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县城的小公园里,一位老大爷正在遛弯。这位老大爷神色懒散,松弛的皮肤上,有着清晰可见的老年斑,他双手背在身后,慢悠悠地走着。
这位名叫张文魁的老人,已经九十多岁了,退休多年,身体倒还算得上康健。
公园里人来人往,有人跳着广场舞,还有人耍着太极,众多年老的面孔中,张文魁显得有些泯然众人。
但在这平凡的表象之下,隐藏的却是一段不容置疑的光辉。
英雄的历程
张文魁,出生于年的山西长治,在那个战争频发的年代,民生疾苦。他的六个哥哥都是因为伤病没钱医治而丧命,母亲在生他的时候落下病根,没过多久也抑郁而终。
山西多煤矿,在日寇占领山西后,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资源。
周围的村民大多都是矿工,他的父亲也不例外,但自从矿山被日军看守,张文魁总能从深夜归家的父亲身上看到遮遮掩掩的伤痕......
再深的忍让终不能平安,最能助长他们更加暴戾的行为。
这天,在家念书的张文魁收到矿上表哥的报信说:文魁!张叔不好了,被小日本鬼子打成重伤了!
“刺啦!”一声,张文魁手里的笔在纸张上划出一道刺目的墨迹,他手脚冰冷,几乎有些踉跄地朝矿上跑去。
他早就劝过父亲:“不要再上矿了,大不了我们搬家逃走。”父亲总是温和地摸摸他的头:“矿上还有那么多的父老乡亲也在受苦,况且现在的世道,能逃到哪里去呢......”
张文魁的父亲几经救治还是把命抢了回来,但是左边的胳膊却再也无能为力,落下了终身残疾。
旁边的一名年纪不大的矿工哭着向张文魁道歉:对不起,都是我!都是我的错!要不是我和小日本起了冲突,张叔也不会因为保护我变成这样......
他青一块紫一块的脸上还在流血,身上被划了好几个口子,却还一直不停对着两人道歉。
张文魁看着昏迷的父亲,沉默不语,他知道事情不是父亲的错,更不是这位年轻矿工的错,他们不该受到惩罚,这一切都是残暴的战争和日本军队造成的,
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现在的世道,能逃到哪里去呢......”
手里的拳头紧紧捏住,心里的愤恨前所未有的强烈:我们不逃,那就让他们逃好了,他们早该滚出我们国家!
年初,17岁的张文魁毅然决然地参与进了抗日的民兵队伍里,很快就因为在游击战中表现英勇被评为民兵队队长,
他领导的队伍纪律严明,目标明确,不管正面战场还是后勤运输补给都能看到他不辞辛劳的身影。
他靠着对日军的仇恨,一次次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年,张文魁被部队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的战士,在组织的思想教育下,他原本复仇的信念也慢慢变成为了保护家园而战,优异的表现使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年,刘邓大军的主力战争,千里跃进大别山行动开始了。
这场战役,张文魁所在的晋翼鲁豫军区的野战军第九纵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司令员秦基要率领部队强渡黄河,直达正面战场,张文魁的第九纵队不畏生死,披荆斩棘地在前方开路,一直穿过了十几座城池,打到了郑州城脚下。
当时的郑州城是国民党的一个重要据点,国民党具有众多先进武器,这一仗,打得可谓是极其艰难。
随着一座座碉堡工事被炸毁,一个个受伤的战友被抬向后方,胶着的战争还在不断持续着。
在胜负难以区分的情况下,经济物质偏弱的共产党很可能会提前坚持不住。
面对这样的情况张文魁实在不忍心那些伤势惨重的队友白白流血,一不做二不休之下,带领一支小队,入侵郑州。
他们从护城河的下水道潜了进去,为了避免被发现硬生生在里面泡了两天,深夜时分才绕了出来,然后丝毫未做休整,马不停蹄的便直奔哨岗和防线。
双方理应外合之下,郑州城被击破,张文魁的英勇和智慧为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战争画上了句号。
在 的淮海战役中,指挥团司令部多次受袭,张文魁作为部队里 的战士之一,被抽调进司令警卫团,保护首长。
在这份警卫工作里,张文魁细心机警,勘破了一次又一次的刺杀,保证了战争期间指令的顺利传输。
一次次打败国民党,我这也是收缴了很多先进武器,尤其是威力惊人的新型大炮。
但是当时的共产党并没有多少相关人员,对于这种武器,不会使用,更不会修理。
这种资源是万万不能浪费的,于是组织便派功勋卓越的张文魁去郑州学习大炮的相关知识。
张文魁参军之前读过书,细心和聪慧也是公认的,对于他被派遣学习,众人也没有异议。学成归来后,张文魁就成了一名 的正式炮兵,再也没有离开过炮兵岗位。
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身为炮兵的张文魁主要任务就是给队友掩护,打烟雾弹。
士兵在前面冲,炮兵就需要一直在后面追赶,当时的条件依旧非常艰辛,大炮没有专门的拉车,只能人力强拉。
这种艰辛的工作,对张文魁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前锋士兵冲过长江的时候,张文魁奋力追赶,沉重的大炮几乎要陷进江底的淤泥里,
在前进的号角和士兵的嘶吼声中,他一次都没有掉过队,掩护的烟雾弹从来没有停下过,每一颗都发射到了 的位置。
渡江战役是个漫长的战争,在胜利的趋势下,共产党势如破竹般追着国民党打,从江东打到江西,从福建打进浙江,从河南突破广州。
淮海战役、中南战役、西南四川战役......
