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烈士纪念馆。
1月17日,“新春走基层”采访团(安徽站)一行人来到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这个地方大家早已心驰神往!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红二十五军的诞生地、红二十八军的恢复重建地。
原来这里有这么多红色基因,怪不得让人心生亲切之感。一起跟着记者来找寻这里的红色基因,这份攻略请收好哦!
博物馆里收藏的红色基因,别错过
这里红色基因积淀深厚,这里红色故事丰富多彩,这里红色文化灿烂辉煌,这里红色历史源远流长。金寨县革命历史博物馆里可是装了很多孕育红色基因的故事。
下午2时左右,记者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雄伟壮观的金寨县革命历史博物馆展现在眼前,博物馆副馆长杨晓璐向大家介绍:年4月24日,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我们博物馆门前的台阶上,说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那段感人肺腑的话语。
记者团跟随讲解员进入馆内。
金寨县革命历史博物馆挂着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话。
在讲解员精彩的话语中,看着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在这里,我们得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六霍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第33师和红25军等12支成师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林维先、陈先瑞、徐立清等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伟大的金寨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先后牺牲了10万英雄儿女、奉献了10万亩良田、搬迁了10万移民。“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既是鄂豫皖人民在血和火、生与死的长期革命斗争中铸造和蕴育的伟大精神,也是对金寨人民最全面、最真实的写照。
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从金寨走出的将军。
“列宁号”:年2月,红军在鄂豫皖边区缴获1架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并命名为“列宁号”,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资料图)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不时被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所吸引、所感染。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场景前,讲解员不仅介绍这首脍炙人口、唱响全国的金寨民歌,还即兴演唱了一段,赢得了大家一片掌声……在《金刚台八姐妹》的画像前,我们了解到红军女战士张敏“为救战友、捂死自己的孩子”的感人故事;在将军厅,聆听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六星上将”洪学智“一床被子盖了几代人”、“一双鞋子穿了几十年”、“一床皮褥子成为传家宝”、“八条铁令严家风”的红色家风故事,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我们的每一位采访团成员……
罗银青填词《八月桂花遍地开》。
红色基因孕育改革的种子,你找到了吗?
像金寨这样一个偏远的老区县、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出台过哪些改革政策、实施哪些改革举措呢?金寨县相关负责同志说,说起当年的农村改革,还得从我们金寨说起呢。当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年11月,他亲自到我们金寨县燕子河镇的群众家中走访。那里的群众缺衣少食,解放多年看到老百姓的温饱当时还没有解决!这些,深深地刺痛了万里的心。他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大胆决策,痛下决心抓农村改革!他在安徽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发展为“大包干”,由此拉开全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金寨人民勇立潮头、改革创新,仅在发展思路上,就由“少生孩子多栽树”发展到“八亩山场做文章”“长抓林电矿、短抓栗和桑”,从“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技强县”发展到“突出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城镇建设三个重中之重,紧抓农业农村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六项重点工作”,再发展到目前的“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招商兴县、旅游富县、民生活县战略。”
电商进农村,这是金寨县农村淘宝定点店铺。
思路决定出路。随着思路的发展、变化,金寨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先后重点实施和开展了“三个一”(户均一亩板栗、一亩桑园、一亩茶园)工程、开发区建设、大城关建设、全民招商、干部结对帮扶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承担了全国农村税费改革、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光伏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等几十项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任务。
光伏产业园。
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沉睡的大山苏醒了,落后的面貌改变了,贫困的群众增收了……改革开放40年,老区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介绍,金寨县年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亿元、财政收入14.6亿元,是年的几十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元,相当于年的一百倍,贫困人口下降到4万人,比金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贫困县时,减少了38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现在的金寨通了高铁、有了高速,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道路、水利、电力、城镇建设有了巨大变化,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红色基因里有绿色的身影,你看到了吗?
聆听历史的回音,金寨县早就与人民军队血肉相连。
革命战争年代,金寨人民组建了部队、养育了部队;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子弟兵支援老区建设。特别是安徽省军区、六安军分区、金寨县人武部等单位,长期以来对口帮扶金寨县,为老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脱贫攻坚立下了汗马功劳,金寨的发展有他们的卓越贡献。
在金寨县铁冲乡,曾经的贫困户熊元明成了远近闻名的“猪倌”。年底脱贫,年如愿入党,两年来他的生活可谓实现了质的跨越。这不得不提与他仅有几面之缘的朋友安徽省军区政委戴勇。
闲话家常中,戴勇得知,小熊老婆常年患病需要人照料,加之两个孩子上学,生活压力很大,家中的收入全靠小熊在乡镇附近打零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小熊表示自己有养猪仔的想法,苦于没有本钱缺技术。戴勇说:你拿出具体方案,资金我们帮你解决。扶贫专项资金很快划拨到位,小熊养殖了15头黑毛猪。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动,小熊第一批卖出头猪,收回成本还净赚6万元。年10月,听说戴政委又要来村里,不善言辞的小熊手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谢意。戴勇勉励他:“老朋友,富起来别忘了帮带乡亲们。”
在铁冲乡,这段友谊催生的扶贫效应正在惠及更多的人。
年11月底,金寨县铁冲乡张店村贫困户曹可会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原来,年回乡创业致富的退伍老兵王汉青为了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兵”的轴劲上来了,他和村里签订合同,以政府担保的方式,为每个贫困户垫资元,并提供技术指导,统购统销,并实行兜底价。曹可会就是受益的乡亲之一。就是在这位退伍老兵的带领下,铁冲乡将香菇产业发展成扶贫产业,年全乡共有63户贫困户参与进来。同时农户可参与到公司生产菌棒时的务工,搬运菌袋、刺孔、注水、搭建菇棚、场地整改等。按日工资80元至元计算,参与务工人员月平均收入可达到元至元不等,也是一笔较为可观的稳定收入。铁冲乡长河村村民许昌云说,原来不敢干,靠种地收入很低,现在跟着这位退伍老兵致富带头人种香菇有奔头。
据介绍,多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部队单位一直心系老区群众、倾力支援地方,在工业建设、教育发展、脱贫攻坚等多个方面都做了很多实事和好事。他们先后帮助金寨县铁冲乡上马水泥厂项目,援建了学校、救助失学儿童,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制订脱贫计划、寻找致富项目、传授实用技术、筹集发展资金等,成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