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奏响。
十载光阴荏苒,十载笃志前行。十八大以来,37万新县干群传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以新理念引领跨越,以新动能加速崛起。
昔日星火燎原地已然旧貌换新颜,老区绿色发展底蕴厚实、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更有质感、综合实力迈上新阶,这片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土地,正奋力绘就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全景图
红色引领发展产业绿色崛起
初秋时节,巍然屹立于英雄山顶的“红旗飘飘”雕塑在金色晨曦映照下熠熠生辉,宛如它所承载的大别山精神,永不褪色、永放光芒。
打造红色“基因库”,传承文化“红血脉”。首府路红色街区还原红色风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完善配套提升,箭厂河革命旧址群整体打造……一处处承载着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的“文化符号”在保护利用中焕发时代光芒。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红军后代、烈士家属、红军失散人员“口述历史抢救工程”,留住红色记忆;组建“英雄山党支部”,讲好“四个故事”;开展“小小讲解员进景区”活动,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中彰显伟大力量。
人人都是“播火者”,个个都是传承人。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初心使命历久弥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20余项国字号招牌折射出奋斗历程。
时节如流,前行不止。金秋时节,行于新县的阡陌间,微风拂过,硕果累累,一座座现代化的标准化厂房傲然挺立,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排排生产车间开足马力,山水红城处处跃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音符。
在羚锐制药百亿贴膏剂生产基地智能化车间,每分钟就有1.1万贴羚锐膏药在这里下线;
在纬盛电子智能传感器车间,全套防静电无尘衣的工人正在工位上忙碌;
在长园智能设备(河南)有限公司,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
近年来,新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探索产业互动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培育了医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智能制造和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将产业发展融入绿水青山间。
在产业勃兴的宏图画卷中,老区新县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从79.3亿元跃升到亿元,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年的4倍、2.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元、元分别提高到元、元,收入比从2.39:1缩小到1.93:1,三次产业比由24.1:42.5:33.4优化为19.7:38.9:41.4,山水红城焕发出勃勃生机,老区大地发生了辉煌巨变。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笃行不息。老区新县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业态融合的跨越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了从“步履维艰”到“万紫千红”的辉煌崛起。
乡村振兴美丽图景——大畈村
逐梦绿水青山发力乡村振兴
时已秋至。在红城新县,艳阳高照的日子,漫步小潢河畔,随手一拍就是美景。让城市拥抱生态,让自然融入生活。这十年来,“生态线就是生命线”的意识在老区新县不断深入人心。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于这句话,新县泗店乡邹河村生态护林员孙绍兵深有感触。5年的护林生涯,他的足迹踏遍了邹河村的每一个山头。
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老区干群用心呵护着这方醉美山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发布全国首部县域生态环境状况蓝皮书,出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林政资源管理三十条”等政策,先后否决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让生态“红线”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
如今的新县,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河南省森林城市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实现了国家生态领域荣誉“全满贯”。
穿村溪流清澈见底、诗画民居错落有致、参天古木绿荫如画……漫步泗店乡大畈村,宛若置身世外桃源,唤醒往来游客乡愁记忆,追寻梦中的诗和远方。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前的‘穷山沟’会成‘网红村’‘幸福村’。”大畈村党支部书记管义福坦言。
得益于几年来的脱贫攻坚,老区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率先脱贫摘帽,“四个不摘”重大要求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上,老区蹄疾步稳、鏖战犹酣。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落实,实实在在推动了乡村整体提升。”乡村的美丽“蝶变”让群众看到眼里,暖在心里。
十年间,从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五年行动计划,再到“百村传承百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行动稳步实施,“六清十创十覆盖”工程扎实推进,老区新县乡村建设持续发力,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西河湾、丁李湾、田铺大塆等一大批乡风浓郁、生态良好的古色村落被擦亮扮靓,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老区大地徐徐铺展。
如今,新县正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牵引,谋划“一环两廊三线五谷”发展布局,用好“特色”牌、念好“产业”经,做好“文旅”文章,打造大别山“红色传承高地、诗画田园绿地、美丽生活福地”,将老区独特的自然文化魅力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活力,让小康盛景在红城大地精彩呈现。
新县县城全景。韩家东摄
民生保障有力文化赋能振兴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十年间,新县县委、县政府厚植为民情怀,勇扛担当重任,用实干解民生之忧,奋力书写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一幅高品质生活的幸福画卷正在老区徐徐展开。
英雄山下,小潢河穿城而过,漫步岸边新修建的亲水步道,时尚健康、惬意自然。年开始,新县推进小潢河综合治理PPP项目,着力打造潢河两岸滨河风情街,“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成为红城儿女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十年来,山水红城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河两岸”观光带美轮美奂,30个老旧小区“微改造”筑就群众“大幸福”,全省首个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县落地新县,城镇化率上升到51.75%。
城有城的品味,村有村的精彩。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高效便捷的交通网……新县持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降低群众出行成本,一条条公路蜿蜒在青山绿水间,一辆辆全域公交穿梭城乡,老区群众实现了“出门见路、抬脚上车”。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难有所助。在新县箭厂河乡戴畈村,孝心护理员方明菊像照顾自家老人一样为村里老人提供爱心服务。如今,发端于这里的居家养老“戴畈模式”已覆盖全县个行政村。
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在老区新县,一个个美丽蝶变,一张张群众笑脸,就是幸福生活最好的印证。
十年长卷,记录下老区新县蒸蒸日上的发展历程,也镌刻下了山水红城辉煌绚烂的文化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县围绕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铸造文化艺术精品,吹起了文化惠民的春风,唱响了文化繁荣的“大戏”。
在城区,高标准建设“五馆一公园”,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打造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美术馆、首府旧址纪念馆等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乡村,文化、旅游、体育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应急广播全面覆盖、提档升级,建成文化旅游驿站22处、群众登山步道公里、现代化厕所座,一大批民俗馆、村史馆等特色场馆多点开花,拓展了群众文化空间。
一道道文化风景靓丽夺目。一曲曲文化之歌余音绕梁。
一路求索,一路收获,一路高歌。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的老区新县,正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满目春色。
10年,征程未尽,盛景可期。“我们将继续弘扬大别山精神,加快老区振兴发展,书写‘两个更好’答卷,努力实现‘四示范三高地一家园’目标,奋力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幸福体验在新县’崭新篇章,以出彩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新县县委书记夏明夫说。(新县县委宣传部聂建武王丽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