大大小小数百场战役中,都能看到张文魁英勇奋进的身影,他热爱的这片土地,在为了保护国家而战。
年冬天,美国所在的联合国向朝鲜发起侵略,鸭绿江半沦陷。
当时的中国与朝鲜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组织决定派兵力前往支援。
张文魁回想自己在山西的父老乡亲们,想起侵略者对他们的压迫,他义无反顾地参与进了抗美援朝的队伍里。
在上甘岭战役抗击美军的时候,他与黄继光,邱少云成为战友。在同这些前辈作战的时候,他见识到了许许多多更 的人,也认识到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
他敬佩于这些前辈们敢于牺牲的精神,同时诚实地面对了自己的不足。
之后张文魁用兵更加审时度,学习兵法谋略,运用自己的智慧,沉重地打击敌人。
的惨烈,人尽皆知,直到现在,人们提起来还满是唏嘘。作为重中之重的上甘岭战役,也是极其残酷的。
张文魁当时在炮兵排担任副排长,他不但负责发射炮弹的工作,还要利用空余时间给坑道里的战士运送物资。
炮弹每隔5分钟要发射一枚,此期间他要携带物资迅速往反坑道,敌人为了截断他们的物资运输,一直在必经路上用机枪扫射封锁,所以一路上极其危险,几乎填满了战友的尸体。
为了减少牺牲,让战争更快结束,张文魁日思夜想,研究出了很多新的打法,实践之后大大降低了我方的损失。
在一次次战争之后,首长越发认同张文魁是个人才,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样惨烈的环境下,首长起了惜才之心,国家需要人才,这样可靠的人需要回国深造。
年,张文魁忽然被上级通知道:
“文魁,部队选中你派回国内到军校进行深造,组织觉得你的才能和智慧不应该被浪费,回国学习后,你一定会更加厉害的!”
张文魁收到消息之后犹豫再三,不知道该不该拒绝:
战况如此紧急,每天都有战友在牺牲,如果他这个时候回去,部队无疑是少了一份力量,但是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只有自身强大了,在面对战争的时候,才能更好的保护战友,减少牺牲。
首长知道张文魁的纠结后,找他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之后张文魁遵守了组织的命令,回到了国家,开始了军校的深造学习。
在军事学院学习的张文魁,一直担心着自己的战友,等他回去的时候,会不会就已经晚了?远方的战况让他夜不能寐,战友们都在留血牺牲,可自己却......
