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亲近共产党,户户都有新四军,人人都是土八路,个个都能打敌人。”在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李家台村,几十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传承红色基因的顺口溜。
李家台村地处钟祥南山革命根据地腹地,这里山大湖阔,树高林密,资源丰富,芦苇荡一望无际,进可攻退可守,曾是华中地区大别山、桐柏山、大洪山三个战略区的支撑点,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就是理想的隐蔽地带和游击战场。
据荆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研究,钟祥九里回族乡是南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区之一。李家台村则是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联系襄西根据地的桥头堡、中转站,发挥过重大作用。
“朝宿南山暮北山,京钟道上夜行难。匆匆来去缘何事,战罢倭兵灭蒋顽。”革命老区都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年6月,南风卷起稻浪,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新四军和地方武装,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医院、宣传文化站、印刷厂、被服厂、米面供应站、情报站等新四军五师后勤保障基地都曾设在这里。医院当时负责救治转移至此的新四军伤员,宣传文化站还担负印刷“边币”的任务。
年的冬天,山谷笼罩在严寒之中,由于叛徒出卖,国民党反动武装突袭李家台。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接到密报后,大家连夜火速转移了伤员与印刷设备。来不及转移的新四军周排长、李副排长等5名重伤员便藏在附近,不料却被叛徒骗出。
李家台村“红色驿站”一景。
乌云低垂,北风呜咽。在敌人种种诱惑和残忍酷刑的折磨下,五壮士大义凛然,至死没有说出医院和印刷厂的转移去处,穷凶极恶的敌人便用石磨将五壮士活活砸死……
当部队赶来营救时,残匪已经逃散,群众自发捐出白布、简易棺木,就地掩埋了血肉模糊的英雄遗体。由于新四军伤员来自全国各地,档案资料毁于战乱,五壮士成了无名英烈。在追悼会上,原中共京钟县县委负责人题词:“镰刀斧头耀襄东,赤膊高举火炬红,盛事远传三中队,光荣永留九里冲。”
战火虽早已消逝,但人们却并未遗忘这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缅怀烈士事迹,传承烈士精神,当地群众自发在李家台村为烈士立碑、植树,每逢清明便会来此瞻仰革命先烈。年,钟祥市民政局和九里乡政府共同出资把此建成钟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了第二块纪念碑。
年,九里回族乡李家台老区革命烈士陵园被重新规划修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外经商的本村爱心人士朱启发,联袂家乡老同学筹资捐建了第三块纪念碑。“我们都是从李家台走出来的,能有今天,正是烈士的精神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要为李家台红色文化的传承做点工作,把无名的烈士变成有名的英烈。”朱启发说。
烈士忠魂千秋在,革命精神代代传。初夏的李家台革命烈士陵园,阳光灿烂,蝉鸣声声,松柏苍翠,丰碑耸立,四周的廊壁上,铭刻着南山根据地的历史和诗文题词。6月7日,钟祥市委理论中心组来到九里回族乡李家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如今的李家台村,一条条水泥路通村通组,一排排房舍青瓦白墙,不仅成为钟祥市的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还因为别具特色的村居村貌,成了钟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范之一。
走进李家台村四组“红色驿站”,当年曾是新四军五师后勤保障基地的驻扎地。“思明月”观景台、“军民情”廊亭等红砖系列主题建筑群映入眼帘。新四军取水点的古井旁建起了茶社,为乡村更添古朴韵味。历史文化小广场上,一面面精致的“文化墙”,将红色历史故事通过图片、文字解读等形式绘制,让后人了解并牢记过去的历史。
“这房子的窗户改造、墙面粉刷都是政府帮忙弄的。”年逾古稀的李家台村村民吴光玉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他指着自家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介绍,20世纪80年代,家里孩子想要上学没有钱,都是拿鸡蛋去换的。现在靠着好政策和勤劳的双手,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李家台村按照钟祥市注重“两化小三园”配套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形成绿化和红色文化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房前屋后干净、墙面屋面整洁、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净化要求。各家门前的小菜园、果树采摘园和休憩观赏的小花园穿插于自然湾之中。
“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要时刻心怀感恩之心,不断弘扬传承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李家台村支书闵德春介绍,村里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种植花卉苗木、大白桃、泉水柑等,配合“红色驿站”等特色景点,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合,积极开发乡村旅游,让革命老区换新颜,把“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
穿越岁月的风尘,回眸历史的群峰。百年风雨沧桑后,李家台这片经受过枪林弹雨洗礼的红色故地,如今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
★
李家台村村民申明礼老人讲述
我为何要参军
我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只知道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都是幸运者,我所经历的一切,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感受和想象到的。我家本来有7口人,我前面有4个哥哥姐姐,抗日前举家迁到李家台村。我3岁丧母,父亲无力抚养,将我过继给本村农民申光华。年,日本鬼子占据钟祥,无恶不作,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不能上学读书,只能回家放牛种地。
年,我15岁,这年底,国民党军突袭李家台张家坡,为了保卫新四军印刷厂的财物,我和乡亲们一起抢搬打印机的铅字盒。事后被国民党押到操场,亲眼看到他们用石磨砸死五位新四军战士的残忍场景!
