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的一天,一早起来,徐向前就感觉身体有些不适,被家人紧急送医院。
从年初开始,他已经因病反反复复住了几次院,而这一次,他感觉和以往不同,可能自己再也回不来了。临行前,徐向前看着家里的一切,嘱咐儿子徐小岩,把东西都收拾好。
住院期间,徐向前在病床上一直念叨着一个名字,直到去世前,嘴里还在喃喃着:“训宣,我来了……”
与程训宣一见钟情
徐向前口中这位名叫“训宣”的人,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程训宣。程训宣出生于红安县程维德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黄麻起义前后,程训宣的大哥程启光投身革命,成为徐向前手下的特务队队长,受到他的影响,程家五兄妹相继参加了革命。
程维德村是当地有多年历史的村子,村子里有一座程氏祠堂,是当年红军活动的中心。村子里近多人,一大半都参加了革命,牺牲者多人,可谓“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
作为五兄妹中唯一的女孩,程训宣打破了传统封建思想,当上了村里的妇女会主任,带领妇女们剪发放足,争取婚姻自主。还组织妇女们为红军做后勤工作,照顾伤病员,是当地有名的妇女主任。
年5月,徐向前受党中央委派来到红安县,帮助领导当地的农民运动。此时的苏区正在扩编,很多地方都设立了红军招募处。徐向前在此地除了打仗,还和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了一片,深受百姓的爱戴。
一次徐向前到程维德村视察工作,程氏祠堂的门前,妇女会的同志们正在表演节目。程训宣的一首《送郎当红军》,唱进了徐向前的心坎里,他随口问同行的曹雪楷:
“这个姑娘的歌唱得真好,她是谁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向前19岁的时候有过一次婚姻,妻子朱香婵在生下一女之后,就因病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徐向前一直独身一人。而苏区环境恶劣,需要人来照顾生活,曹雪楷便动起了为徐向前和程训宣“做媒”的心思。
“可英(程训宣小名)啊,徐向前是我们的军区领导人,生活都无人照料,老哥想给你做个媒呀!”曹雪楷找到程训宣,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程训宣闻言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算是答应了。其实很早以前,程训宣就从大哥口中听说过徐向前,更是对他的足智多谋感到钦佩,如今有人主动来说媒,程训宣心中自然满是欢喜。
在跟随慰问团前去徐向前所在的地方表演节目时,程训宣特地亲手做了一双布鞋,送给徐向前。这就算是两个人的定情信物,两人就此定下了终身。
既然两人都同意,曹雪楷便和其他同志商量,趁着冬季休整,赶快把徐向前的婚事办了,结果新房的问题难住了众人。
这里不是徐向前的老家,他常年在外打仗,也没有固定了落脚点。虽说战争年代办个婚事有些难度,但徐向前还是要给程训宣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最后还是曹雪楷有办法,他提出让红军招募处腾一间房子出来,给徐向前和程训宣当婚房。当时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毕竟红军招募处是程氏祠堂,族里人会同意这样做吗?
