武艺精湛,竟然少有敌手。

少林寺的师傅没有藏私,十八般武艺,许世友都学了一遍,尤其是拳术和少林棍术这两样,许世友练的是炉火纯青。

转眼间,八年时光过去了,昔日的那个受人欺负的小许世友已经成长成为一个独当一面,功夫了得的小伙子。

当许世友正忙于精进武功的时候,家里来了信,他的母亲病危了!许世友顿时就慌了,着急要下山回家看望他的母亲。

可是少林寺的师傅不同意,说什么既然进了少林寺的门,也就是入了佛门,皈依佛门,一切要遵从寺规。

可许世友觉得,他又没有受戒,所以不需要遵守规矩,师傅说不过他,但又不想让他下山,就说要是能打出山门,就可以下山。

一心要回家看望母亲的许世友,还真就打败了一百多个少林寺的师傅,成功下了山。

从军生涯

回到家里以后,许世友就开始帮人家放牛,以此为生,有一天,放牛的时候,牛把一家农家田里的庄稼给吃了,地主看到以后,怒不可遏,对着许世友就是一阵怒骂,还准备上去打他。

许世友一看这情况,既然要打架,那就开始吧,结果打的人是个地主,这下许世友才意识到闯祸了,连忙离开,开始在江湖上流浪的生活。

在江湖上由于没什么经验,又喜欢帮助弱小,所以生活过得也不顺,所以就选择了当兵。

在别人的帮助下,许世友成功在军营里开始了军旅生活,是在军阀吴佩孚的部队里,可是没想到又出了人命。

那天他值班的时候,有一名老兵指出来他的内务整理不够整洁,要求重新整理,态度也不是很好,不甘心的许世友就回了几句嘴,没想到对方上来对着许世友就开始动手,许世友这脾气一下就上来了,几下招呼上去,对方又没了生命迹象。这回,他不敢再跑了,老老实实接受军队的处罚,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才捡回一条命。

吃过亏以后的许世友这才长了教训,不敢那么冲动,后来加入红军。

由于他身手不错,又肯吃苦,表现优异,所以在部队里面升职很快,从一名小小的士兵,一步一步爬到副班长,班长,排长,连长。

有才能的人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所以许世友很快就凭借他在战场上所立下的战功,被国家授予了上将的军衔。

照顾母亲

许世友从八岁开始,就一直在外面东奔西跑,很少有时间回去照顾他的母亲,虽然这是生活,被逼无奈,可他对于母亲的思念却是一日也不曾断过。

许世友一想到,在他到处打仗的时候,他的母亲过的却是好几天都吃不上一粒米的生活,他的心就如刀割,即便是这样,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就为了能够见到她的儿子。

许世友经常因为思念他的母亲偷偷落泪,为母亲担心。所以一直到革命稳定下来以后,许世友才有机会把他的母亲从大山里面接到自己身边。

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出息,自然是高兴的,所以她也就跟着儿子到了济南。

知道母亲这大半辈子都没吃过什么好菜好饭,所以许世友特意准备了一桌子好菜,看着这满桌子的饭菜,许世友的母亲迟迟不肯动筷子。

许世友也不知道为什么,直到他母亲问他,这一桌子饭菜要花多少钱,许世友知道,他母亲可能是觉得他太浪费了,当即教育说,这一桌子菜都够山里人吃一年的盐了,虽然现在你当了官,赚了钱,可是这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忘记,不要铺张浪费,要知道节约。

许世友的妻子田普知道婆婆一辈子都过得是节衣缩食的生活,也没什么新衣服穿,还特意给她做了新衣服,让婆婆换上,可是许世友的妈妈却怎么也不肯穿。说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但是是她自己亲手纺出来的线,亲手织就的,穿着舒服,就不需要换新衣服了。

许世友母亲到济南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很多许世友的老战友听说以后,都来看望老人家,可是许世友的母亲却怎么也不肯出来。她觉得出来之后,这些人肯定会热情款待她,所以她不愿意。

在济南住了没多久,许世友的母亲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她觉得在这里,太不适应了,对这里也不熟悉,想去哪里都不敢出门。

她开始怀念在农村的日子,由于太过怀念,就连晚上做梦都是大山里面她家的老房子,她自己喂养的鸡,鸭,还有种的庄稼,左邻右舍那些邻居,还有老家的山水...

思念多了,就容易转变成疾病,什么病?失眠,多梦。

于是住不惯的母亲提出,要回老家,这可把许世友吓坏了,赶紧问道,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惹您生气了吗?

