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新时代“四有”好青年
——在华中师范大学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郝芳华校长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名华师新主人。美丽的华师校园,因为你们的到来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启人生新的篇章,这是历史镌刻在你们身上的光荣印记,也是时代赋予你们的重大使命。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你们从天南海北相聚华师,为百年老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此,我代表赵凌云书记,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华中师范大学是中国教师教育的“国家队”,师范是学校永恒的气质和品格。华中师大,倒过来念,就是“大师中华”。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华师人孜孜不倦的梦想就是致力于汇聚英才、涵育成才,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更多大师、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四有”不仅是习总书记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深情寄语。
在今年“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在这百年华师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用师范特质打好人生的底色,秉承“四有”好老师的精神品格,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希望同学们心怀家国,争做“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是一盏指路明灯,指引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在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就毅然踏上了回国的道路。年盛夏的一天,邓稼先突然告诉妻子要调动工作,“家里事情我都管不了了,一切都托给你了。”具体的工作地点、工作内容,都不能透露。从此,邓稼先扎根大漠,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28年,为新中国国防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年1月,15岁的习总书记放弃留在北京的机会,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在梁家河的7年艰苦岁月里,习总书记“白天劳动、晚上看书”“30里借书、30里讨书”,把《资本论》通读了三遍,写下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资本论》有多个版本,习总书记特别推崇的就是我校校友、厦门大学老校长、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和郭大力的译本。习总书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人民做实事”成为他永恒不变的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同学们作为“强国一代”,要身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自觉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希望同学们以德立身,争做“有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修身是处世力行的基石。“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公益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高。她说:“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为了把滇西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培养成大学生,她13年如一日,克服心脏病、肺气肿等多种病痛的折磨,翻山越岭,走过了11万多公里的家访路,接收近名农村女生入学,用教育和知识改变了学生们的命运。教育是用生命灌溉生命,用精神濡染精神。张桂梅老师的学生周云丽大学毕业之后,毅然放弃刚刚考上的教师编制,回到华坪女高任教。这不仅是师生之间的接力,更是崇高精神的传承。同学们要用品德润身、用公德善心、用大德铸魂,陶冶道德情操、筑牢精神堤坝,成为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时代先锋。
希望同学们厚积薄发,争做“有扎实学识”的新时代青年。拥有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不仅是“四有”好老师必备的素质,也是青年人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底气。南仁东教授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是“中国天眼”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燃尽一生,打开了中国人追问浩瀚星辰的“天眼”,在世界天文史上标定新的高度。南仁东提出建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想法时,当时国内天文望远镜最大口径只有25米,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想法不可能实现。身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的南仁东,凭借扎实学识和严谨细致,耗时22年最终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南仁东不是院士也没有获过大奖,他虚怀如谷、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把全部的生命和智慧都奉献给了挚爱的天文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第一个就是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今年暑期,学校部分中青年教师走进“中国天眼”,实地体悟了以南仁东为代表的科学家汇溪成河、琢玉成器的奋进之路,深受震撼、深受鼓舞。同学们要见贤思齐,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坚持终身学习、不断积累,努力成为知识丰富、视野宽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希望同学们爱人如己,争做“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青年。仁者爱人,大爱无疆。中国工程院院士、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林俊德,是一位爱国、爱岗、爱生的楷模。在生命最后的10个小时里,他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10多根管子,却仍然在病房里,对着笔记本电脑,一下一下艰难地挪动着鼠标,争分夺秒地“抢救”珍贵资料、科研成果和审阅学生的毕业论文……去世的前三天,他写下了这辈子最后的个字,虽然手抖得厉害,但字迹工整,没有一丝潦草,留下了最后一份论文评阅意见。我校文学院级校友、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金权老师,主动放弃在全国名校黄冈中学任教的机会,扎根乡村中学二十多年,从微薄薪水中拿出10多万元,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汪老师甘当默默燃烧、照亮他人的“红烛”,甘当承责负重、克己助人的“桥梁”,成为全国乡村教师的光辉榜样,被誉为“大别山师魂”。不论同学们将来身在何方,不论同学们将来是否从事教育工作,都要有一颗立己达人、民胞物与的仁爱之心,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要立志成为大先生和大师,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典范。
同学们: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学校的荣幸;育天下英才而成之,是学校的责任。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希望同学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信念坚定、道德高尚、学养深厚、仁爱友善的时代新人。
在这个播种梦想的美好季节,祝同学们学业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最后,衷心祝福同学们、老师们和家长朋友们中秋快乐、幸福安康!
强烈推荐
▼永远年轻!华师版《少年》MV▼
原标题:《争当新时代“四有”好青年丨郝芳华校长在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