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裴熔熔文
朱哲摄影摄像
●编者按●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百年历史中,红色金融是重要内容。从大革命时期的破土萌芽,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期间的逆境生存,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壮大,中原地区的红色金融生生不息,在中国红色金融史中有着重要影响。
今年9月是年河南省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红色金融史同样是重中之重。
人民军队的钱究竟从何而来?哪些金融机构在中原革命战场上活跃?“钱袋子”如何牢牢支撑起“枪杆子”?
即日起,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推出“红色金融在河南”系列报道,实地探访信阳、驻马店、濮阳、安阳、平顶山等地的红色金融遗迹,挖掘背后的红色金融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02:49“农不得耕,工不得值,学校绝读诵之声,商店有闭门之叹”。年,鄂豫皖边区笼罩在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和巧取豪夺之下,整个社会经济陷入停滞,处处是衰落破败之景。
边区广大民众奋起抗争,接连发起黄麻、商南、六霍起义,组建起鄂豫边、豫东南、皖西北三块根据地,并最终统一连片。年6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
为改善根据地群众艰难而窘迫的生活状况,活跃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工商业、农业、金融业、集体和个体经济,形成了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
如今九十四载已过,旧址之上物是人非,孕育了“28年红旗不倒”奇迹的大别山区,也迎来了老区振兴的全新阶段。
苏维埃银行在“小汉口”诞生
7月7日,进入梅雨季节的大别山区,云雾缭绕,阴雨绵绵,丰沛的雨水浸润令满山的树木青葱欲滴。记者一行抵达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时,骤雨初停。穿过一个飞檐翘角徽派风格的门楼,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跃然眼前,两侧相同风格的民居铺面鳞次栉比,青砖墙、黑布瓦、木门窗,屋屋相连。
长胜街全长余米,是鄂豫交界有名的商贸中心,当时人称七里坪为“小汉口”,长胜街为“六渡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这里曾燃起革命的熊熊烈火。
年,饱受着三座大山的欺压与凌辱的鄂豫皖边区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争,掀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长胜街打响了黄麻起义的第一枪。随着黄麻、商南、六霍起义的胜利,鄂豫边、豫东南、皖西北根据地相继组建。年2月至6月,中共鄂豫皖边特委、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陆续成立,一个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长胜街作为当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八军,拥有“列宁市”的美名,见证了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
驻足长胜街55号,一个黑色的门匾之上,“鄂豫皖苏维埃银行”七个大字金光熠熠,其下印刻在墙面之上的“银行”二字,虽有些斑驳,但苍劲依旧。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即在政府财经委员会主持下,筹建特区政府银行。这里曾是‘鼎泰祥’当铺,老板乐善好施,出于对革命的崇敬,毅然捐出店面。年10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便在这间房子里诞生,这‘银行’二字就是当年郑行瑞兼任银行行长时亲自题写的墨迹。”长胜街导游说,该银行成立后,发行纸币、铜币、油布凭票等,在根据地经济建设、军事和政治斗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隔不远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列宁市经济公社”“鄂豫皖中西药局”等旧址,默默无言之中诉说着近一个世纪前的光辉与峥嵘。
迁址新县苏维埃银行数次更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之后,迫切需要一个更合适的地点作为中心指挥部的依托。信阳成为首选。
“新集(今信阳新县)位于大别山区腹地,地处鄂豫皖三省边界,易于打破省的界限,造成边界割据局面。而且四面群山环绕、森林茂密、交通不便、易守难攻,是国民党军阀统治薄弱之地,便于革命力量的生存和革命斗争的发展。”人民银行新县支行副行长吴晓波对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说。
在当地武装的配合之下,年2月10日,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正式解放新集。随后鄂豫皖的党、政、军相继迁入或在这里建立。新集自此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县城关首府路上,坐落着“鄂豫皖分局、省委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旧址”,一座座清末徽派风格的古民居令人顿感肃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也曾是其中之一,但如今不见踪迹。
