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平原。东北平原我国第一大平原,广义上又称松辽平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部分与内蒙古的一部分,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长白山脉以西,小兴安岭以南,辽东湾以北。在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大,达35万平方千米,被誉为黑土地。
东北平原,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交通便利,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或称松辽平原(广义)、中国关东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地跨黑、吉、辽和内蒙古四省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千米,东西宽约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
放眼望去,从瓦湖岛看东北平原一览无遗。东北平原四周为山麓洪积冲积平原和台地,海拔米左右。北部台地形状保存较明显,南部强烈侵蚀呈浅丘外貌。平原西南部风沙地貌发育,形成大面积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平原东北端循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相通。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位于燕山以南,大别山以北,西倚太行山-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30万平方千米。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中国的1/5。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济南、郑州等。
华北平原是华北陆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形成连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海积-冲积平原、海积平原等地貌类型。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
华北平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市。分为海河平原、黄河平原、淮河平原三部分。由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冲积而成。华北平原西以太行山脉为界与黄土高原相接,因此近年来经常受沙尘暴的影响。处于我国腹地,经济发达,人囗众多,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等地貌类型
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西起巫山东麓,东到黄海、东海之滨,北接桐柏山-大别山-淮河,南至江南丘陵-钱塘江-杭州湾以北,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便利。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长约千米,南北宽~千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6块平原组成。一般海拔5~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年均温14~18℃,年降水量~毫米。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而形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