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阳老土

最近收录一幅清末民初(年)湖北讲授地图(高清版),该张地图绘制于清朝与民国新旧交替时代,包括湖北境内所有区域及部分河南相关区域,此时已逐步开始应用现代地图的测绘技术,较为准确地标注了古代地名,长期困扰大家的大别山地区重要关隘也在该地图上清楚标注,古文献记载及古代手绘地图的标注常常使人模糊不清,通过该图可进一步捋清相关文献记载中的模糊部分,特别是光山与麻城交界地区两处黄土关,两处虎头关,核心是黄土关定位不准导至历史事件的判断出现误差,与白沙关密迩的黄土关位于现泗店乡至箭场河乡杨冲村古道之间,本地图已标注,清乾隆《光山县志》载:“黄土关在县西南董范店保、黄武、羚羊诸峰复沓而北。擂鼓尖、石头咀二岭中...”,这符合宋代李埴向朝廷的建议,“李埴经过多次考察,上疏朝廷,建议加强湖北麻城东北虎头关的防御力量,使宋军战时能首尾相应,并以此为依托,重兵盘踞河南省的“三关”(黄土关、白沙关、木陵关),与虎头关相连,再苦心经营四川宣汉县,北连接通江、巴中二县的大成关。为南宋王朝提出一条豫、鄂、川层层据险扼守的战略方针。”,李埴云:“黄土关形势耸峭,与白沙相去密迩,盖二关固互为声援者也。”,光山境内的黄土关在白沙关与木陵关之间,占据高地可监控来往行人,形成相互支援之势。

资料小引一:(元)脫脫金史卷一百O二列传第四十仆散安贞:“五年,复伐宋。二月,安贞出息州,军于七里镇,宋兵据净居山,遣兵击败之。宋兵保山寺。纵火焚寺,乘胜追至洪门山。宋兵方浚濠立栅,安贞军亟战,夺其栅。宋黄统制团兵五千保黄土关,关绝险,素有备,坚壁不出。安贞遣轻兵分为左右军潜登,别以兵三千直逼关门。翼日,左右军会于山颠,俯瞰关内。宋人守关者望之,骇愕不能立。中军急攻,宋兵溃,遂夺黄土关。遂入梅林关,拔麻城县,抵大江,至黄州,克之。”

资料小引二:梁俊民、梁维晖著《光山史话》之花山寨:早在三国时期,光山为曹魏的边关,魏派大将镇守寨南的连康山,于花山寨净居寺一带屯田、储粮、备战。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年)十一月,“宋金和议”成功后,光山成为南宋的边陲重镇,古光山淮水以北都沦为金国土地。金兵三次南侵,与宋军血战七里镇(今花山寨、扬帆桥一带)、黄土关一带,在我国历史上,金宋两国展开扩地与反扩地斗争的三次规模大战都发生在这里。

尤其是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年)二月,金宣宗命布萨安贞第三次南侵,布萨安贞率大军自息县渡淮,攻光山宋军于七里镇,经过激战,金兵攻破七里镇,立即纵火焚烧,七里镇成为废墟。宋军被迫在光山苏山口立寨守御。金兵攻破苏山口宋军营寨,宋军又退守净居寺。金兵纵火焚寺,宋军复撤至洪门山,这次战役,宋军被迫退至县南的黄土关(今新县境域)守御。最终,金军败北。

木陵关位于麻城与光山交界处,现泗店乡分水岭村附近。(见清未湖北水运图标注)。

清末民初(年)湖北讲授地图

大别山一带重要关隘图标注

湖北应山起,罗山、黄安、麻城、光山、商城、罗田等三省交界县共设21个关隘,分别为靠近湖北应山县黄土关、平靖关、武胜关、罗山大胜关、墨斗关、光山陡山河白沙关(南宋孟珙将军曾在此抵御金兵阵亡,现新县境内)、黄土关(今新县境内)、木陵关(新县泗店乡分水岭村与麻城界,顺浮桥河流域至麻城)、黄土关(原光山与麻城界,顺王家楼至麻城)、修善关(原光山与麻城界,顺福田河至麻城)、阴山关(原光山沙窝)、虎头关两个(分别在原光山沙窝、麻城福田河)、双庙关(麻城境内)、隘门关、长岭关、松子关、铜锣关、栗子关、青苔关、甕门关等。

该张地图大别山地区关隘标注与清光绪三十四年(年)河南省南部地图、清光绪三十四年(年)湖北省东部地图基本一致。

清末黄州府水运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