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转移,年2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也由七里坪迁到新集,当年5月15日恢复营业。年7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更名为“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
“银行由苏维埃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并向其负责,主要职责是通过集中现金,发行苏区货币,驱逐劣币,整顿混乱的金融市场,稳定苏区金融局面,支援战争与经济建设。”吴晓波说,“不过遗憾的是,它迁到了新集哪里,如今已经找不到,只留有一些零星的实物与资料。”
相关史料显示,苏维埃银行开展存贷款业务,发行自己的货币,且十分注重宣传,七里坪列宁小学识字课本中就提到:“苏维埃银行开幕了,我有几块钱,送到银行里存着,可以生点利息添补我的家用。”
年1月,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与皖西北特区(道区)苏维埃银行合并,改称“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亦称“鄂豫皖省工农银行”,郑义斋任行长。各县也建立了银行,区、乡设立了信用社,形成了省、地、县三级银行组织体系。
年冬,银行随军转战大别山区,到达安徽西界岭,银行奉命与红军经理处进行财务交接,至此完成了历史使命。
苏区货币在人民群众中信誉很高
在根据地发展的过程中,印钞是掌握经济主动权的关键工作。
“年6月,精通印刷技术的芦楚桥、芦汉桥兄弟二人携带两台石印机,从湖北黄陂启程,计划前往豫南的潢川、息县一带做石印业务。途经箭厂河,被苏区欣欣向荣的气氛所感染。特区领导得知情况后,与其亲切会谈商讨,芦楚桥、芦汉桥兄弟表示愿意投身革命事业,从事印刷印务。”吴晓波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火由此兴起。
年夏,鄂豫皖苏区石印局在新县箭厂河杨畈成立,承担红色政权的法规条令、文件资料和流通货币的印制任务。次年2月,迁到新集巴棚,生产场地和印刷人员大幅增加,工作人员由20多人增加到60多人,印刷设备也得以扩充,主要印刷内部文件、宣传品、捷报、纸钱币、干部培训教材等。
7月7日上午11点,在穿越了数个山体隧道之后,记者一行来到了巴棚村。一条大路穿山而过,一边是现代化的羚锐生态工业园,另一边则是鄂豫皖省苏维埃石印科旧址。一新一旧的奇妙搭配,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恍惚之感。
石印科是一个有着18间房屋的四合院,砖木结构清末民居风格。院中的青石砖上布满了青苔,与红色的门窗梁柱相得益彰。不过走进屋内,旧时的摆设几乎不见踪迹,仅留几台石印机,还保留着蓝色的拓印痕迹。
“当时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货币,主要包括银币、铜币、纸币和布币四种,其中发行量最大的纸币,多由这里印制。”吴晓波告诉记者,从年夏至年10月,苏维埃银行先后发行纸币4种11个券别、银币2种、铜币2种,当时发行币共有6万元。
苏区货币在人民群众中信誉很高,在鄂豫皖苏区广为使用,被称赞道“我们的洋钱比国民党的还重,我们的票子比国民党的还好,我们的银行永远也倒不了”。
年10月,石印科人员随军转移至大别山腹地天台山。年2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来自鄂豫皖苏区石印科的专业技术力量,又成为川陕苏区红色印刷机构的骨干。
经济公社也能印“钞票”
根据地的经济公社也承担了银行的部分职能。
根据地建立前期,由于敌人的阻隔、破坏与“围剿”,严重缺乏粮食和食盐。经济公社组织由此诞生,主要经营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特别是经营被敌人封锁的紧缺物资,并在各县成立经济分社,各区、乡设立经济公社代办所,乡以下设立生产、消费、专业合作社。
“受苏维埃银行委托,经济公社在根据地全区域办理有关银行业务。经济公社内设‘银行地方办事处’,安排专人负责兑换货币、借贷等银行业务,并受银行委托发行小额辅币,调剂经济金融市场。”相关史料称,鄂豫皖苏维埃经济公社共发行过两种版式的辅币,分别为铜元“贰串文”和布币“壹串文”。
“当年斗争环境恶劣,敌人经济封锁,纸张缺乏,革命根据地劳动人民在货币发行上因陋就简、因时制宜,在白布上用蓝油墨刻写,印字后刷以桐油,晾干后使用,纯文字,无图案。”农行新县支行行长郭华伟说。
银行同时对经济公社、合作社及手工业作坊发放生产和经营贷款,并利用贷款鼓励小商贩通过各种渠道向苏区购进食盐、布匹、药品等紧缺物资和工业品,所得利润20%归商贩,80%归经济公社。
直到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撤离根据地北上抗日,向鄂豫皖陕边区西进时,经济公社的经济金融活动才宣告结束,但“油布票”沿用于红二十八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
在极其艰难的财政经济和金融环境中,苏区民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税收革命,从初期的“五抗”(抗租、抗税、抗捐、抗粮、抗债)斗争,废除旧制度下的苛捐杂税,到全面更新税制、组建税务机构、出台征管措施、制定税收纪律、加强队伍建设,红色税收走过了从无到有、从革旧到布新的历程,为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苏区经济、保障革命战争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记者一行走访位于新县首府路上的“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旧址”时,正巧碰上一场大雨,雨滴在青瓦房顶激起濛濛水雾,倾泻而下化成一席水帘。四合小院中间的花台中间,有余岁“高龄”、一母所生的三株石榴树,茂密的枝丫穿过天井廊檐,带着一个个红红的小石榴,拼命生长,沐浴雨露阳光。
延伸阅读1
藏在信阳四望山深处的印钞厂
7月7日下午5点,阴雨连绵的大别山区突然放了晴。记者一行从信阳新县县城出发,直奔四望山的“印钞厂”。沿途茶山翠绿环抱,云雾缭绕,耳边阵阵鸟鸣。车子盘旋而上,绕个弯就是一幅全新的风景。如此行进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俯瞰群山,树木密到不留缝隙,除了美到震撼,只留一个好奇:“当年山上印钞厂的革命前辈如何把钱运下去?”
