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马元古村,树木郁郁葱葱,老屋幽雅宁静(摄于7月3日)。储昭强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当生态文明融入乡间田野,可以焕发出怎样的活力?安徽岳西县马元古村的蓬勃新生,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
曾经,锁在深山的马元村,年轻人一个一个往外跑,村落日渐空寂。近年来,当地充分挖掘、利用优质资源,成功蹚出一条古村落绿色发展的新路。
大别山绵延千里,千峰万壑间,隐藏着一座座小村庄。
马元,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岳西县黄尾镇云峰村的一个自然村,因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保存完好的农耕文明,这里成为颇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吸引来众多追梦寻根的山外游客……
树不能砍了,深山里的古村落路在何方?
盛夏时节,大别山中草木葱茏。驶下济广高速黄尾出口,沿盘山公路徐行10余公里至阔滩,便到了银珠河口。再沿一条幽深峡谷往里走,路的尽头便是新晋“网红”马元古村所在地。
群峰叠翠,飞瀑流泉。云遮雾绕中,黄墙青瓦房散落山坡。竹篱木栅,炊烟袅袅。“这里是大别山脚下,海拔近千米,森林覆盖率95%。马元古村落约形成于元末明初,一直保持着传统农耕生活。走,咱们找一户看看!”云峰村党支部书记方少文说。
村民刘圣余家的老屋,建于年。青石为基,黄土夯墙。明三暗六,中为堂轩,左右对称。走进屋内,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堂轩上方梁柱上有精致的雕刻,厢房内雕花的木床,老式的梳妆台、连箱柜,屋里石磨、石磙、木犁、板斧,各式家具、农具俱全。
一座老屋,就是一个微型的农耕文化博物馆,走进去,恍若回到梦里老家。
面对记者,刘圣余打开了话匣子:“早些年我们这里也搞过大采伐。那时候满山都是树,我们修通了板车路,一板车一板车地往外拉树卖钱。那时候我们的房子虽然是黄泥巴筑的,但都是两层楼,有的还带回廊,带厢房,带院子。”
上世纪90年代末,岳西县立足山区实际,提出生态立县思路——在严格执行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政策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自我加压,对马元所在的江淮分水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全面实行零采伐。
强有力的生态保护政策,让青山更绿、流水更清,但刀斧不能上山了,靠砍树发财的老路也断了。靠着国家的生态补偿资金,刘圣余等一批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守着老屋过着困窘的生活,年轻人一个个往外跑……马元日渐空寂。
不砍树、不拆屋,古村落发展生态旅游
马元的转机,始于一次探访。年初秋,时任黄尾镇党委书记舒寒冰到云峰村走访时来到马元古村落。他认为:“只要做好系统保护、开发和传承,一定可以为这片土地重新注入活力。”
随后,舒寒冰多次来到马元,与老乡共话发展良策,邀各界人士进山体验推介、共商保护开发思路。终于,年6月,王春生和几个与他一样怀有梦想的朋友,与黄尾镇政府签订了马元保护开发的协议。年3月,保护开发马元的系统工程正式开工。
王春生,上世纪80年代从岳西大山走出的大学生,从事旅游宣传、营销20多年,现为开发运营马元古村的开发公司总经理。王春生介绍,马元古村开发是一个系统保护工程。除了进村主干道路做了必要拓宽硬化,其余一律保持原貌,合理保护利用。不砍一棵树,还因地制宜栽插绿化树;不拆一座房,只从内部修缮加固老房子。建成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为各家各户建三格式化粪池,净化后的水流向附近的稻田。整个过程,既生态环保,又变废为宝。在镇村支持下,开发公司还加固了区内沟渠堤坝,畅通了水循环系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历时三年多,进山10公里主干道改造完毕,仿传统民居式样的游客接待中心竣工投用,修缮加固后的19座黄泥老屋古朴厚重,昔日荒废的梯田注入活水后清波荡漾、生机盎然。
最让乡亲们惊喜的是,马元名气也变大了。网络上,一篇篇推介马元的美文、美图,吸引来不少的“思乡人”。去马元,访古、寻根、发呆……背包客们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今年4月,马元古村正式对外开园。马元这座乡亲们坚守的古老村庄,华丽转身,成了一座乡村田园景区。
护着林子、守着村子,好风景带来好生活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随着游客手机、相机的咔咔声,刘圣余躬身插秧的瞬间被镜头定格。在自家田里干着最熟悉的农活,每天能拿到工资,还能出现在别人的镜头里,让村子更出名、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是刘圣余做梦都没想到的新鲜事。
守着村子,用浓浓乡愁打动游客;护着林子,靠好风景带来绿色发展。随着马元系统性保护开发的推进,当地群众也过上了全新的生活。
镇政府与开发公司的协议中,明确了“三变两变”、共享发展的开发经营模式,引导当地居民以自家山场、土地、房屋入股开发公司,全程参与古村开发经营,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三变两变”,即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基础上,实行一产变三产、村民变员工。
“我们将马元古村定位为乡村田园类景区,将当地一直保留下来的传统农业生产作为田园观光产业的辅助工程,本地村民一户不迁出,都留下来从事各种农事活动,为游客开展体验服务。目前家家都有人在开发公司上班,干活就能拿到工资。”王春生介绍说。
为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开发公司结合古村落里各家各户实际,逐户量身定制产业,目前已推出米酒酿造、竹器加工、手工挂面、木榨榨油、养蜂、老豆腐制作等不同产业形态,正在与农户对接加工经营的模式。
“我家养蜜蜂好多年了,土蜂蜜质量非常好。开发公司跟我合作,我负责饲养蜜蜂,他们负责销售蜂蜜,赚的钱再分成,我觉得这个方式非常好。”今年79岁的黄德仁老人笑着对记者说。
共享发展,让古村落各家各户都看到了希望。邓华明夫妇原本搬迁到山下生活,现在又搬回了老屋。会烧农家饭菜的他们,决定在老宅里开一家农家乐。村里长期在外务工的10多名年轻人也选择了回乡创业。
“古村保护性开发,不仅惠及本地群众,还辐射带动了附近的银河、中河、石磙等自然村的发展,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的热潮。”方少文介绍。
几个月来,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马元古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和远道而来的追梦人,为古老村落注入了活力,也为共享发展提供了更大舞台。
“马元背靠大别山高峰天河尖,古木参天、峡谷幽深、资源丰富。镇里正在和开发公司一起商讨,计划想更多的办法吸引村庄及周边更多农户加入,大家一起加油努力,共同实现乡村振兴。”黄尾镇党委书记吴陈平信心满满。
《人民日报》(年08月06日14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