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显达
在开国元帅中,罗荣桓与林总是出了名的一对黄金搭档。林总专注军事,罗帅擅长政工,这对军政搭档,可谓心有灵犀,珠联璧合。
林总沉默寡言,没有多少私交,也很少称赞人,除了称赞粟裕之外,还赞叹罗帅为自己的良师益友。罗帅逝世后,林总亲临现场缅怀老战友,送上“良师益友”的挽联,表达他的悲切之情。这在林总与其他开国将帅的交往上,是极其罕见的。
从出师抗战到决战东北,“良师益友”是林罗二人关系的真实写照。罗帅温文尔雅,为人忠厚,坚持原则,体恤他人,被誉为军中“圣人”。
工作中,即使批评犯错的干部,罗帅也是和颜悦色,很少发脾气训人。但有一件事,一向温文尔雅的罗帅却罕见地气得发抖,对东野的一号人物——林总发了脾气。这件事说起来虽然有些话长,却是发生在“南下攻锦、林总迟疑”的节骨眼上。
罗帅逝世后,主席写诗悼念他,诗中说:“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是大问题……”
当时的锦州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拿下锦州,关门打狗,是我军与蒋军双方决战东北的关键。
怎么打?早在年2月,主席就提出了一个战略构想,即东野主力南下北(平)(辽)宁线,把通向华北的大门关住,然后关门打狗,全部消灭这股在东北的敌人。
在战前筹划时,罗荣桓和东北局的其他领导人都赞同主席的主张,但林总却忧心忡忡,一方面是他顾虑华北的傅作义北上,与沈阳的卫立煌对我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另一方面,又担心我军漫长的后勤补给线,一旦被敌人切断,就会陷入孤军深入、缺粮少弹,处于无后方支援的危险境地,就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所遭遇的那样。
林总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决战东北问题上,一向谨慎的林总倾向于先打长春。
但经过东北局的反复讨论,林总还是接受了主席的南下攻锦、关门打狗的战役方针。
9月10日,东野进行了南下北宁线的作战部署。用6个纵队、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和炮兵纵队的主力,采用昼伏夜行、长途奔袭的办法,分割包围锦州及北宁线各点,用6个纵队警戒监视长春和沈阳的敌人。
10月2日,一路走走停停,林总到达彰武,获悉了蒋氏从关内增调兵力抵达葫芦岛的消息后,十分担心这仗没法按照主席的计划打了,他自言自语道:“准备的是一桌菜,上来两桌客,怎么办?”
这时,林总已经不想再往前走了,而是产生了回头先打长春的想法。
9月12日,东野主力突然出现在北宁线,攻打锦州,着实吓坏了蒋氏。他深知我军一旦拿下锦州,东北的55万军队也就无路可逃了。
为了挽救东北的55万军队,蒋氏也进行了一番战略上的操作,一是命令傅作义抽调5个师与山东的2个师,从海路运抵锦州附近的葫芦岛,与原有的4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侯镜如指挥;二是命令卫立煌抽调沈阳的11个师和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企图东西对进,驰援锦州,三面夹击我攻锦部队。
对于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林总不怎么担心,因为沈阳离锦州比较远,另外还有我军3个纵队的阻援。林总担心的是葫芦岛这股敌人,这个敌情新变化,加重了林总的顾虑,他担心侯镜如的东进兵团抵达锦州外围后,与城内的范汉杰内外夹击我方攻城部队,或许会造成战役被动,甚至功亏一篑的后果。
于是,10月2日晚上,林总未与罗荣桓、刘亚楼商量,便给主席发了请示电,提出两个方案,请军委考虑并定夺。一是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据点,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二是目前如攻长春,则较6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
从这个电文可以看出,林总对敌人从关内增援,对受敌两面夹击顾虑过甚,有回头先打长春之意。
听说林总向主席发了这个动摇攻锦决心的电报,罗荣桓很是恼火,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不经商量就擅自以林罗刘3人名义发呢!
罗荣桓认为,现在各部队已开进到指定地域,并扫清了锦州外围,怎么能因为敌人增加4个师又中途变卦呢?
如果把部队从战场上撤走,敌人依然会沿着北宁线东进,或从海上逃跑,如此以来,东北的55万敌人,就会从主席的“关门打狗”布局中逃出去,或许会给我军筹划下一步战局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罗荣桓越想越着急,认为这是关系全国战局的大事,必须找林总再慎重商谈。
10月3日一大早,罗荣桓和刘亚楼一起去找林总。刘亚楼看到罗荣桓严峻的神情,两手微微发抖,知道他被林总的这一做法气得不轻,想劝劝他,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一言不发地跟在罗荣桓的后面默默地走着。见到林总后,罗荣桓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怒气,开门见山地问道:“,是不是给军委发了电报,考虑会师打长春?”
“是的。”林总解释自己的做法,他的神情和态度,使罗荣桓更是不满。尽管如此,罗荣桓也还是尽力保持冷静,耐心地劝说:“为了打锦州,上面三令五申。现在好不容易把几十万部队拉到锦西,锦州的外围已经肃清,部队官兵战斗情绪高涨,忽然又不打了,干部战士会怎么想?”林总摇摇头:“敌情变了,不能冒这个险!”
在与罗荣桓的争论中,林总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恐怕不妥,便缓和了口气,听罗荣桓讲他的意见。罗荣桓说:“你在电报里头强调了打锦州的困难,打长春有利,明显是想回师打长春嘛!我看军委是不会同意的。”
见罗荣桓说得这么决绝,林总又回头问刘亚楼:“参谋长,你的意见呢?”刘亚楼说:“我同意罗政委的意见,还是打锦州好。”
由于电报已发了出去,林总皱起了眉头,也不吱声,见此情状,罗荣桓开口说:“重新表个态,说明我们仍然打锦州。”
林总最后点点头,也不吭声,刘亚楼转而请罗荣桓起草电报。罗荣桓写好电稿,交林总过目,林总将电文中的“前电作废”和有关检讨的词句删掉,然后交给机要处译电发出。
4日凌晨,主席看到电报后,迅速回电表示:“……在此之前,我们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你们按照来电的部署,大胆放手和坚决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然后再打锦西。”
10月14日,东野部队对锦州发起最后总攻,鏖战31小时,全歼守敌,并俘虏敌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等9万余人。
纵观整个辽沈战役的决策过程,罗荣桓坚持原则,苦劝林总,克服动摇情绪,坚定攻锦的决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上看,林总把罗荣桓看作自己的“良师益友”,确实是很准确的。
南疆战旗红每一分赞赏都是有力支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