不见踪迹的印钞厂
年春,以四望山为中心的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但彼时整个豫鄂边区处于日伪顽三面包围夹击之中,被敌人疯狂围攻和“扫荡”,还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掠夺,法币贬值,物价飞涨,迫切需要一家自己的银行,来结束这种混乱的金融局面。
在此背景下,年春,豫鄂边区建设银行成立,总行初设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小花岭,后迁至大悟山,并先后在信阳、襄南、鄂中、鄂东等地设立了分行。
豫鄂边区建设银行成立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要发行自己的货币——边币,“同敌人发行伪币和破坏法币的政策作斗争”,同时“办理低息借贷,协助生产事业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繁荣边区经济,支援军民抗战。
四望山印钞厂就是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创办的三大印钞厂之一。
钞票厂的筹建者齐光在《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印钞厂始末》中提到,鉴于豫鄂边区货币流通不畅的情况,年5月,豫鄂边区政府决定筹建边区建设银行印钞二厂。最初,厂址选在湖北黄陂、孝感交界处羊毛岭深山的一个破庙里。年9月中旬,迁址河南信阳四望山龚家湾,主要生产五百元和一千元面值的边区币。“一个多月后,情况不断恶化,豫西、豫中、鄂中、鄂东等解放区都被国民党军队侵占,银行工作无法开展,工厂也被迫停止生产。”
驻足四望山新四军五师旧址群之前,数座黑砖青瓦的旧民居,安静坐落在靠山的一处缓坡上,背后大片的竹林青翠挺拔,隔着低矮的院墙往里看,青石地面布满了青苔。
“当时造币厂的工作人员主要是通过骑马和走路的方式,搬进来印钞材料,并将钞票运出去,到离最近的村庄步行要4小时。”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胡岗村村支书陈德富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印钞厂就在这片旧址之中,但具体是哪一座就不清楚了。”
不屈抗争的四望山
四望山,位于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西部,豫鄂两省边陲的桐柏山、大别山之间,为桐柏山脉进入信阳的第一高峰。登峰顶可望河南省的信阳、桐柏和湖北省的随州、应山四地,故名四望山。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如今的四望山秀丽祥和,不忍高声语,怕惊扰了她的静谧。但是在战争年代,这里的人民始终不屈抗争,点燃了河南省土地革命战争的星星之火。
年11月,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之下,震撼中原的“四望山暴动”爆发,开创了河南省第一个红色武装割据区域,揭开了省内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年1月,李先念等从竹沟南下到四望山,开创了豫鄂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当年11月,主持召开四望山会议,标志着豫鄂边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由分散走向全面统一。次年4月,组建新四军五师。
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又率领新四军五师挥师北上,收复四望山根据地,以四望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亦称信应解放区)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
“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许多革命先驱在这里浴血奋战,大山里的老百姓踊跃参军,义不容辞地为革命奉献青春和热血。至年解放军挥师南下,四望山的抗争活动才逐渐停止。”陈德富说。
如今的四望山上,四望山会议旧址、新四军第五师部旧址、李先念住所旧址、新四军兵工厂遗址、医院遗址等完整留存,虽然故人不在,但这些红色印记让四望山的故事得以传颂。
记者一行离开四望山时,正值日落时分,晚霞漫天,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环抱的群山之中,为原本秀丽的山峰披上一层高贵与圣洁。新的一天将是绚烂美好的晴天。
延伸阅读2
大别山区的“油布币”“弹壳币”
7月7日,“红色金融在河南”报道组一行走进信阳新县,在设于农业银行新县支行的鄂豫皖红色金融文化展览馆里,记者见到一张罕见的货币图片:
焦黄色的竖形布条上方,刻写着“经济公社流通券全国通用凭票发铜元钱一串文整”的字样,两侧标有日期及发行号码。文字为楷书、黑字,面值及印制时间上加盖着红色印章。左下端印有发行机构。这是鄂豫皖苏维埃经济公社发行的“壹串文”布币。
“当年斗争环境恶劣,敌人经济封锁,纸张缺乏,革命根据地劳动人民在货币发行上因陋就简、因时制宜,在白布上用蓝油墨刻写,印字后刷以桐油,晾干后使用。”农行新县支行行长郭华伟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年6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为结束金融混乱局面,把握经济主动权,根据地成立苏维埃银行,发行货币,开展存贷款业务。国营性质的经济公社也承担了银行的部分职能。