曹雪楷立刻找到程氏家族的族长,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想到族长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红军是为我们穷人救命,没有空房子,就让他们在祠堂办吧!可英嫁了徐师长,可是我们程家的荣光,你们要办得热闹一点。”
程训宣的大哥也表示,自己家里人都没有意见,就这么办吧。就这样程训宣和徐向前两人,在自家的祠堂举行了婚礼,祠堂边上的两间祖屋,被腾出来作为二人的新房。
据村里的老人多年后回忆,那一场婚礼很热闹,来了好多人,祠堂还放了许多花生和瓜子,大家挤在一起为两位新人祝贺,小孩子根本挤不进去看热闹。
善意的谎言让老帅身陷漩涡
自由恋爱得来的感情,自然比包办婚姻更加甜蜜。两人对对方都是一见钟情,婚后恨不得时时刻刻黏在一起。
婚后的那一段时光,是两个人最幸福的时光。由于常年在外打仗,徐向前的身上落下了不少伤病,婚后在程训宣的照顾下,徐向前身上反复发作的伤病也好了不少。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战事吃紧,徐向前需要即刻动身奔赴前线,程训宣则留在后方,继续从事妇女工作。两人自此分隔两地,即使有见面的机会,也是来去匆匆,聚少离多。
后来徐向前率领部队撤离了根据地,虽然托人到处打听程训宣的消息,却没有什么结果。直到长征结束,到了延安之后,徐向前才得知,程训宣已经牺牲几年了。
据和程训宣一同被捕的婶娘黄凤仙回忆,当时程训宣牺牲前,将自己身上那件结婚时的棉袄脱下来,交给了自己,请她好好保重身体,并托她给徐向前带句话:“你的妻子是忠诚的,是为了革命而死的,你不要为她难过。”
而那个时候徐向前正在前线对付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根本抽不开身回家看望妻子,也就没有得到妻子被捕和牺牲的消息。
自从程训宣牺牲之后,徐向前辗转许多地方,一门心思投入在作战上,丝毫没有考虑过再婚的问题。在战友们左说右劝下,直到年,徐向前才和保育院院长黄杰结婚。
徐向前和黄杰曾是武汉军校的同学,但那时两人并没有交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徐向前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国民党的报纸上,黄杰才真正知道了徐向前的大名。
谁都没有想到,武汉军校分别十几年之后,他们在延安再度相会,还成为了终生为伴的夫妻。
虽然和黄杰相伴终老,但对于程训宣,徐向前一直保持着一份爱和怀念,直到去世都无法释怀。
新中国成立之后,不知道女儿已经牺牲多年,程训宣的母亲汪秀芝,匆匆赶到了北京,住进了大儿子程启光家,多年未见女儿,她终于等到了和女儿重逢的好时机。
徐向前闻讯立刻赶去看望岳母。这么多年来,他对自己当年无力保护程训宣而遗憾,和程启光等人商量之后,决定不把程训宣牺牲的消息告诉老人。
程训宣的二哥程启宗,投身革命之后,发动群众和土豪劣绅斗争,被反动派杀害,牺牲的时候只有25岁。三哥程启东,也是共产党员,不幸被捕后,被敌人残忍杀害,时年25岁。弟弟程启波,曾经是红四军的警卫员,在反“围剿”中牺牲,年仅22岁。
老人已经失去了几个孩子,老伴也早早过世,不能再让她承受这样的打击。
虽然这些年没有女儿的任何音讯,但汪秀芝一直认定,将女儿交给徐军长,一定不会出事,所以她抱着女儿还活着的希望,整整等了近20年。
徐向前走进程启光家,一家人正在吃饭,老岳母招呼徐向前赶快坐下,自己起身从橱柜中拿出一罐米酒,激动的手不停地颤抖。她紧挨着女婿坐下,将米酒递到徐向前手里。
徐向前就像当年从战场上回到家里一样,不紧不慢地吃着饭,老岳母吃完饭放下碗筷,习惯性地等女婿把饭吃完,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向前,训宣到哪里去了?娘来了,她也不来看看我?”
徐向前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老岳母真的还不知道女儿已经牺牲多年。事到如今,他还是不忍心将程训宣牺牲的事实,告诉这个等了近二十年的老人:
“训宣在陕西学习呢,恐怕一时回不来,您别怪她。”
说这句话的时候,徐向前自己都感觉声音有些异样。老岳母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说这孩子咋不想娘呢?一走就是几十年,这回又不在。说着说着,眼泪又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徐向前看到老岳母的样子,心里不禁一阵酸楚,将自己面前的酒一饮而尽之后,又倒上了一杯:“这一杯,我代训宣喝了,向娘赔罪。”
就这样,徐向前连干了几杯,老岳母眼睁睁地瞅着他,一直到他把饭吃完。看着老岳母期待的目光,徐向前真想将一切都告诉老人,多少年了,老人被蒙在鼓里,不知道会想些什么,但他却始终无法将事情的真相说出口。
一个能在战场上挥斥方遒的老帅,却没法解决这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只能苦苦折磨自己。
老人沉浸在对女儿的思念中,沉默了好半天又开了口:“向前,和你商量个事,既然训宣回不来,娘就去看她,你给娘买张车票。”说着她就拖出了一个竹篓,准备出门用的东西。
大家一看老人动了真格,都急着起身劝阻。徐向前接过老人的竹篓,说真想去找训宣,我们就送您去,但您先在北京休息一段时间,训宣那边功课忙,还要考试,也得给训宣留个准备的时间。
自己等了女儿这么多年,巴不得立刻就见到她。看着众人阻拦自己,老岳母再度悲伤起来,近似哀求地望着徐向前:“那你说怎么办?”