从那时起,我才认识到“正与邪”的斗争是何等的残酷壮烈。我立志要当一名革命军人,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作贡献。年大军南下,我正式参加了地方武装,后来又光荣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复员退伍回到了李家台村,当了几十年村干部,多次被公社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李家台村村民房屋前绘制的革命漫画。
在血与火的岁月,是共产党、毛主席指引了革命方向,是南山根据地抗战英雄的精神引领我走上了革命道路,使我逐渐懂得了“国与家”的密切关系。热爱新社会,痛恨旧社会,是我毕生的信念,也希望子孙后代,时时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以热爱人民和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为前提,热爱共产党,把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我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只有越走越宽阔。前辈开辟的路,后人一定能走出金光大道,平凡的足迹一定会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
★
游击队队长卢祥瑞:把红旗插遍九里冲
72岁的九里乡原文化站干部、李家台村村民笪朝金从小就听父辈和村里老人们常常讲起游击队长卢祥瑞的斗争故事。卢祥瑞带领的游击队是钟祥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南山革命根据地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白天,卢祥瑞是一名不善言笑的教书先生,为村里的孩子们讲课;傍晚,他组织群众讲述革命道理,从事地下活动,外号卢大先生。因多次被捕入狱,备受敌人的折磨,左腿变形,又称卢瘸子。他博学多才,经历坎坷,对党对革命坚心如铁。
年,卢祥瑞出生于九里冲李家台村农民家庭,父亲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却因天大旱交不起租,而被地主恶霸迫害致死。年,卢祥瑞在武汉当学徒工时,在工人运动的熏陶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乡成立农民协会,带领广大农民开展“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年,卢祥瑞被组织派往毛泽东举办的“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受到了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学到了许多军事知识。结业后,分配到叶挺铁军担任警卫员,后又给周恩来当警卫员,并随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后,卢祥瑞被周恩来派往香港开展地下工作,不幸入狱,逃脱后返回钟祥秘密发展党组织。此时的卢祥瑞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革命战士,-十年间,卢祥瑞先后两次被捕,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条件下,仍然满怀革命必胜的信心坚持斗争。
年3月,在日军侵占钟祥的前夜,钟祥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宣告成立,卢祥瑞任队长。游击队伏击日军运输车队,打响了钟祥党组织领导抗日斗争的第一枪。同年6月,李先念从延安经竹沟中原局到大洪山,成立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队。钟祥抗日游击队编入新四军后,留下卢祥瑞等12名同志在南山根据地周边继续发展抗日武装,把红旗插遍九里冲,不断为新四军主力输送兵源、枪弹和物资,获得当地人民群众的拥护。
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原军区实施大规模军事围剿,新四军五师被迫突围。解放战争时期,南山九里冲游击队编入新四军江汉独立旅,在南山巧妙周旋,寻机歼敌,护送主力部队突围转移,后来为解放京山、钟祥、荆门等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有诗为证:
蹽脚山顶贯鸿蒙,九里山下杜鹃红。
杨洼草莽举义旗,饶畈英烈决战功。
南山烈火已熊熊,北山烽烟亦正浓。
铲奸除匪灭乱寇,红旗插遍九里冲。
★
★
回汉齐心其利断金
乐明凯
钟祥九里回族乡是湖北省荆门市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年间,南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如火如荼,在打击日、伪、顽等势力的过程中,九里冲回、汉群众谱写了一曲曲生死卓绝的革命斗争赞歌。
回汉人民团结抗战。在李家台村“红色驿站”,九里回族乡党委宣传委员陈林向记者着重介绍过九里冲南山革命斗争记事和南山抗战英雄榜,英雄榜上共记录了名抗战英雄,其中回族英雄就有27名,体现出回汉人民一条心,共同抵御日军侵略的决心。回族进入九里定居,始于元明交替之际。在九里回族乡清真寺一楼展厅,集中展示了回族文化与当地民俗经年累月融合下的独特民族记忆。抗日战争时期,南山革命根据地的回汉人民以马伯功、赵直堂等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一直战斗在抗日第一线。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体系的壮大,必须是多民族的团结,亲密无间才能成为坚不可摧的民族大家庭。年10月,九里成立湖北全省首批回族乡。1.3万多名回汉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在这块土地上相亲相爱,相互交融。有一首歌,《我的家乡笪家湖》真实体现了九里乡回汉人民对党的心声,“我的家乡笪家湖,地处汉江东畔蹽脚山西麓,南有清真寺北有明显陵,东有烈士墓西有古石城,楚离大道滋湖心,回汉人民鱼水情,高唱赞歌跟党走,永远跟党走……”
李家台革命烈士陵园,松柏苍翠,丰碑耸立。
平凡亦是伟大。往事如风,20世纪70年代初,曾在山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的李家台村7组村民朱湘山如今定居海南退休,基本上每年都会回故土笪家湖。他说,7组20户人家,多数家庭都有人参加新四军和当时的抗日游击队的经历,李家台村堪称红色故土,一村忠烈。纪念牌匾上英雄榜的名字,除去早年牺牲的烈士之外,其余的在世时朱湘山都认识,在他的眼中,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过着极其平凡的日子,很难把他们同驰骋疆场、浴血杀敌的勇士连在一起。其实,他们中很多是为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事业,贡献过自己的力量,是永远的英雄。
回汉一心的平凡英雄,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如今,优秀的回汉儿女正在党的领导下,秉承革命先辈的意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乐明凯
监制:杜兰萍编辑:裴逊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