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哥聊战史
鲁西南战役结束前夕,毛主席为了确保和扩大已经开始取得的主动权,年7月下旬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鲁西南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对解放军的战略转变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企图毫无察觉和准备,错误地判断刘邓大军连续作战近月,已疲惫不堪,难以再战,遂以刚从山东战场调来的8个整编师18个旅约14万人的兵力,分别从菏泽、袁口、嘉祥等地进行合击,并切断北渡黄河的道路,迫使刘邓军在郓城、鄄城之间的狭小地区内进行决战。当时连日大雨,河水猛涨,8月2日滦口水位由2米增至3米,每秒流量达立方米。黄河有决口或被国民党军破堤放水、淹没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刘邓认为不宜在此久停休整,为出敌意外,争取主动,决定提前南进,在敌合击部队尚未完成部署之前,即挺进大别山。
8月7日夜,刘、邓率主力4个纵队13个旅,分三路于巨野、定陶之间跳出敌人合围圈,于11日跨过陇海路,以连续急行军向大别山疾进。8月6日,蒋介石曾担心解放军越陇海路南下,指示进行阻击部署,但陆军徐州司令部认为解放军“北渡黄河之公算为大”,仍作阻击北渡的部署。当发现解放军已经南下时,仍认为是因北渡不成才被迫“南窜”的。如徐州司令部参谋长郭汝瑰判断:
“余觉共军南下较其渡河(对我)为有利。因渡河后其兵力加强,而内线作战之地域广阔,我平津、安阳、保定等任何一方均可各个击破也;其南窜全出于被动,经穷追必可使溃散。”当时郭担任顾祝同的参谋长,这些应该是他的日记原话,对当时的形势判断比较真实,说明未曾觉察刘邓南下的目的。
国民党军遂以罗广文兵团12个旅和王敬久兵团8个旅先后尾追,另以4个旅和2个整编师,分别部署于平汉路两侧,以少数兵力在沙河布防,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
黄泛区宽达20公里左右,遍地泥泞,积水没膝,深处及腰,没有道路,没有人烟,行军十分困难。刘邓大军广大指战员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艰难地于17日通过黄泛区。这时,蒋介石才恍然大悟,察觉了解放军的战略意图,急调部队南下堵截,但为时已晚。19日,刘邓大军休整一天。为与国民党军抢时间,先敌进入大别山,把重武器和车辆就地掩埋或炸毁,然后轻装向汝河急进。23日,部队在汝河渡口汝南埠击破敌整八十五师的堵击,于当夜渡过汝河。27日,部队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北麓的潢川、固始等地区,完成了千里跃进任务。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后,迅速部署战略展开:以第三、第六(缺1个旅)纵队分别在皖西、鄂东地区扫荡当地的保安团队,发动群众,抢占大别山中心地区的数十县,开辟根据地;以主力第一、第二纵队等9个旅在大别山北麓的商城、罗山地区,一面阻击追敌,一面掩护展开,并就地开展地方工作。至9月底,共歼灭国民党整五十八师一部及地方保安团队约余人,解放县城23座,初步打开了局面。
10月初,集结在大别山北部的国民党军近7个整编师,企图对光山、新县地区的解放军主力进行合击,刘、邓即以第一、第二纵队各1个旅留在商城、罗山地区,佯装主力迷惑敌人,而以主力10个旅的兵力乘虚进至鄂东、皖西寻机歼敌。10月8日在六安东南张家店歼灭国民党军第六十二旅余人,27日在蕲春高山铺又歼灭整四十师师部及2个半旅12万人。
至11月下旬,总计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建立了33个县的政权,组成了鄂豫、皖西两个军区,初步完成了战略展开。
刘伯承指出:“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
毫无疑问,等到刘邓在大别山扎下根来,建立巩固的政权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毛主席对当时形势大局中的一招妙棋,提前谋篇布局中原形势,为后来的战略反攻奠定基础,到解放战争期间,关键时刻牵一发而动全身,只在刘邓。这是后话,暂且先放一放
原创码字不易,若觉得有收获,转发给更多人了解历史!打赏自由,都是鼓励,谢谢您!!若您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欢迎留言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