许世友妈妈摇摇头,许世友又问道,那是哪里没照顾好吗?许世友妈妈回答,你们做得很好,但是我住不惯,天生就是一个干活的命,你让我天天闲着,享福,浑身都不自在,所以想要回去住。

起初,许世友也是百般不愿意,他好不容易熬出了头,有能力让他母亲过上好日子了,却又让母亲回去重新过那劳碌的生活,他实在担心母亲身体。

他觉得可能还是刚来,不太适应,多住些日子,说不定就慢慢适应了,可没想到,他母亲病的越来越厉害,这心病,挺难治愈。

眼看着他母亲日渐消瘦,也没有过去的精神状态,许世友决定还是按照他母亲说的去做,将她送回了大别山。

许世友母亲一回到老家,也不失眠了,也不生病了,跟换了个人似的,该喂猪喂猪,该喂鸭喂鸭,那精神头好得不得了。

前去探望,竟然不识

许世友对于母亲回到老家很是不放心,可是得知母亲在老家生活得很开心,许世友也只能拜托老家的邻居多加照顾,再也不敢将她接回济南住了。

有一次,许世友去勘察后方的战场,正好有机会回去老家看看他的母亲,他们从南京出发,乘坐的是吉普车。

或许是要回家看望母亲,许世友的心情也比较愉悦,一路上一直忙着跟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老家的风景,人文,还有特色。

快到家的时候,许世友明显激动起来,那份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可能是太过紧张,所以还说不知道他母亲此刻在做什么。这次回来,许世友并没有提前通知,他害怕一旦通知下去,地方政府会有所表示,惊动其他的街坊,他不愿意这么做。

为了悄悄回家看他的母亲,许世友把驾驶员和汽车都留了下来,他们走回他的家里,等到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了,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许世友控制着他那颗激动的心,喊了一句,妈,我回来看看您。

正在忙着喂猪的许世友母亲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回过头来看着许世友,她那布满沧桑的手紧紧握着,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身影显得有些娇小,看着眼前这个穿着军装,英勇帅气的儿子,她居然一时之间没有认出来,要不是许世友喊那一句话,她都不敢相信,这是她儿子。

她愣住了,有点不敢上去,嘴里还说声嘀咕着,真是三伢子啊!(许世友小名叫三伢子)

一边说着,一边眼泪不停往调下掉,看着母亲这个样子,许世友也情不自禁哭了起来,赶紧搀扶着他的母亲。

无论多大年纪,获得了多少成就,在父母面前,仍是个孩子。此刻哭得稀里哗啦的许世友,在他母亲眼里也不过就是个长大的三伢子,并非那个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许世友母亲招呼着他们都坐下,给他们端茶倒水,不舍得母亲再辛苦,所以就和母亲一起动手做这些工作。

到了晚上,许世友就和他的母亲聊着天,说说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一直说到很很晚,怎么也说不够。

未来得及见最后一面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许世友的母亲操劳了一辈子,最后也难逃生老病死的循环,当时许世友正忙着处理公务,那会中国也不安稳,许世友根本没有办法抽出时间回去看望他的母亲,只能让他的儿子代替他回家为他的母亲送终,许世友能做的只有在原地朝着家乡的方向磕了几个头。

当得知他母亲在最后弥留之际还喊着他的名字的时候,许世友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那份愧疚的情感,只能一直埋在他的心里了。

从此,不能赶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就成为了许世友最大的痛,当他公务完成的时候,回到老家去他母亲的坟上面祭拜,许世友跪在母亲坟上,一边难以控制流下眼泪,一边说道,忠孝难以两全,在您在世的时候,我一直忙着打仗,没有机会和时间在您面前尽孝服侍,等我死后,一定来陪您,在您坟墓旁边守候着您。

这一想法一出,许世友愈发坚定要土葬。

不想火葬

当毛主席提倡所有领导都实施火葬的时候,许世友是拒绝的,因为他早已经想好要葬在他母亲的坟墓旁边,一直守候着他的母亲,所以他不能在那份倡议书上面签字,为了能够回到家乡陪他母亲,许世友就连病重的时候都不愿意在北京接受治疗,他的老部下刘轩庭建议的时候他就用一句:北京的路太窄,我不习惯!

因为他知道一旦进了北京,就很难在能出得了了,在他病重的时候,还不忘记给中央写信,希望能够批准他的尸体实行土葬,埋在他母亲身边。

由于病重,他好几次陷入昏迷,每次醒来之后第一句话就是问秘书,我的文件有没有得到批复?

许世友的病情不断恶化,他知道他的身体情况快撑不下去了,于是他开始给远在家乡的儿子打电话,交代后事。

很可惜的是,一直到他死的时候,都没等来这份文件的批复。

许世友去世以后,他的遗体如何处理成为一大难事。按照他的遗愿,是应该和他母亲葬在一起的,可是当时中央提倡的是火葬,所以下面的人也是左右为难。

只能把这份报告交到中央去,邓小平拿到这份文件也很为难,若是同意,就怕开了先例,会有更多的人有样学样,对于火葬的提倡是相悖的,不同意,又有点说不过去,毕竟许世友一生为国,临终就一个愿望。

邓小平在文件上签署,同意土葬,但下不为例。

终于,许世友的遗体可以如他所愿埋在母亲身边,完成他未尽的孝道。

此文向有情有义的许世友将军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