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安徽省一农家书屋调研涉贫廉政时,有几位村民拿着纸笔走进来,将一本叫《中国扶贫》的杂志拿下书架,翻阅并抄写一些内容后,再用手机拍照才离开。这不禁引起了笔者的好奇,这种阅读偏好可能意味着某种选择差异。
毫无疑问,脱贫攻坚重塑了当代农村的自主发展意识,农村书屋作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要求也备受瞩目,在多种读物中,农民的阅读选择意味着建设目标的效能。
农家书屋采购的目的设置、行为廉洁性评估也是涉贫廉政应当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请当地村民帮助联系了那几位抄写杂志的村民,一番访谈后,深觉农村阅读类公共服务品的提供绝非精神文明建设的普及问题,而是一个事关群众满意、甚至事关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问题。
首先找到的是安庆市望江县太慈镇茶岭村杨叶队李志强,在调研团队问他为什么直接进来选了特定杂志,李志强腼腆地踢了踢脚边的羊舍门说:“能看懂,用得上。年回家时,李志强在乡政府办手续时偶然发现了一本《中国扶贫》杂志,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的锦绣人生》,讲一个大别山女孩因为养羊而致富。回到家后,用李志强的话说,他被那位叫刘锦绣的女孩因养羊而获奖的事“撩拨得睡不着”,因为当时为还债常年在外奔波,每次回家看到日渐衰老的父母、辛苦支撑的妻子、无人照顾的孩子,他都很惭愧,甚至有时不敢回家,但如果养羊也能致富甚至获奖,为什么不回家发展呢?李志强又去乡政府找了几期那本杂志,才发现不同地区各类农村特色产业,在国家支农支贫政策帮扶下,发展得“兴旺得很”。最终李志强横下一条心,决定回家发展特色养殖。他给那家杂志社打电话,杂志社的编辑很热心,帮他联系到那位牧羊姑娘——湖北罗田县一家黑山羊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刘锦秀(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该合作社答应为他提供种羊和全面的技术服务。于是,李志强用打工积累的钱,启动了首期养殖创业项目。当地政府也为他落实了南方草场项目资金、秸秆利用奖励资金及羊舍建设奖补资金等各项帮扶政策,李志强就这样踏踏实实地开始了“羊倌”生涯。
如今李志强不仅在该村率先脱贫,而且将养羊发展成年综合产值达到50多万元全产业链,带动了当地十八户贫困家庭。调研团队希望他就农村阅读采购有所评论,李志强说,“我没多少文化,评论不了个啥,我自己就看个《中国扶贫》、《农民日报》、《农业技术》啥的,我觉着给农民订书,还是要问一下大家想要什么,不是领导自己定了就摆在那儿,我觉着最重要的是看得懂,能用上!”
为了更广泛地比对农村书屋的建设状况,笔者在山东联系了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寇家山村,采访了该村的村妇联主任——李娟。与李志强不同,李娟本已在山外有安稳生活,可是每每回到寇家山村,看到当地众多贫困家庭因缺门路、缺技术难以发展,他们的困难让李娟萌生了帮他们一把的念头。“当时最初想发展现代农业,但后来从山东农业大学请来专家对村里亩荒山进行考察,结论是属片麻岩贫瘠地,无土,只是片麻岩风化后的颗粒沙岩,栽植果树根系不会发达,农作物产量甚微。专家说恐怕连人工费都收不回来,建议放弃。”李娟自嘲地笑着告诉笔者。原本打算带领农民大干一场的李娟懵了,但她不肯服输,翻阅了大量关于农业和农村方面的资料。“我年,几乎把《人民日报》农村版、《农民日报》、《农业与技术》杂志、《中国扶贫》杂志等全部看了,还做了笔记。”李娟说,“我当时差不多就是农业政策、扶贫政策的活字典,我们村的现在大棚种植食用菌、中药材,棚上光伏发电的立体种植新模式,还就是来自《中国扶贫》杂志上的一个报道,结果我现在做得比人家原创的还大,我们和上海一家公司合作建生态光伏产业示范园规模就有2个亿!”李娟很自豪地告诉笔者。
笔者在调研中也曾因多个案例而思考了新时代农村书屋建设的精神面向问题。安徽南陵县弋江镇新光村人一个叫方士秀的残障人士,曾寄希望于鸡鸭养殖脱贫,最终因遭遇天灾和禽流感负债累累,甚至一度失去生活信心。直到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为普及政策定时给他送来一些实用读物,包括《人物》杂志、《农民日报》、《中国扶贫》等。方士秀在其中读到一篇《一粒种子的泥土情怀》,文章讲了一位叫罗官章的人,因工作导致身体残疾,但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最终作为残障人士还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罗官章救了我!”方士秀说着还拿出了一笔一划抄写的文章告诉笔者,“别看不认识,但我懂他,我现在除了自己,新房子、新的鸡鸭舍,都是他帮我赚来的,我靠两根手指也摘掉了穷帽子!”
个案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一个缩影,却能够勾勒出基层落实一项社会政策的心理图景:是随意选择还是突出群众导向?而农民对公共服务品供给这样一个宏观问题的“群众满意”的答案真实而简单:既能读得懂,更能用得好!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校对:张琼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