“您老要是等不得,我就打电报,让训宣退学回来看您。”
看着女婿一脸认真,老岳母又担心影响到女儿,又有些不好意思了,赶忙说:“别打别打,娘就是想她,一时半会儿见不着也没啥,让她安心学习吧。你们都是做大事的,耽误不得,娘老了,全听你们的。”
知道了女儿“一切都好”,老岳母的心里也踏实下来。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又回了红安老家,心里期待了和女儿再度重逢。
然而这一个善意的谎言,却让徐向前陷入了难以处理的漩涡之中。
直至去世难解心中遗憾
为了让老岳母安享晚年,徐向前不得不继续编织这善意的谎言。对于一生光明磊落的徐向前来说,“编织谎言”是一件比指挥打仗还难的事情。
他必须时刻记住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以免和老岳母交谈时失言。平时不仅要给老岳母“捎去”女儿的问候,还得和老岳母一起给女儿过生日。为了让老人相信女儿还活着,他不时还要以两个人的名义,给老人写信。
为了让老岳母放下亲自看望女儿的想法,徐向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给程训宣“调动工作”。从陕西到青海,从青海到新疆,最后一直“调”到了苏联。老人不禁有些担心女儿的安全,徐向前只好和老岳母一起叹息,直到岳母反过来安慰他。
老岳母知道自己的女婿是做大事的人,坚信他不会骗自己。这期间还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老岳母的孙媳妇。虽然她没什么文化,却对老人十分体贴,每当老人想念女儿时,她就开始给老人做工作:
“向前姑爷和训宣姑母不比一般人,他们是大干部,比不得那些区上乡里的干部,可以随便走走。要是训宣姑母当小干部,她能从这个省调到那个省吗?没事,好着呢,别担心。”
每当看着老人眉开眼笑的时候,徐向前都会陷入到对亡妻的怀念之中。相比于平凡人来说,他必须默默地承受着多一层的痛苦。
尽管见不到女儿,老岳母却从未感到过孤单,通过女婿对自己的关怀,她感受到了女儿对自己的思念和体贴。在徐向前等人的悉心照料下,老人幸福地度过了晚年。
年,96岁的老岳母离开了人世。在临终前,老岳母躺在病床上,看着徐向前给自己剥开的橘子,虽然脸上挂着笑容,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她拉着徐向前的手,轻声说道:
“向前,你是个好心人。训宣跟着你,我死也放心了。”
老岳母含着笑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不知道,女儿早在40多年前就已经牺牲了……
老岳母在自己的照顾下离开了人世,却并没有让徐向前放下心结。年,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徐向前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说一说我的爱人程训宣的遭遇……”
“我的爱人程训宣”,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却是徐向前心中一生都难解的遗憾。直到去世前,他的嘴里还在喃喃自语着程训宣的名字。
李先念得知徐向前病重,医院探望,在病床上,徐向前透露了自己想了很久,却从未告诉过家里人的遗愿:
第一、不搞遗体告别;
第二、不开追悼会;
第三、把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
按照徐向前的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了红安的土地上,和程训宣烈士永远留在了大别山中。
徐向前对于亡妻的怀念,对岳母的孝义,在他去世之后,传承到了儿子徐小岩的身上。虽然徐小岩是徐向前和黄杰的儿子,但对于父亲对亡妻的那一份情谊,徐小岩始终保持着一份尊重。
年5月,徐小岩来到程维德村,看望了程训宣的亲属,并参观了程氏祠堂内的徐向前元帅故居。他和村民们亲切交谈,合影留念,还给村子里赠送了一批关于徐向前的书籍。
当来到程训宣牺牲的地方时,徐小岩鞠躬默哀,向烈士敬献花篮,上面写着:敬爱的训宣妈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徐小岩敬献。
为了表达对训宣妈妈的怀念和崇敬,徐小岩亲手摘下三支盛开的山花,深情地摆放在训宣妈妈的墓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