“受苏维埃银行委托,经济公社内设‘银行地方办事处’,安排专人负责兑换货币、借贷等银行业务,并受银行委托发行小额辅币,调剂经济金融市场。”相关史料显示,鄂豫皖苏维埃经济公社共发行过两种版式的辅币,分别为铜元“贰串文”和布币“壹串文”,前者主要在年10月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前发行流通;后者为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撤后,为保证根据地基本商贸流通所发行,主要流通于鄂豫皖游击地区。
“除了布币,苏区还发行过‘弹壳币’,即用废旧弹壳造的钱币,虽然简陋但红色特征十足,广泛使用马克思、克里姆林宫、镰刀斧头等革命元素。”郭华伟说。
不过,从整个历史时期来看,“油布币”“弹壳币”仅仅是特定阶段的产物,当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行量最大的还是纸币,同时还发行了银币和铜币。
在人行新县支行办公室,记者见到一枚保存完好的“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壹元纸币,通体绿色,正面印有发行机构、面值和苏联建筑图案,其上标注“全国通用”;背面写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
因为苏币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且银元的含银量比“袁大头”要高,在人民群众中信誉很高,被鄂豫皖苏区民众广为使用,被称赞道“我们的洋钱比国民党的还重,我们的票子比国民党的还好,我们的银行永远也倒不了”。
据人民银行新县支行副行长吴晓波介绍,从年夏至年10月,苏维埃银行先后发行纸币4种11个券别、银币2种、铜币2种,当时发行币共有6万元,为苏区驱逐劣币、稳定金融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手记
一草一木总关情
信阳新县,“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这是出发之前,我对从未踏足过的新县,为数不多的认知。但是一下高速,进入县城,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识与旧址遗迹,让我对这座秀丽的小城有种油然而生的尊敬。经过一天半辗转新县和湖北红安的采访,这种尊敬已然成为敬畏。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不足10万人的新县,先后有5.5万人为革命献身,而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人。“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是革命战争年代此地的真实写照。
即使是在税收这种后方保障的战场上,广大税务干部一手拿枪,一手收税,有多名税务工作者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先后任职的局长,就有三位在税收征收工作中牺牲。
绵延数百里的大别山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分一厘,都凝聚着革命前辈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令人欣慰的是,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曾经的革命事迹与旧址遗迹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大别山区人民近百年来精心守护着这些红色精神家园,赓续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也让更多像我这样的95后有机会触摸曾经那段峥嵘岁月,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在采访过程中,我有幸见到一位当地红色金融的守护者——人行新县支行副行长吴晓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吴行长就在工作之余,多方打听、实地走访,遍寻大别山区的红色金融遗迹。他说,“如果将鄂豫皖省苏维埃石印科展馆建立起来,我就把收藏的钱币都无偿捐赠出来。”
无独有偶,刚刚调往上海任职的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原行长董玉华,对红色金融有颇深的研究,致力于对红色金融事迹的挖掘。在河南任职期间,他带领农行信阳分行和新县支行创建“鄂豫皖红色金融文化展览馆”,通过大半年的精心筹备与收集,为公众打造了一个走进鄂豫皖红色金融的窗口。
信阳新县,红色金融精神历经百年,赓续不断;新时代的金融人牢记使命,初心不忘。
红色金融精神,照耀我们前行。
策划: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统筹:贡振国、叶松、王鲁峰、万军伟
顾问:陈伟、骆波、吴革胜、张尧成、吴晓波、张伏生、李旭晓、申新红、许县亮
执行:裴熔熔、丁倩、徐兵、陈玉静
视觉:朱哲、冉衡、肖晓辉
审校:李金雨、张翼鹏
运营:谢健斌
实施:大河财立方投教基地
支持单位:人行信阳市中心支行、人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人行周口市中心支行、人行濮阳市中心支行、人行安阳市中心支行、人行平顶山市中心支行、人行新县支行、人行确山县支行、人行西华县支行、人行范县支行、人行林州市支行、人行宝丰县支行、人行鲁山县支行、农行信阳分行鄂豫皖红色金融文化展览馆、确山农商银行、林州农商银行
责编:陈玉尧
审核:李震
总监:万军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640.html