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hospital/1/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胡巨成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杨晶晶通讯员马丽朱玲

信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立足部门、发挥优势,创新实施“三二三”工作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效能,为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构建“三个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贴心服务体系。信阳市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融入社区治理和网格化服务体系,建立人员信息登记、流入流出地协作、矛盾调处、定期回访“四项制度”,发挥社区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四支力量”,在登记办证、劳动就业、法律援助等方面为流动人员提供贴心便捷服务,提高嵌入式、人性化、规范性服务管理水平。

综合协调体系。建立健全民族事务协调处置机制,发挥市委统战部牵头协调作用,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梳理研判风险隐患、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根据问题分类管理、统筹交办、部门联办、跟踪督办,形成了职责明确、配合密切、运转高效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法治管理体系。信阳市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统揽,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把民族事务治理工作纳入依法治市总体规划,构建全市一盘棋、监管大格局,对涉及民族方面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全面落实。坚持市县市场监管、卫生监督、城市执法、民族宗教等部门根据执法内容进行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创新“两大计划”,服务经济发展。

实施“”计划激活力。信阳市以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统领,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主题,创新开展“”计划,将全市民品企业和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计划,领导干部带头包联,深入企业解读政策、纾困解难;各企业通过诉求响应平台反馈问题均做到有诉必应、快速交办。

深化“同心圆·共发展”计划聚合力。在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计划,将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多项工作融为一体、统筹推进,促成全市40个民族聚居村与周边51个村签约结对,联合举办“同庆丰收节”、“中秋团圆聚”、“粽香邻里情”等联谊活动21场,让各族群众经济上相互依存、生活上相互融入、情感上相互亲近。

坚持“三个融合”,营造和谐氛围。

与红色血脉融合。信阳有“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丰碑,信阳市把“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定期组织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各民族干部群众到信阳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罗山县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用大别山精神凝聚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与文明创建嵌入融合。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考核权重,纳入各级党政班子年度考核,注重结果导向,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提质增效。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建设,在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展厅”,抓住“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深入持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与人文历史融合。用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地域文化浸润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根亲文化、茶文化、淮河文化等,引导各族群众通过吃信阳菜、品毛尖茶、看淮上山水、住豫南民家,共享信阳文化盛宴,自觉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良好精神风貌,信阳市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编辑:刘宏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