张文魁开始刻苦学习,不分昼夜领悟战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书本上的知识,他总结出一套针对朝鲜战场的综合性方针。
几次演算都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张文魁找到了上级领导,进行了汇报。领导也十分重视这一结论,多方讨论之后,张文魁收到一致赞许。
张文魁随即向领导申请:要求重返朝鲜战场前线,表示自己的深造已经完成,现在的自己一定会对朝鲜战场上的局势有所帮助。
虽然组织对他非常不舍,但看着心意已决的他,叹了口气,也不再劝说。
张文魁重返朝鲜战场,开始继续去为国效力,他迅速了解了当前局势之后,运筹帷幄,立下赫赫战功,直到 结束后,才随着大部队一起返回国内。
结束后,国内才真正迎来了和平。
英雄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发光发热
国家为了发展经济,选择对部队进行大裁员,可是这一方案在当时却受到了很多质疑和不理解,施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很多人当了一辈子兵对军队的感情就像家一样,实在是不愿意离开。
这个时候张文魁站了出来,他觉得自己是个党员,这个时候就要起带头作用,不能去看重那些名利,他选择响应国家的号召,回到小地方,去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农民工人。
张文魁也算是历经百战了,他对国家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完全有理由留在部队颐养天年,组织对他这个人才的离去也表示惋惜,但他们也同样认同张文魁的价值观选择,并对他表示敬佩。
回到家乡的他当起了踏踏实实的农民,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看见村头村尾讨论那些抗日英雄故事的时候,他也是擦肩而过,一笑置之。
年9月,因为环境问题,国家准备建设水利,鄂西地区的丹江口市作为主要设施地区,需要大量的人手。
但却因为当地交通不便,还有其他一些地质问题,导致那里的生活条件十分的艰苦,物资向来供不应求,所以人手一直不足。
张文魁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决定带着自己的妻子还有8个月大的女儿去参加建设援助。
这是一项长久工程,可能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努力,张文魁从来没有中途退出的想法,反而选择长久在此地定居。
到了丹江口市之后,张文魁被安排到了大坝的建设工地上干苦力活,日出而作,深夜而归,一直到大坝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时候,张文魁的手心指缝里已经埋下了洗不干净的灰泥。
张文魁一家在丹江口市的生活过得也很是艰苦,他们三口人住在用油毛毡搭建的简易棚子里,头顶有许多窟窿,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他的女儿也因为潮湿的环境,导致抵抗力偏差,每到换季的时候就经常生病。
经历过残酷战争的张文魁,从来不把这些困难放在心上,他一直坚守在建设的 线,没有丝毫的怨言,一直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的务实精神和实在行为让很多人都看在眼里,慢慢地他坐上了领导的位置。
年7月,意外突然发生了,张文魁工作的地方突然爆发了火灾,他不顾危险地与消防员一起救火。
奈何天有不测风云,在救火的过程中,张文魁吸入过量烟雾,从车子上摔了下来,头部落地,大脑做到撞击,当即昏迷。
当时的医疗条件还不是很完善,张文魁受伤严重,经过几轮抢救,依然没有苏醒,医院对此也全然没有了信心,只得通知家属,让他们做好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
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单位连棺材都准备好了,张文魁竟然凭借自己的强大的意志力醒了过来,不愧是经过残酷战争考验的人,
事情没有尽善尽美,这次意外,让他落下了病根,身体大不如前了。
他知道凭借自己现在的样子,已经没有办法胜任整个水利工程的领导工作了,但一想到就这样退休,他又很不甘心,于是向上层申请去做一些简单的普通工作。
单位也念及他多年的贡献,让他负责礼堂的管理工作。
直到多年后的年9月,这位在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25年的老革命正式离休。
被挖掘出来的英雄过往
直到张文魁离开军队后的61年,一位军旅记者,翻越战争时期的旧报纸时,发现了张文魁的事迹,于是他便向他的朋友——张文魁的女婿打听。
女婿一听疑惑了,他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老丈人还有这么一段过往,询问妻子后,妻子表明自己也不了解。
女婿细细思考后,发觉老丈人虽然平时话少,但对于一些事情总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且他那处变不惊的气质,肯定是见过世面的人。
记者听着女婿讲着张文魁的日常状态,越发的想确定这位老人是不是抗战英雄,但是两人多次询问之下,张文魁总是搪塞而过,完全让两人抓不住把柄。
无奈之下,女婿决定炸一炸自己的这位老丈人,便告诉自己的老丈人说:“国家准备普查军队退伍人士,所有的退伍士兵都需要讲述自己参与过的战争,立过的功。”
听到这话的张文魁终于开了口,开始一五一十地讲述自己曾经的故事,还大大小小拿出了7枚奖章。
女婿和记者震惊之下,当即决定把张文魁的辉煌经历出书发表,改编成文学作品。
女婿问老丈人为什么那么多年来从来不说自己是一个革命英雄,张文魁沉吟片刻回答到:
战斗不代表荣誉,每次我拿出这些军功章就会想到牺牲的战友,我对不起他们,所以我没资格炫耀。
也是,现在岁月静好,是因为曾经有人负重前行,那些过往,其实也是埋藏的伤痛。
残酷的历史没有被炫耀,但他们为新中国建设的呕心沥血,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去铭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