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斑竹园。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竹子,叫斑竹。斑竹很独特,它独特就独特在浑身上下有许许多多的黑色斑痕,好像人体上的黑色印记,又好像百岁寿星的老年斑。我想,以前家乡的斑竹肯定很多很多,成片成园,这“斑竹园”的地名应该是因满园斑竹而得来的吧。
关于斑竹,还有一段凄美的故事。相传,多年前,舜帝为平息南方战乱,来到苍梧之地,不幸死于今湖南九嶷山。他的两妃即尧帝女儿娥皇和女英,闻讯赶来,悲痛欲绝,攀竹痛哭,泪水洒在竹上染成斑斑泪痕,因而,斑竹又称“泪竹”。娥皇和女英很想念舜帝,悲伤至极,痛不欲生,即投入湘江而死,所以,斑竹又称“湘妃竹”。后人常以湘妃竹作为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虽然不是发生在我的家乡,但是,我坚信,“泪竹”一定是我家乡斑竹的祖先,我家乡的斑竹一定是“泪竹”的后代!
家乡的斑竹不仅凝聚了人间的真情厚爱,在它身上还多了一些壮怀激烈的英雄色彩,体现出一种坚定不移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气质。它们好像那些饱经风霜的老人,成为家乡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
我的家乡斑竹园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它地处皖鄂豫三省的交界处。这里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它就像巨人一样俯瞰着中原大地,北望开封洛阳,南瞰九江南昌,西眺长江武汉,东视合肥南京。历史上,斑竹园历来就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土匪出没,军阀割据,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仅斑竹园地区就有许多占山为王的寨主,至今还留下遗迹的山寨不下十余个。像黄花寨,红花寨等,如今石门石墙仍然高高耸立,它们都仿佛是在簌簌的寒风中讲述着曾经的悲怆。到解放前夕,这里的地方武装还十分猖獗。他们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动不动就狼烟四起,大动干戈。兵匪蹂躏,苛捐杂税,把家乡人逼得走投无路,斑竹也遭受了空前的苦难。坚韧不拔的斑竹在流泪,铁骨铮铮的斑竹在滴血。
有道是,斑竹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那静静流淌着的母亲河——竹根河,不就是斑竹流的热泪,滴的鲜血吗!竹根河一路向东,她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一首家乡岁月的歌,她的每一声叹息都是斑竹无言的诉说。然而意志坚强的斑竹园人有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只要斑竹的根还在,只要竹根河还在,斑竹就不会倒下,斑竹就不会消亡。
岁月的日历翻到了年。就在这一年,斑竹园的一批热血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革命的火种点燃。一片又一片斑竹沸腾了,满园斑竹制来无数红枪,满园斑竹劈成无数火把。红色的武装诞生了,革命的烈火燃烧起来了。从此后,斑竹园就成为红色革命的摇篮,成为大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我可亲可怜的斑竹呀,你终于拨开层层云雾,重新见天日。
年,大别山的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斑竹园有不计其数的青壮年和少年参加了浩浩荡荡的长征队伍。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在与围追堵截的敌人的殊死搏斗中,有无数斑竹园人甘洒一腔热血,把忠骨永远埋在长征路上:也有很多斑竹园籍的红军经过千难万险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以后又走上了抗日战场。
仅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和斑竹园烈士陵园记载的有名有姓的斑竹园籍的烈士就有好几百人,更有许多革命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正是这些优秀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座座英雄的丰碑,成为斑竹园人永远的骄傲和自豪!也成为斑竹忠诚不渝精神的生动写照!
饮水思源。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我们重温那段永载史册的峥嵘岁月,缅怀斑竹园这些为中国革命做出杰出贡献的英烈们,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和其他千千万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才保存了革命火种,才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才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巨大牺牲,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斑竹园人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以后,斑竹园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如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斑竹园已经旧貌换新颜。省道县道村道四通八达,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提升。随着合武高速铁路和合武高速公路贯通斑竹园,红色的斑竹园就像插上了两只腾飞的翅膀,乘着党的十八大强劲的东风展翅翱翔。
他们正在利用这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加速了中部崛起的步伐。我想,在不远的将来,勤劳智慧的斑竹园人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更加辉煌的奇迹;历经磨难而不屈不挠的斑竹们一定会大放异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