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疏疏带晚烟,桥头回首觉春妍;最怜泽国呼鸥地,恰是花阴试燕天。一杵凉钟岩树杪,凡人轻笠石栏边;诗情何用思风雪?唤作罗浮境已仙。这是清代山西人乔松年,当年官任泰州时写下的《长桥烟景》。
据明崇祯《泰州志》记载,罗浮山在州治西北五里,高一丈,周一万七十八步;在薮泽中,不为洪水漫,遥望如罗浮,故名。
罗浮山景区罗浮山在明代以前,有无人事活动?未见书传。入清以后,有文人先后在这里聚会,攻研制艺,出现了两个版本的罗浮七子,一是在顺治康熙年间,为徐鼎镇、陈厚耀、朱士模、唐麟祥、王凤藻、顾崧、朱治,二是在雍正乾隆年间,为宫增祜、罗克承、张绍龄、俞塽、朱昊、陈暄、徐泌。冰壶莹彻照千秋,七子才华迥不侔;明月满窗天似水,梅花清梦落罗浮。
同治年间,姚正镛在罗浮精舍,与吴熙载等同人,禊集于此。赵瑜有诗曰:荡舟凤尾桥,罗浮指山麓。押兹鸥鹭群,川原豁心目。丝柳蘸轻烟,隔溪送黄绿。春阴酿奇寒,重裘懍肤粟。饱饫伊蒲馔,破戒呼醽醁。列座无少长,欢言罄所欲。三绝诗书画,五音丝竹木。风雨归思浓,迟云夜许人。作序仿山阴,催诗罚金谷。风流晋永和,黾勉继芳躅。之子会言旋,胜游冀可复。
诗中呈现出罗浮山的盛况景色,与永宁寺庙已建成精舍,有僧人住持,中午供应素斋,并希望这样的胜游,今后还能继续下去。这进一步的说明,罗浮山在历史上,一直为文人墨客、吟诗论文的地方。
指点罗浮是永宁,当年银杏自青青;流觞曲水春三月,风雨名山聚德馨。赵瑜将罗浮山谓之名山,乃是因为这里荟萃了很多品德高尚的人。
罗浮山文化江苏泰州,襟江负海,壤沃物阜,人杰地灵。士服诗中之训,民安乐利之遗,商贾骛趋,财货频集,陵暴不作,忤乱无闻,三时顺成,百谷蕃植,亲族有酒醴之洽,巷尟逋赋之呼,致足乐也。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盛世风情画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里诸多名胜无不坡起风縈,风回水聚。
泰州城,形似一只色彩斑斓的金凤凰,表面上看是虽一马平川、有水无山,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与里下河沉积平原联缀交汇之处,有一条若隐若现的昆仑蜀岗山脉存在,其土壤肥沃,河渠稠密。
据明嘉靖《扬州府志》记载,蜀岗上自六合县界,来至仪真小帆山入境,绵亘数十里,接江都县界,迤逦正东北四十余里,至湾头官河水际而微,其脉复过泰州及如皋赤岸而止。也就是说,昆仑蜀岗山脉,西接安徽大别山,东自六合方山、仪征青山开始,经广陵到海陵、姜堰、海安逐渐消失,又称蜀岗古陆,形成于第四纪晚更新世地壳最近的一次隆升中,距今约二十万年。
到了五千年至七千年之前,在蜀岗南沿断崖之下,这里还是长江入海口,后来才渐渐发育冲击平原,由此向东,继续延伸到入海的沙嘴,称为赤岸。
罗浮山位置从地理学上讲,蜀岗是一片丘陵,横跨江淮流域,曾有学者把这片丘陵归入江淮丘陵。这条蜀岗余脉虽不很明显,但确实存在着,若似风水中有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的理念,称蜀岗余脉为山,无可厚非。
从宏观上看,海陵建县选址,靠山、临江、接淮,与蜀岗余脉有很大的关系;就风水论说,泰州有很多精于形胜的人,选择在蜀岗余脉北一里许筑城,依山、面水、朝阳,最为符合山好、水好、方向好的三要素。其优秀处,确切,简明,真令人觉得几条线、几个弧是足够造福一幅天地的。
蜀岗余脉无声地给我们上着地理、生物、历史、哲学、美术的多种课,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见识,丰富了联想,充盈了胸怀,培育了敬畏之心。
平畴无处毓山灵,天目罗浮漫效形;畅好云消天色霁,遥瞻圌蒋两峰青。储树人说,天目山在姜堰后,罗浮山在海陵北,皆小小高阜而已;江南诸山,泰州所望见者,只圌蒋两峰。这是旧时水乡泰州人对山的向往,但我们心中始终爱的仍是水之本色。恍忽间,泰州罗浮山即将再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