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记者胡巨成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宏冰
就在许多人热议“信阳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推进视频会上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作典型发言”的新闻时,5月19日,该市又传出重磅消息:年计划招录中小学教师人。
在这个总人口余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所,教职工达11.5万人,在校生近万人的豫南三线城市,涉及教育的每一丝风吹草动,很快就会成为千家万户热议的话题。
6月6日,拿着刊载“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消息的河南日报,信阳市教体局局长苏锡凌激动地说:“时代越向前发展,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奋力实现‘两个更好’的奋斗目标,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努力让大别雏鹰飞得更高更远,大别山革命老区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灵活调配解急忧
夏日清晨,走进信阳大别山高中,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余名朝气蓬勃的高中学子朗朗的读书声,汇成魅力信阳最美的晨曲。
为解决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信阳市投资近4亿元新建了这所高中,筹建之初,就定下了要建设全省一流高中的目标。
去年9月9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为大别山高中正式揭牌。
信阳大别山高中老师在集体备课(鄂俊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教育扩容成为最牵动民心的大事和实事。年,信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58所、中心城区中小学12所,新增学位5万余个。包括新建大别山高中、百花幼儿园等重大教育民心工程先后建成投用。
学校建好了,教师从哪儿来?在全市编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信阳坚持最大限度挖潜,严格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调配,在城乡、县域间,通过“控、调、收、转”,盘活用好编制“内存”。根据生源变化,他们从部分县区收取编制,优先为新建学校配备。
近两年间,信阳共调剂县区编制名,为主城区部分学校及新建学校补足、配备教师,有效缓解了主城区“大班额”问题,仅大别山高中就已选聘多名优秀教师。
筑巢引凤招英才
年夏,在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工作了十多年的张志伟、郭婷君夫妇,突然辞去工作,应聘到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任教,还带着正在读初二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举家从黑龙江省黑河市搬到了息县。
张志伟此时已是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省高考语文评委。郭婷君已是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水彩画作品先后被16种专业美术期刊选用,三次入选中韩水彩画家交流展。二人可谓前任光明。
投巨资新建的息县高中(刘宏冰摄)
而信阳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息县更是曾被冠以“息老十”的名号,多年垫底信阳教育。究竟是什么魔力吸引了这夫妻俩?
近年来,息县教育投入“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地给地”,6年来累计投入20亿余元,建成息县高中、龙湖中学等20所城区中小学校,新增学位3.8万余个,累计招聘教师近人。
年7月10日,息县与华中师范大学签定合作办学协议,依托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合作办学模式,实现教育“弯道超车”。
年12月17日,信阳大别山高中也挂上了“河南大学附属信阳大别山高级中学”的牌子。河南大学与信阳市政府决定,共同将其打造成全市著名、全省有名、全国知名的普通高中。河南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源源不断向老区“流淌”。
借助全省“招才引智”的东风,信阳教育掀起一场“广纳英才”活动,张志伟和郭婷君就是搭乘这趟“快车”来到息县。与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从全国各地选聘的名优秀教师。
息县高中教师拿到公寓楼钥匙(胡山摄)
今年5月19日,息县高中新建的首批套教师公寓,优先分给从外地招聘来的教师。拎包住进新家,张志伟和郭婷君激动不已:“刚报到那天,他们连女同志用的扎头绳都备好了,多达66项的物品清单,让人感动得想哭。一年多来,我们一直被这种感动包裹着。今年春节,县长袁钢挨家上门给教师拜年,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们安心教书,其他的一切都交给我们’!”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信阳在教师服务管理上“苦练内功”,认真落实省“一补两贴”“两房”等惠师政策,制定出台一系列“招才引智”优惠措施,设立了教师成长基金、激励基金。仅年,全市就落实发放教师各种津贴补助2.8亿元。息县去年还一次性拿出1多万元设立“教师激励基金”,出台奖励大产权住房、提供安家费等优厚待遇,吸引越来越多的名优教师和著名高校毕业生前来从教。
关爱有加稳特岗
5月20日清晨,商城县达权店镇汪埠完全小学特岗教师洪清明、吴晓娟和胡静等人,一进校门,就收到了迎候在此的校长吴丽丽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束鲜花,一个深情拥抱,一句“我爱你”的真情问候。
不管是妇女节、教师节,还是特岗教师新上岗,甚至是老师生日,吴丽丽都会送上意想不到的惊喜。
面对“穷市办大教育”的现状和农村学校师资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的困境,信阳抢抓中央实施“特岗计划”的政策机遇,率先在全省出台《特岗教师管理办法》和《特岗教师返乡调剂办法》,大力实施“县来县去”“乡来乡去”本土调剂办法和分配到岗政策,培养造就了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特岗教师队伍,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汪埠小学17名教师,14个特岗,绝大多数都是本乡本村人,他们工作生活得很安心,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爱温暖,也通过他们源源不断地流淌到山里孩子的心里。
采访中,同来的市教体局干部裴祖军多次询问洪清明等人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可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农村孩子和学校特色教育的短板,没有一句为个人利益提要求。
商城县长竹园二中新建的教学楼(刘宏冰摄)
商城县长竹园二中,位于深山腹地。作为全县乡村试点设立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2名教师、多名学生的规模,已是少见。近年来,更是每年都有一二十名城镇学生从县城转学到这里。
“这得益于我们有一批扎根深山的乡村教师队伍,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换来山里孩子更美好的明天。”商城县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周乃成感慨地说,“商城教育久负盛名的‘教师苦教、学生苦读、家长苦供’的‘三苦’精神,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彻底。”
校长肖风林,从信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原本在乡政府边上的中学任教。听说大山里的二中缺教师后,九年前主动申请到这里,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硬是把一所默默无闻的乡村中学,办成了全市的教学先进典型,将一只只大山雏鹰,放飞到更高远的天空。
去年秋天,在他的影响感召下,他的学生张颖又回到母校任教。与她上学时相比,这里低矮的教室变成了宽阔明亮的教学楼;尘土飞扬的操场,铺上了草坪和塑胶跑道;新修的教师周转房,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
9年以来,信阳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十多亿元,招聘特岗教师余名,已占农村教师总数的50.1%,日渐萎缩的信阳农村教育,又展现出勃勃生机。
“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的召开,更坚定了信阳奋力实现‘两个更好’信心和决心。老区要振兴,信阳要发展,就更加需要人才,更加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信阳市副市长杨淑萍坚定地说,“全市上下惟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凝心铸师魂,立德育新人,才能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刘宏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